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文化性融入研究
时间:2022-07-11 09:37:42
导语:旅游管理文化性融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逐渐增多。但是,从目前市场供给的产品来看,主要是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究其原因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所致。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级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教师应把文化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在提高学生管理能力、规划策划、服务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为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文旅融合的人才,促进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要求逐渐增多。但是,从目前市场供给的产品来看,主要是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恶性竞争,单纯观光旅游产品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究其原因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所致。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级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成为业界的共识,然而,直至今日,旅游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为何一方面呼吁旅游产品特色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依然存在众多雷同性旅游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文旅相通的旅游人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多数开发商来自外地,他们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而本土人才具备深厚的本土文化知识,但是缺乏旅游管理知识,因此,导致了旅游发展与文化发展处在两条平行线上,二者未能很好地融合。在文旅结合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凸显文化,培养既熟知民族文化知识,又具备旅游管理能力,掌握旅游规划策划技能的文旅相融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需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内容。
一、在景区管理方面
风景秀丽,文化浓厚的旅游景区大多远离都市的乡村小镇。在景区管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村民与景区的关系,关系到景区的健康发展。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因景区未能与当地居民处理好利益关系,产生矛盾冲突而使景区无法正常运行的事件时常发生。由于景区所在地是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若是管理者能够入乡随俗,吸纳更多的村民进入景区就业,给他们提供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企业文化富于当地特色,如此,不仅景区实现健康发展,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还极大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工作除了解决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求受到尊重和认可。因此,在以本地员工为主的旅游企业里,管理者需熟悉当地文化,除了秉持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理念,还需要尊重当地人的文化和信仰,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此,员工才能有更多的幸福感,才能对企业更加忠诚。除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需要处理好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问题。景区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是景区管理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此类问题的除了依法依规解决,还需要遵循乡规民约进行解决。通常,需要找村里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协调。因此,管理者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又要遵循当地习惯法,情法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冲突。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村民出于情面,除非不得已才对簿公堂,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通过乡规民约进行调解。因此,在旅游管理过程中,熟知民族文化尤为重要,关系到旅游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以往的旅游管理过程中,主要讲解景区管理的基本规则,而较少涉及到民族文化知识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导致管理呆板,缺少人文关怀,或者员工流失严重,或者因利益、环境等方面与村民产生冲突,因不熟悉当地乡规民约而使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导致矛盾恶化,演化为群体性事件。
二、在旅游规划策划方面
除了景区管理,在旅游规划策划方面,更需要凸显了文化特色,这关系到景区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旅游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旅游规划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规划的技能,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把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旅游规划中的文化性是旅游景区与众不同之处,是凸显其特色的重要环节。例如广西因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而形成了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桂林山水更是闻名于世,但是长期以来,广西历史文化尚未得到有效挖掘,许多地区打造小桂林的旅游口号,也因此,自身的优势被桂林屏蔽。大同小异的山水风光使游客产生了审美疲劳,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失去竞争力。因此,在诸如山洞、溪流、青山等容易出现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如何富于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之与众不同,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在旅游规划教学中,不仅仅教会学生规划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民族文化于规划中,使规划的旅游景区具有独特性。在旅游策划方面,例如旅游节庆活动策划,策划人员需要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一些景区为了吸引眼球,曲解了当地的婚恋文化,使婚恋文化出现庸俗化,伤害到当地人的感情。更有甚者,由于对当地文化不熟悉,把过去带有歧视和偏见的称呼用于景区、旅游活动命名,从而引发民族矛盾与冲突。或者有些旅游规划者不熟悉当地文化,嫁接移植其他民族文化,甚至出现张冠李戴。如此规划,不仅仅给企业造成损失,还制造了不稳定因素。旅游产品因文化而富于内涵,文化因旅游产品而得到传播、传承和充满生机。作为旅游规划策划人员,需要有人文关怀意识,规划的旅游产品,策划的旅游活动需要凸显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自觉摒弃糟粕和庸俗的文化。旅游规划策划人员在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肩负起不断挖掘当地文化,向游客展现当地积极向上的文化的重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不断挖掘乡村本土文化,才能把现代农业与旅游相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几千年来,农业的重要功能是解决人们的物质需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现代农业进行规划,融入民族文化,例如采用不同颜色的粮食种植铜鼓造型、旗袍造型等造型的稻田画,使农业不仅满足人们物质需要,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景观。策划农耕稻作节庆活动,让游客参与体验农事,人们在体验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因此,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教授学生旅游规划策划方法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厚民族文化底蕴,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做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三、在酒店管理教学方面
酒店管理教学需要标准化的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酒店个性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酒店管理融入地方文化,是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酒店发展中,由于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模式,使得许多酒店无论是内部装修还是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甚至在菜品上也颇为相似,因此,出现了酒店间的恶性竞争。随着温泉度假酒店、养生养老酒店的兴起,人们住宿酒店不仅仅是解决住宿和餐饮问题,更需要体验不同民族的健康饮食文化、民族体育健身文化、民族医药文化。因此,在未来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外部设计、内部装修需要体现文化体色,挖掘当地特色菜品,不同节庆和不同人生礼仪均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从而不断提升酒店的文化内涵,突出与其他酒店的差异性,从而提高竞争力。选择酒店管理的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毕业后到酒店谋职,希望自己在酒店管理积累经验后,自主创业,开设自己的特色民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机遇。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旅游吸引物之一,许多游客为了体验某一地方的特色民宿而不远千里到当地旅游。也有部分游客到当地后,发现富于特色的民宿,希望住下几天,放松心情。因此,特色民宿与一般的农家乐不同,无论是外部建筑设计还是内部装修上,均需富于当地文化特色,在餐饮和服务上,更具有乡土气息。让游客忘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城市的喧闹,找到心灵的休憩地,回顾乡村田园。因此,在酒店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内容,带学生到富于民族特色的酒店、特色民宿见习,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四、在国际文化旅游教学方面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游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的便捷,加之周边国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出境游游客文化素养关系到国家形象。而国内的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涵养也反映国民素质。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学生国内的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感。旅游从业者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只有充分了解国内的民族文化,才能向国内外游客传播自身的文化。同时,只有了解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文化,才能与其他游客更好地沟通,开拓他国旅游市场,为外出旅游投资打下基础。一方面,旅游是和平的使者,人们通过旅游,了解他国的文化,通过平等沟通与交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另一面,旅游也是冲突产生的根源,若是不能平等的看待他国文化,以俯视地态度看待他国文化,或者尚未了解他国文化的情况下,以主观偏见去评判他国文化,则造成沟通的障碍,甚至产生冲突。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加强学生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感和国际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了解十分重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不因在强国面前自卑,也不因在弱国面前而自大。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均平等对待。同时,教会学生文化平等与共享。在坚持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文化旅游人才,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推动者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使者。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不仅仅是单纯观光,也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新知、健康和精神上的享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推动旅游的产业升级,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在此背景下,社会上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具备旅游管理能力、掌握旅游规划策划技能,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才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在课程教学方面,需要体现文化性原则,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才培养文旅融合需要的高级旅游人才,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
作者:黄小芬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 下一篇: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