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30 08:53:37

导语: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协同创新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校企协同创新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和其教学酒店协同创新的实践为例,提出了“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课程开发理论,并进行了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协同创新;课程改革;酒店市场营销

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全行业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与校外主体的协同创新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路径。

一协同创新: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最早由PeterGloor在《群体创造: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协同创新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PAGloor,2006)。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领域研究自2004年左右在我国出现(胡高,景虹等2004),随着研究不断细化,穆车等(2006)利用协同创新理论对研究校企合作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研究。严雄(2007),赵连根(2008)等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教育领域的开展以及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论述。薛传会(2012)、李伟(2013)以及喻江平(2013)等就协同创新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资源整合作用进行了定义和阐述。综上所述,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由于协同创新的概念包含的主体广泛,本文主要针对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创新的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主体,承担了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育中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需要在校企协同创新的基础上,打破校企组织壁垒,充分释放学校、企业之间的活力,探索建立新的课程模式,形成校企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这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困境与对策:基于协同创新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设计与实施

《酒店市场营销》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的专业核心课程,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学》,该课程是一门将市场营销普遍原理与酒店行业特殊性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学习酒店中的真实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学生在酒店行业中的市场营销能力,培养酒店职业技能。(一)《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困境。高职课程改革长期以来面临的诸多困难如课程定位的目标过于宏观,课程设置模仿学科设置框架,校企缺乏深度合作[1]等,其重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双方都缺乏足够的动力,即在校企协同的过程中,双方本身都存在投资惰性,希望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2]。在课程设置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行业,学校需要酒店提供相应的资源与配合,而酒店是以盈利目的的经济实体,如果酒店认为不能获得数量更多的实习生甚至额外的收益,则很难促使酒店积极配合学校进行酒店自身经营之外的教育投入,包括对教学工作的配合等。因此,过去在《酒店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希望学生借助酒店场景进行教学时,但校企合作的往往不够深入,导致课程设置的任务不够贴切酒店真实工作场景,致使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不足,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未显著提升,这是以往课程改革的困境所在。(二)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面对以上课程改革的困境,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在进行《酒店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过程中与学校的教学酒店——御冠酒店进行合作,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改革创新。何郁冰(2012)提出了“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初步构建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3]。董平(2017)提出了“目标-知识-教学”三重互动的协同方式用于高职课程开发[4]。在产学合作中,企业如果能以低于内部开发的成本获得知识,而学校也能够获得期望的教学资源等,双方就有了利益基础,协同创新就能顺利展开。南京御冠酒店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办性经营企业,酒店同时也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实训基地。自酒店筹建到营业至今,与酒店管理学院确立了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的宗旨,学院在向酒店输送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同时,酒店也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景和教育资源,两者具有校企协同创新的良好先天条件。本文结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教学酒店的教学实践改革,提出了“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课程开发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践。(1)利益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课程内容设计酒店和学校有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利益的获取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利益分配时协同创新中最关键的问题[5]。在课程内容设计之初,酒店与学院确立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成果共享的基本原则,教学有义务服务于酒店的生产和实践,酒店有权使用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取得的成果,酒店也应当为教学提供各项资源支持。在利益协同的基础上,酒店协助教师对酒店市场营销岗位进行了深入调研,明确了酒店市场营销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求,并列举了典型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除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讲授,课程内容围绕酒店市场营销的真实工作开展,将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入了课程,对传统酒店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2)知识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训练项目设计知识协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属于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阶段,是知识在合作组织间的转移、吸收、消化、共享、集成、利用和再创造[6]。酒店和学校是知识互补的利益协同者,教学不仅是学习,也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酒店忙于生产经营的同时也亟需不断更新的有效信息助力于企业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也为校企之间的知识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酒店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产生新的创意作用于酒店市场营销与推广工作,因此校企双方围绕课程内容主线设计了三个主要的训练项目如表1,并最终将项目成果转换为可供酒店参考、吸收甚至运用的知识。通过以上三个训练项目的实施和开展,酒店能够与师生协同作业,及时通过教学得到经营所需的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并能够借助教学中产生的新知获取创意,弥补了酒店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局限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酒店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对积极性和配合度。自教学酒店营业以来,通过以上的课程教学项目,酒店员工和师生共同为酒店进行了数次市场营销活动策划并制定了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如酒店开学季活动、中秋节活动等,除了商业计划书,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图文海报,与教学团队反复沟通商榷营销推广软文,最终通过微信等渠道进行了活动推广,实现了市场营销计划从文案到落地的全过程参与,体会到了酒店市场营销的真实工作任务。(3)教学协同:基于协同创新的教学组织设计在知识交互和团队沟通工作中,合作组织的管理架构和协调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7]。因此,在动力驱动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要在教学中打破组织壁垒,形成紧密合作的跨组织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作业,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教学体系。在学院的组织协调下,校企双方成立了教学委员会对教学活动予以支持,在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师和酒店职业经理人形成了混合式教师团队,授课过程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并共同为项目作业进行评价和打分,评分标准注重衡量项目作业成果在酒店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采纳性,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最终形成课程考核结果,并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在教学过程中,平行班级以小组作业的方式展开竞赛,数十个项目作业中最终被教学酒店真正采纳的非常有限甚至只有一个。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良性、公平和公开的竞争,提高项目作业质量,校企双方通过技术手段搭建了投票平台,将同一个主题的项目作业在平台上公开展示并邀请教学团队之外的全校师生进行票选,最终票数最高的小组作业可以被教学酒店采纳并予以在酒店微信公众账号上进行上线销售和推广,项目作业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企业生产力,真正实现了协同创新。此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团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高。

三成效与启示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市场营销课程团队通过“利益-知识—教学”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对课程进行了开发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通过一年多以来的实践,校企协同创新力度加深,合作深度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活力被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和被认可,学生在参与“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商业计划书大赛”和“职业能力规划大赛”等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不少学生在就业初期就获得了高星级酒店市场营销相关岗位的垂青,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但课程在改革与设计实施过程中,牵涉到的组织众多,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反复沟通与协调;校企双方顶层设计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对信息技术手段和团队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行业实践能力,否则不具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的对话能力。因此,在校企双方达成利益协同和优势互补的共识、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校企协同创新的课程改革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示范学院硕士论文,2013.

[2]匡家庆,苏炜.校企协同视角下的酒店管理高职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6:82-85.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65-174.

[4]董平.基于校企协同的《销售管理》课程开发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4):79-83.

[5]毕颖.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6]KoschatzkyK.Networkingandknowledgetransferbetweenresearchandindustryintransitioncountries:empiricalevidencefromtheSlovenianinnovationsystem[J].JournalofTechnologyTransfer,2002,27(1):27-38

[7]SengeP.M.TheFifthDiscip:TheArtPractice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M].NewYork:DoubleDayCurrency,1995.

作者:夏雯婷 周欣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