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国和日本农机经营及启示
时间:2022-04-06 04:12:24
导语:美国、法国和日本农机经营及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农机经营模式体现的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关系。本文基于对美国、法国和日本3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及农机经营模式的分析,归纳了发达国家农机经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农机经营模式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经营模式;启示;路径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体现了农业生产力的高低,农机经营模式反映了农机使用过程中农户之间形成的生产关系。因此,农机经营模式不仅体现农机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农机经营体现了一种依存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制度下的技术类型、组织形式及运作方式的制度安排。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法国和日本3个发达国家,分析其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及制度安排方式,为中国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借鉴。
1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农机经营模式
1.1美国
1.1.1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其历史发展看,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期,为改良农具时期;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10年,为以马拉农具为主体的半机械化时期;1911—1940年,为以内燃拖拉机为主体的机械化时期;1941年至今,为内燃机机械化到自动化发展时期,也是高级机械化时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美国的各类农业机械普及很快。1945—1965年,拖拉机数量增长了200%,谷物类的联合收割机增长了180%,其他类机械增长幅度也较大。到了1970年后,农业机械的数量增长有所放缓,逐步趋于平稳,部分机械有所减少,但是机械的性能与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进入21世纪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美国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遥感化、计算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向了农业精准化轨道,美国的农业完全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与专业化。到2013年,美国每英亩(1英亩≈0.405hm2)土地装备农业机械的成本为200美元,单台自动化的拖拉机能够担负210英亩耕地、93英亩播种、71英亩收获任务[1]。高度机械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高效率,有效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1.1.2美国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美国农机经营模式伴随着市场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机械化的初期,美国的农场基本上是租赁大型农业机械,农场主只购买小型机械;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绝大多数农场的农机配置基本齐全,农机投资占到了农业总投资的1/2左右,但也导致了过度投资、农机利用率有限等问题;70年代开始,农场主购买农机的数量日趋减少,目前美国家庭农场农机拥有比例达到了70%左右;从80年代起,农场主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利用率,开始出租机械,并出现了谷物联合收割机专业组织。农机的出租人与农场主签订合同,根据合同为农场提供专业服务,这样既减少了农场主的农业投入,还提高了农机利用率。目前,美国的农机经营模式从总体上看有3种形式。(1)自购自用(营)模式。这种形式在当前小型农机中还是占主流地位,美国农场主小型农机的拥有率是比较高的。农场主投资购买农机是为了自身生产的需要,应用农机完成各个环节的作业。一般而言,除了满足自身生产作业的需求外,农场主还可以将农机出租给其他农场主使用,以获得一定收益,尽快收回农机购买成本。但这种租赁回收的资金相对比较少,2013年全美小型农机租赁总收入仅为25.33亿美元,占农业生产收入的比例不到1%[2]。(2)公司租赁模式。农机租赁公司购买农机并不是为了自身生产的需要,而是用于专业化的租赁服务。这种模式中的机械大多数为大型农机,不提供小型农机租赁服务。因为需要考虑到运输成本问题,这种模式通常是区域性的。租赁公司只负责提供农机出租、农机维修保养等服务,不提供驾驶操作者。当前,公司租赁模式在北美越来越普遍,且越来越专业化,各类大型、新型农机均能够被及时引进,从而为农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3年约有5.9%的农场向租赁公司租用农机,租赁费用达到14.35亿美元,占农业总支出的0.67%,平均每个农场的租赁费用为1.2万美元[3]。其中合作制农场、股份制农场租赁费用明显高于家庭及私人农场,可见,大型农机租赁与农场经营规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租赁农机支出费用在农业成本中的份额随着农场规模的增加在下降。(3)契约租赁模式。契约租赁不同于公司租赁,公司租赁只提供大型农机出租服务,其他的服务均不提供,而契约租赁则是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组织经营的。农场主只需与这些服务公司签订作业契约,支付约定的费用,由服务公司完成从耕地、播种、施肥到排涝等全部作业,并提供驾驶、操作与维护服务。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提供农机租赁,还可直接提供作业服务,在大型的股份制农场中比较多见。
1.2法国
1.2.1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按照农业机械的动力及机械化程度,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畜力牵引为主的农业机械化起步阶段。这个时期除了马拉农具之外,蒸汽动力的农业机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29年法国农户的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20万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55年,为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阶段。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农户的拖拉机保有量仅为5万台,仅是1929年的1/4。随后法国政府将农机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1947年法国成立了农机指导委员会,政府通过优惠贷款及税收减免等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到1955年,法国农业的机械化率达到了65%,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1956—1975年,法国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到1975年法国农户拖拉机保有量突破了140万台。除此之外,农业机械的种类也日趋增多,包括割草机、联合收割机、加工包装机械等,机械化遍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21世纪之后,农业机械进入了自动化、电子化阶段。当前农业机械设备已经融合了现代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此外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上。
1.2.2法国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法国除了大型的股份制农场自行购买农机之外,其他的中小型农场通常是合作购买,或是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是当前法国农机经营的主要模式。为了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机使用率,法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法文简称CUMA,中译为居马)。居马一般是由4个以上村庄农户共同发起成立的,其组织形式类似于股份公司,加入居马的农户需要缴纳入社费,以此费用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用来购买农机。社员即为股东,设有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社员不论出资多少,享有同样的表决权,并下设多个专业的分支机构,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加入居马或居马的分支机构[4]。农户在缴纳入社费之前,需要与居马签订合同,按照合同来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在社员与居马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了农机使用的具体制度,包括农机的共同所有权归属、农机服务的价格、农机出租的方式等。社员按照会费缴纳的多少,有免费使用农机的次数,超过一定的次数,需要缴付租赁费用。除了居马的社员使用外,居马还可以将农机出租给其他未加入居马的农户,将所获得的租赁费用扣除居马运营成本及农机维护费用,余额按照社员出资多少,到每年年底一次返还。从居马模式的实践效果来看,有以下优点:①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总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单个农户购买农机的成本。②可以加快农机推广的速度,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③农户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投资入股,从机械配置的角度来讲,使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更高。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机械使用高峰期农业机械使用的顺序,此问题最终解决方式是通过抓阄或者购置高效率的大型机械来解决。
1.3日本
1.3.1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本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主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但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快,到20世纪60年代初,就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农业机械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日本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了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兼业型农业的发展,但这也是日本农业成本高的根源之一。由于其耕地规模小且主要是家庭经营,日本兼业农户多,其农机是以中小型为主。日本政府一直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在农机购买上,政府实施了大量的补贴及优惠贷款政策,所以农户中小型农机拥有量比较大,这是日本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一大特点。
1.3.2日本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农业进入全面机械化阶段,推行以乘坐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为特征的机械化,而小型机械的优势就不存在。为了小农户(农场)更有效地使用大型机械,防止过多投资而导致农业生产费用过高,日本在进入全面农业机械化阶段就开始了种种努力。为了经济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必须建立一定组织,组织形式因构成农户数、经营规模、作业对象、经营管理主体性质、农户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农机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1)自购自用(营)模式。由一家一户独立购买农业机械,主要是农户为了自身农业作业的需要。日本农户自购的农机比例很高,到1985年,除了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自购比例低于95%以外,其他机械的自购比例都超过95%[5]。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日本农户自购农机的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可见,自购自用(营)模式是日本农机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农户在完成自家的农业生产外,若有多余生产力,可以单独承揽别家的农活或租借给别家使用,开展一家一户个体经营,获得一定收入。(2)共同利用模式。共同利用模式也称农户共同经营模式,由2户以上农户合作购买,共同所有,或租借某种农业机械,按契约分别使用。共同利用模式受到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户经营条件,特别是当地市镇村、农协和农户形态的影响,使得合作或共同使用方式可分为:①属地共同利用型。主要针对田间作业机械的购买、使用和经营,一般专业农户采用这种方式,且基于村落内进行。日本农村社会具有村落群居的特征,农户长期以来形成了暂时性的互助传统。在农业机械共同利用中,农户之间的联合范围、内容和性质是极其多样的。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志同道合的农户互相签订协议,进行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的农业机械共同利用的联合。②农业村落共同利用型。这也是属地共同利用型的一种,这种类型更多地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其关联机械的共同利用。在日本村落,拥有在农田基本建设、水利作业或农忙期进行劳动力交换的惯例,发挥着共同组织生产的作用,便于机械的共同利用。这种共同利用方式组织性最强,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引进弱小农户不可能引进和利用的大型机械和设施,通过多数农户的共同利用,提高利用率,达到经济合理。③随意组合等共同利用型。由作业项目一致的农户组成,由于作业项目不同,这种类型又有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做到全员协商,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例如,集体栽培组织,这是一种根据栽培契约进行有关的共同劳动和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或部分农业作业受委托的农户集体组织;畜牧业组织,是一种有关机械设施的共同利用的牧草生产集体。
2美国、法国和日本农机经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1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市场化为原则
美国、法国和日本在农机经营中,其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农户或农场主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购买农机,也可以购买农机服务,还可以加入农机合作社,这些行为是农户依据市场机制所做出的选择。当前,中国的农机经营模式是多样化的,但农机服务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必须要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对农机资源的配置作用,取消农机经营的行政管制与垄断,走市场化道路。
2.2发展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农户为主体
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中,无论是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还是小农式的分散生产,农场或农户均作为基本的经营主体。在此主体上发展农机经营模式,形成了农场或农户自购自用模式和农机户模式,这两种模式占主导地位。即使在其他的经营模式中,农户也是农机经营的主体,一些专业化的租赁公司、组织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属于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扶持农机自购自用模式和农机户模式,特别是农机户模式,不能因为农机户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就通过行政手段利用其他模式取而代之,要认清农机户模式的优劣势,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发展其他农机经营模式来弥补其劣势。
2.3农机经营模式要依托自身的条件
美国是人少地多型,日本是人多地少型,法国是介于两者之间,资源条件的不同对农机经营模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美国除了自购自用模式外,更多的是契约服务,而日本和法国为了提高农机利用率,采用的是农机合作社模式。中国与上述3国相比有所差异,单从农户经营规模看,与日本类似;从经营作物品种看,中国南北有差异,南方多是经营经济作物,北方多是经营粮油作物,粮油作物与经济作物对农业机械和农机经营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粮油作物更容易实现农业机械化。当前,中国的劳动力并没有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因此要依托自身的条件,根据农户经营规模、作物品种、劳动力状况等条件来发展农机经营模式。
2.4农机经营的组织化合作特征明显
美国、法国和日本3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发展农机经营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农业合作组织,为分散的个体农户(农场)的生产、销售、购买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组织网络几乎覆盖所有农户(农场)。农业合作组织不仅成为农机经营的直接主体之一,而且还是农户或者其他专业化经营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基础,为其他各类经营模式的运行提供中介、技术、后勤保障服务,也为分散的农户之间搭建了服务连接、信息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营模式。农业合作组织模式的优势在于节约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机尤其是大功率农机的利用率。
2.5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支撑
发展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其他的配套制度保障,上述3国都为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①相继建立了独立、先进的农机工业体系。②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构建了农机经营模式发展的主要制度环境,如普遍实行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信贷、税收优惠政策。③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如将技术研究、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维修、质量监督等社会化服务纳入公共管理或者公共财政预算予以支持。目前,中国农机购置补贴制度仍然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经营的保障体系,为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3中国发展农机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3.1加强农机经营组织培育
在农机经营组织中,农机户或农机大户是依靠市场自主发育的经营主体,是最具活力的农机经营模式,也是农机经营的主要力量,应成为中国政府扶持与关注的重点对象,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大力倾斜,促进其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从机耕、机播、田间作业管理到机械化收获、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的跨区域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应该以农机户或农机大户为重点,对具有组织能力、经营实力、合作精神和诚信品德的农机户或农机大户进行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鼓励其作为发起人组建股份合作组织,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并及时开展运行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组织辅导,使农机股份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合作自愿、管理民主、自主运行、产权界定清晰、成员规模适宜、管理水平较高的组织,并推动区域性规模化的承包经营,实现农业机械更高效的共同利用。同时,农机股份合作制应打破基层行政区域限制,根据区域规模,建设2~3个农机股份合作组织,使其形成有效的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实现跨区域作业。此外,要把握好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关系,实现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健康协调发展。农机户模式是农机经营模式的主体,农机股份合作制是农机户模式的有益补充,但两种模式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政策、经济刺激,形成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共生共赢的格局。从农机配备上看,农机户模式更多配备常规机械,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更多要配备资产专用性较高、大功率的机械;从服务领域来看,农机户模式更多的是某一作业环节的单一服务,而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可以实现一条龙服务;从经营范围来看,农机户模式更加专注于全村,而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注重的是全县,甚至是跨区域作业。
3.2建立农机投入的长效机制
①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按照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各级财政需要配备专项资金,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农机给予补贴。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扩大补贴的范围和品种。②加大农机购置信贷支持。各级金融、信贷机构要不断增加农机购置新增贷款的规模,优先为市场急需的农机购置提供贷款;允许以购买的农机向银行抵押,同时要简化审批手续。贷款期限亦应延长(如5年),这样能有效降低购机者所承担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购机者进行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③要建立相应的农机信贷监管及风险管理制度,对大额农机信贷实行信用评价制度、农机转移后补贴、贷款收回制度,防止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无序流动和流失。④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对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实行财政补贴[6],补贴对象为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机经营组织,由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实施,补贴发放数量与农机作业量、农机具配套水平等挂钩。
作者:罗剑 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MoayadBZ.AgriculturalandmechanizationstatusinUSA[J].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EngineeringJour-nal,2014(1):35-44.
[2]YangDT.Knowledgespilloversandlaborassignmentsofthefarmhousehold[D].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2013.
[3]GajendraS,PathakBK.AdecisionsupportsystemformechanicalharvestingandtransportationofsugarcaneinThailand[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4(11):173-182.
[4]梁备战.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0.
[5]蒋祚.日本农协的肥料、农药及农机事业[J].中国合作经济,2014(4):43-46.
[6]李新仓.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成效及优化对策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实证调研[J].农机化研究,2015(9):1-4.
- 上一篇:传统电视节目营销论文
- 下一篇:影子银行经营模式与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