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探析

时间:2022-11-16 04:11:46

导语: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经营管理中伦理道德问题探析

一、企业经营管理为什么要重视伦理道德

1.人格化的企业需要道德的支撑。企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组织,其中人又是生产力中的活的要素。一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实际上就是其员工的素质、精神面貌的体现。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已经是人格化的企业,构成企业主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要注重伦理道德。

2.道德沦丧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中国有句古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了个人利益的获得要符合道义,也就是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同样地,一个讲究道德的企业因为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也就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谋取不义之财的企业或组织,人们会给以道义上的谴责,社会本身也会采取措施,对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企业加以约束、限制、惩罚。这些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约束机制有存在的必要性。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有两种:硬约束和软约束,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等属于硬约束,道德、文化、习俗等属于软约束。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行为,首先要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制约,但是不能涵盖全部生活内容,约束其所有行为,有时这些硬性约束还有一定的滞后性。伦理道德作为非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是一种“软约束”。通过加强道德约束机制,会使企业自觉地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符合其长期生存发展的要求。

4.企业伦理道德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相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20世纪初期,美国的泰罗最早提出了科学管理法,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这一理论是以斯密的“经济人”假说为依据。“经济人”观点的核心在于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很快被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所代替,这一学派的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重视被管理者的心理、道德等因素对人的激励作用。后来,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发掘了人的内在因素,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到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所提出的“Z理论”进一步肯定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理论强调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充分体现出“人性价值是管理的最高体现”的思想。总之,无论从企业的内部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都迫切需要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1.企业内新旧道德观的冲突问题。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会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沿袭下来的传统道德观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其影响还会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存在,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如果此时与时代相适应的新道德观还未形成或其影响力还不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处于一种矛盾与迷茫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在企业内部发生,也会使管理者陷人困境。如果继续沿用旧的道德观,因其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对企业的发展不利;采纳新的道德观,又会引起那些依旧遵循旧道德观的员工的抵制甚至反对,对作好工作同样是一个阻力。如果不进行新旧道德观的整合,人们的思想会处于混乱状态,这对企业的管理非常不利。

2.企业管理层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中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为带头人,其自身伦理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在企业人员的招聘和内部人员的提拔问题上,有些管理者往往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用人唯亲,优先照顾自己的亲人、朋友等,完全不顾其能力是否与其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当,结果造成企业中一些人员素质低下,身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形象。

3.员工自身的道德问题。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道德状况对企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员工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却不感兴趣。他们仅仅满足于干好自己的手头工作,而不愿行使民主权利,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外还有的员工为个人私利的获得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到正当利益的获得。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

1.运用社会力量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

1.1加快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为了弥补法律上的漏洞,政府应将紧迫的企业伦理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刚性手段强制性地使企业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对不遵守企业伦理道德规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危害的企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力度。1.2强化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社会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对其行为进行监督。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约束企业的行为,恪守企业伦理道德底线,从而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外部市场环境。2.进行企业道德观的整合。针对前面所述企业新旧道德观的冲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管理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率先成为新的道德观念的倡导者和履行者。只有自己的立场坚定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影响别人。

2.2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引导员工的思想与行为。对那些坚持旧观念的员工,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比如请一些员工比较信任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公开发表支持新道德观的讲话,或是让员工通过适当途径了解施行新的道德观给企业及个人带来的好处,让员工在认识上有一个转变;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奖惩手段强制推行新道德观,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奖惩的后果必须与奖惩对象的直接利益密切相关,否则采用这些手段收效甚微。在使用奖惩手段时,宜多用奖励手段,因为若使用惩罚手段的措施不当容易引起抵触和反对。此外,奖惩手段的使用,在员工已经能够自觉遵循新道德准则时,可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使用。

3.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道德素质。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带头人,他们的素质状况对企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3.1培养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审时适变、开拓创新、敢冒风险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把握住机会,带领企业勇闯难关,也才能能赢得广大员工的信任,产生强大的号召力。

3.2诚实正直、公正无私。具备诚实正实品质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表现为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与诚实正直相关的是公正无私。同时,管理者必须有理智,有经验,有善良的性格,做到大公无私,对全体人员的劳动成果给予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公平感深人人心,激起协作所必需的团结精神。

3.3平等待人、知人善任。管理者与普通员工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部分密不可分的两部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与员工祸福与共、平等相处的重要性。管理者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真正做到尊重员工的人格与感情。

3.4清正廉洁、克己爱人。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美德。如果管理者自身腐化堕落,不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企业优良风气的形成。在克已的基础上,管理者还要时刻关心下属的工作、生活,在彼此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亲密氛围。

4.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企业道德教育是企业道德得以转化为员工的内在品质,对企业管理实践发生作用的必备环节。在日本企业界,员工的道德教育始终是和企业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企业以“明朗、爱和、喜劳“为中心内容,运用“朝礼”、“研修”、“特训”等具体、生动的方法,普遍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启迪和培养员工的心灵。日本企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给我们这样的启发: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业务素质,更取决于其道德潜力。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还要努力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付诸实践。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不但要受到企业的重视,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关心。

作者:王文松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玉芳等.企业伦理缺位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2013(20).

[2]杜莹等.企业诚信的路径、效益及理论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刘中文等.企业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

[4]陈炳富等.企业伦理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