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4篇

时间:2022-11-13 10:31:02

导语: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4篇

第一篇

1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功能

1.1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生产作业的主要依据。因为,森林经营方案是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各项林业计划要切合实际,就必须以森林经营方案的设计指标作为编制林业计划的主要依据。可以根据方案中提出的各经营类型的年伐量、采伐与更新方式,结合当地的人力、物力等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年度计划,这样生产任务既能圆满地完成,又能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

1.2森林经营方案是确定采伐限额的基础。森林经营方案的采伐量是按照林学理论多种公式进行计算的,并在社会、经济的需求基础上确定的。为此,通过森林经营方案合理确定年伐量来核定采伐限额,才能使森林经营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把采伐纳入正规。

1.3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合理经营的必然要求。国有林场要保证森林资源的保值、增值,又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靠科学的指导是不行的,而森林经营方案是科学经营的蓝本,是指导经营单位提高集约经营水平的依据。如森林经营方案是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设计的,生产单位可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经营和管理,这为科学、合理组织经营提供了方便。

2森林抚育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生物多样性和结构调整,缺乏连续性的动态管理机制。森林在经营管理中,大多都是单一林木的栽种抚育,属于森林管理的最初级调控,其核心技术主要是林木的种植面积,大面积的封山育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却忽视了森林结构的调整和生物多样性的建设,使得森林对外来伤害的抵御能力下降,一旦受到天气、环境或病虫害的侵害,大面积毁坏的可能性比较大。在目前的森林管理中,林业的目标性性很强,大多种植经济价值较高或成材较快的树木,对于一些杂植树木铲除的比较彻底,使森林看起来“整齐有序”,便于管理和维护,但是这就使得森林的抵抗力一再弱化,破坏了生态平衡的稳定性,难以达到国家长远规划的目标。

2.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森林抚育经营简单粗放。林业管理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地方政府支持的,国家下拨的专项款数目有限,难以实现有利的资金扶持,致使一些地方部门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力度不够。在林木工人正常的工作中,对森林小路两边的树木杂草进行简单的修整,拓宽消防的甬道,其余的时间就是看山护林,防止有人为了利益而乱偷乱盗采伐树木,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量流失。这样的森林管理模式简单粗放,看不到森林的长远利益,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懈怠慢工,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一些灾害的初期征兆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大范围爆发时无法及时地扼制,使得大量的珍贵资源流失,令人痛心。

2.3缺乏分区经营管理,不能因地制宜。对于森林的经营管理,还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方法,森林的占地面积占我国的国土资源面积一半以上,区域跨度大,气候反差大,水平落差大等种种因素,使得森林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有差异。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实施中,林业部门的看护工作和管理重点几乎都是一样的,主要在于森林的防火和森林的覆盖面积,对于统筹兼顾,多样化建设,结构调整等工作内容都不重视,不能根据当地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树木种类因地制宜的栽种,不会将森林分区管理,使得管理的方向和侧重点偏离了正常的森林发展轨迹,阻碍了森林的健康生长。

2.4缺乏分类经营管理和科学的理论技术体系支撑。全国整齐划一的指标管理的根源在于没有对森林经营进行科学分类,按照一个指标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显然是不科学的,很难做到分类经营、分类施策,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森林的功能效益。应该按照森林的功能属性进行类别划分,按照森林的区位属性进行等级划分,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政策。因此,确立国家层面的森林经营主导理论,建立完备的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3对策探讨

3.1以后备资源培育为中心,通过多种途径优化。1)造林工作。造林是森林培育的基础工作是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措施,所以森林培育要从造林工作抓起。首先,要严格执行良种壮苗,坚决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此外,为了有效预防日灼和冰雹,搭设遮阴棚,在越冬防寒过程中,为了保证苗木不受损伤,上覆遮阴网然后再覆土4cm盖严,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优质苗木的培养。其次,要严格按照“重技术、严管理”的要求把好造林质量关,加强组织管理、施工管理和技术措施管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造林措施实现荒山荒地的有序利用。

3.2森林培育。以森林培育为首要目的,引进近自然经营理念,结合流域经营模式,以“区域经营、综合设计、集中作业”为工作思路,根据优质资源优先培育,优质林地优先利用的原则,确定重点抚育地块和重点培育树种,科学地进行定株、修枝透光伐、疏伐等各项经营作业。

3.3妥善解决林权纠纷,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在林权的管控中,要做到明确的界限划分,将国有的森林和地方的林木妥善分清,测量好面积和区域空间,并做好记录和范围鉴定,然后双方签字保存,这就可以有效的解决林权纠纷事情。对国有的森林一定要好好的维护管理,做好封山育林和防火防盗的看护工作,同时。还要和地方的群众协调好,以免在工作中发生误会,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看山护林的工作难以进行。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林权纠纷,可以由政府出面,找出并出示相关的证据材料,再交由司法程序鉴定,直到判定最终的审核结果为止,这样才有可能公平合理的解决问题,不至于偏颇一方。

3.4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准确掌握市场信息,根据不同的林分、木材质量、比价造材,从各个环节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木材销售利润。近年来,林木种苗市场需求旺盛,林场要转变经营思路,对具有种苗培育潜力的林木,不以生产木材为目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计划的改造培育,加强对稀有树种和异形树的培育和管理,并积极开展外联宣传和贸易洽谈,开辟广阔市场,进行种苗贸易,提高经济效益。

3.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林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来讲,可以使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发展森林管护的过程中,要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宣传和区域合作,建立健全森林管理法律法规,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森林的正常发展。

作者:王忠玉 单位:克山县西城镇林业站

第二篇

1现代林业的经营现状

从本世纪开始,现代林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就成为林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显著的成果。随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向着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式迈进的同时,我国的林业工作就初露端倪,中国林业向着什么道路发展也逐渐被确认。现阶段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块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比较多,现代林业主要发展科学化管理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既可以满足森林经营管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森林持续生长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现有林地森林的覆盖率较低,从而导致森林的使用效率降低,大大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由于林地的经营不善,导致了单一树种被大量利用,非法设施和不合理的建筑占地,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自然灾害的时有发生也是林业经营不合理导致的。

2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管理理论

2.1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理论

森林分类管理理论是根据社会对森林的多种利用需求来划分出生态林和商品林。生态林主要是提供生态平衡的,根据人们对环境的要求,由相关部门进行管理,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商品林追求的是商业效益,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强调本身的经济价值,以生产力为中心采取企业化管理。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理论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想实行分类管理理论必须根据当地的林地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和发展的模式,通过适宜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林地的作用。目的是要建立符合林地特点的、适应国家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作用。

2.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是新兴的森林发展理论,它对传统的理论起着继承和发展的作用。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主要体现了森林的生态和管理,对维持森林的结构方面和功能方面也起着相互交互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要求及时调整森林经营管理理论、维持生态健康以及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保证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该理论需要建立在生态系统合理的基础上,所以对信息的采集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术,与科学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采取科学的途径和决策来得到制度和法律上的要求。因此,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3现代林业的森林经营管理具体应用

3.1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在人工造林中的应用

在实施人工造林前首先需要对林地的类型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更好地模仿自然林的特点,按照地理类型的结构和树种搭配,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林在进行人工林的建造,在人工林的建造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林地原生植被,改变过去炼山、人工割除和机耕的现象,在保留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导入法。这种造林方法要求因地制宜的植入树种,根据原生植被的覆盖率,在植被稀疏的地方种植树种。另外还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植被的覆盖要求,核定目标树种植入量。根据以上方法对人造林的指导方法加以指导,让这种人工林造林方法得到切实的推广。

3.2在现有人工纯林改造中的应用

在人工纯林的改造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应用方法。第一,应该对生长不好的森林进行小范围的块状疏伐,然后种植阔叶树种,在改造初期不宜大刀大斧的进行改造,应该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第二,要有计划的对纯林进行间伐阔叶林的改造,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间伐,然后及时补充阔叶树种,要求长期的过程。

3.3在现有次生林改造中的应用

次生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森林整体质量的关建环节。我国大部分的次生林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实行天然林保护政策。首先应该对现有的次生林进行植被状况和自然形成格局的调查,然后制定出群落生物图,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群落结构呈现的自然度,最后确立现有次生林的演变规律和模式,为次生林的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

4结论

林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建设的一项基础产业,现代林业作为林业发展的先进力量,在林业的建设中发挥着示范性的作用,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建设科学的森林管理模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者:杨夏捷 郭婉玲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第三篇

1森林经营的含义及内容

传统的林业中“森林经营”是一个技术范畴的概念,通常狭义上指为获得林木和其他林产品或森林生态效益而进行的营林活动,包括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伐区管理等。广义的森林经营则是指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全部管理工作,除营林活动外,还包括森林调查和规划设计、林地利用、木材采伐利用、林区动植物利用、林产品销售、林业资金运用、林区建设和劳动安排、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等。

2森林经营历史沿革

2.1木材利用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林业一直作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产业部门,以生产木材为中心,大量砍伐木材,政府虽制定了“普通护林护山,大力造林育林,合理采伐利用”等林业建设方针,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方针并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使得森林利用的速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呈明显下降,造成林业“两危”局面。在这期间,林种结构变化不大,均以用材林为主,1976年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査结果表明,用材林所占比重高达73%以上,防护林所占比重不足10%,充分反映了此阶段以木材利用为主的传统林业经营思想。

2.2木材利用为主兼顾生态建设发展阶段

197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标志着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治理。随后,国家又相继启动了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防沙治沙、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然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投入水平的限制,林业建设并没有从根木上摆脱传统林业的惯性和束缚,总体上仍停留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上,一方面继续大量生产木材,另一方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经营。

2.3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

1997年总书记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1998年国务院制定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改善生态环境的32字方针,再一次掀起了造林绿化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新高潮,全国造林事业蓬勃发展。从1998年起,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党中央、国务院(2003)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0.73亿hm2,工程规划总投资达7300多亿元,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实现了林业从以木材生产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但这一阶段生态建设主要以加快造林绿化,增加森林面积为主。

2.4坚持强化森林经营的建设阶段

2005年,国家用基本建设投资启动了国家重点公益林中幼林抚育试点示范项目。贾治邦局长在2006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强调要开展森林经营,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在200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提出了现代林业建设的总目标,在2008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上指出要坚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这些论断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标志着我国已将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标志着我国森林经营补贴机制正式建立,林业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开启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历史新篇章。

3我国森林经营现状

纵观中国森林资源分布,我国森林可以明显分为东北、西南、东南以及北方零散林区,由于地域、森林资源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各个片区所采用的经营技术与方法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策略为“东扩、西治、南用、北休”。

3.1东北林区经营现状

东北地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目前占据主要地位。在经营活动中坚持以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用则用的方针,巩固造林和封山育林成果,大力抚育中幼林,积极利用成过熟林,改造低产林分。人工林主要采用皆伐,天然林以择伐为主,积极倡导采育择伐(采育兼顾伐)方式,定向培育大径材,对于农田防护林采用更新皆伐。在生产木材的同时,注重林分结构的保护和调整,从而提高林分质量,促进群落演替。培育出仿效自然、回归自然、优于自然的可持续生产的森林类型和可持续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森林经营模式。

3.2西南林区森林经营现状

西南区各地林分差异性较大,其经营措施也不尽相同。西藏90%以上乔木林皆为生态公益林范畴之内,为经营和保护好此类林分,该区尝试了多种经营方法。一是封禁养护生态保护。二是封山育林自然恢复。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宜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育,充分发挥林地和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并辅以适当的人为干扰措施,促使其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三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复。

3.3东南林区森林经营现状

东南林区树木种类很多,其中以杉木、马尾松、桉树为主,目前承担了我国相当数量的商品木材生产任务。福建进行杉木大径材的经营培育,马尾松则采用中径材经营,桉树以短轮伐期经营,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营造人工纯林。

3.4北方零散林区森林经营现状

由于本区特殊的气候及资源条件,对本区主要采取以下经营措施:一方面封山育林,严禁主伐,同时对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地段,进行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另一方面采用飞播、人工造林等措施大力营造新林,同时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和四旁树的营造。

4加强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措施及发展趋势

进入现代社会,经济无节制的发展,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球范围内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圈面临严重的威胁,这些问题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日益紧张,加上人们对森林效用的追求,迫使人们以发展目光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清楚地觉察到:生态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只能最终毁灭人类,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态大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面进行:

4.1继续增加森林面积

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而且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森林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世界森林覆盖率30.5%,中国20.36%,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排在第139位。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644hm2,中国0.145hm2,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7.55%。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发展森林资源,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未来的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最根本的还是在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平衡我国森林面积的分布,增加稀有珍贵树种的覆盖面积,增加森林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增强我国森林资源的丰富性。

4.2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我国每年造林面积大,但是森林的保存率较低,根本原因是我国森林经营粗放,林木生长量低:我国森林平均生长量为3.13m3/hm2以下,单位蓄积量低。由于管理不到位,我国珍贵树种面积日益减少,例如水曲柳、核桃林、黄菠萝等,日渐减少,不少物种还成为了濒危物种。我国自1987年开始实施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并未完全达到设计该项法律制度的初衷,超额限采现象极其严重。因此,要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的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森林资源调查、记录、维护、保护;进一步推进森林结构的合理性,使森林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的比例协调,进一步满足我国木材需求;更加注重森林栽培后的抚育管理,提高森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对于濒危物种,进行就地、异地加强保存与管理。

4.3抓好森林资源综合利用

4.3.1扩大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利用林下闲置的土地种植牧草、药用植物多花黄精、杏香兔儿风等。刈割的牧草饲养牛羊,牛羊产生的粪便制沼,产生的沼气供职工生活使用,沼液淋草、淋苗,沼渣制生态有机肥;种植的多花黄精、杏香兔儿风等药用植物也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此模式的实施,综合效益明显,并发展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和农作物模式,利用牛粪、树皮等作食用菌培育原料,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转变了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长期得林、短期得益的生产格局。

4.3.2开发非木质森林资源。对于适宜种植竹材的林地,种植竹材,可以满足对竹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油茶、山核桃等木本粮油、果品资源,既缓解了国家的粮油安全问题,又加强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林下种植农作物、药用植物、菌类,大力发展林下植被,既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又增大了林地产出,得到了珍贵的药用植物,充分发挥了森林资源的生产力。

4.3.3发展生态旅游。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因此,应该着力构建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模式。

4.4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生态需求是较高生产力阶段人类的最根本需求,森林经营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经济、生态或社会效益,而只能是三种效益结合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森林经营管理时,要加强发展林下植被,促进、加强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的发挥。综上所述,我国森林经营经过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期发展到了现在的森林资源的多元化效益的经营模式。而我国地域广阔,环境多样,立地条件差异大,因此,我国的森林经营模式应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大力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防止资源破坏、浪费和环境污染,做到青山常在,持续利用。经营过程中,应该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森林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相结合,达到森林经营的最优状态。

作者:郭捷友 黄珍 张训华 任春根 林建萍 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第四篇

1基本情况

新邵县建置于1952年2月,是湖南省地理中心县。位于雪峰山脉东侧,资江中上游,邵阳盆地和新(化)涟(源)盆地之间。东北紧连涟源市,东南毗邻邵东县,南抵邵阳市区和邵阳县,西接隆回县,北靠新化县、冷水江市,国土面积1780.91km2,人口81.47万人。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2.1队伍组织

“十二五”调查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林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统计局等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及由省、市、县林业主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专职检查小组。全县按乡(镇、场)分6个外业调查小组,具体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并聘请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2.2调查内容

2.2.1基本内容。确定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和林地区划;调查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林地权属;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和权属;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按小班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意见。

2.2.2专项内容。专项内容包括森林固碳量现状及生态效益调查,县级城市森林与绿地资源调查,国家公益林与省级公益林资源的核对、核实,重点地段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古树名木调查。

2.3调查方法

基本内容采用卫星遥感判读与实地验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专项内容大部分则利用基本内容的调查成果,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进行统计、汇总;另重点地段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则选择新邵县民政府大院内、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停车场旁、水帘洞瀑布(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内)、筱溪电站、白云岩、尧虞塘水库、龙山林场、雀塘镇清水村、赛双清公园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采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中心研发的空气负氧离子测定仪器进行现场测定、评定。

3调查评价

3.1方法优越

本次调查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调查流程分准备、实施和审查等3个步聚,流程简明、可操作性强;成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当前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提升了调查成果质量;增加了森林固碳调查、重点地段负氧离子测定、城市森林与绿地调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效益调查评估等新内容;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并拓展了调查成果的应用范围。

3.2成果切实

全县分2个总体,其蓄积量抽样控制调查精度均在90.00%以上,全县抽样控制调查精度为93.08%,精度可靠;同时,“十二五”调查与“十五”调查相比,总面积、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面积增加,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表2);活立木总蓄积、乔木林蓄积、四旁树蓄积增加,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减少(表3)。林地、森林资源成果如实反映了新邵县在“十五”后的10年中,在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可靠成绩,数据真实、有效。

3.3综合评价

新邵县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显著提高,森林面积稳步增加,森林蓄积持续增长,全县林业工作转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森林生态环境优良,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增加区域新型支柱产业;林业后备资源充足,竹林资源丰富,林种和树种结构趋向合理;同时,也存在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少,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森林质量下降等不足。调查成果充分说明了新邵县的林业发展潜力巨大,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应结合资源特色综合考虑、整体推进,为早日实现开放、平安、生态、富裕新邵而努力,谱写新邵县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4经营管理建议

4.1构筑治理体系

当前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新要求和改革总目标,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新邵县应在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防治,林业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处罚管理等方面,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把推进新邵县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适应新邵县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要求,真正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4.2严格保护森林

一是与各乡(镇)、村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资源保护责任状,落实保护管理责任,推行政府领导一把手森林资源消长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二是向上级全面申请项目支持力度,通过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抚育、公益林保护、退化防护林改造、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森林碳汇、优材更替、珍稀树种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林业外资项目、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等工程,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森林面积,营造改善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三是科学合理地发展经济果木林、油茶林、工业原料林、毛竹林等特色基地建设,增加森林面积和提升林农经济收入,改善林农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逐步壮大林企经营实力。四是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禁止天然林采伐,实施大径材培育、木材储备战略计划,构建全县复层林、异龄林、混交林的森林模式,增强森林生态整体功能。

4.3提升林地生产力

一是利用国家重点工程和社会面上工程,加大营造林生产力度,促进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对立地条件较好、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促进林地生态功能提升;并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开展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生态种植和养殖),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二是以优材更替、退化防护林改造等为依托,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香樟、楠木、檫树、榉树、红椿、槠树、栲树、南酸枣、银杏、刺楸、山毛榉、木莲、含笑、观光木等优良乡土珍贵树种,增加乡土珍贵树种(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栽植面积并营建群落结构稳定的针阔混交林。

4.4发展森林旅游

当前,户外旅游是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森林生态旅游更是人们对生态产品多元化消费的渴望和认同,已成为全世界新型的经济增长亮点。新邵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白水洞、白云岩等地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最佳载体,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养身、度假娱乐区域,是促进县域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策略。

4.5深挖毛竹利用潜力

新邵县毛竹林面积21417.8hm2,占林地面积的19.99%,应正确引导和鼓励林农进行毛竹林低效林改造,挖掘和实现毛竹林规模培育利用产业链;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进行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创建特色产品和名优品牌;全面实施“以竹代木”研究与应用,做大做强竹产业,让森林休养生息,更好地服务生态与民生,实现生态富裕新新邵。

4.6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新邵县城市绿地率为21.00%、城市绿化覆盖率18.86%,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地率不低于35%、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针对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的问题,必须高举创建森林城市这一标准旗帜,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制定城市绿化工作责任制,确保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的稳步提高,为促进绿色湖南建设率先做出示范。

4.7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抓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的林业建设先锋队伍;突出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培养服务于生态与民生林业的创新团队,提升全县林业科技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对外联系,适时组织外派学习、聘请科研院校专家讲座、开展企业行政合作共赢模式等,不断提高全县的林业科技贡献率,筑建自身的林业管理、服务品牌。

4.8健全资源档案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建立并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系统和更新管理机制,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处理模式,实时更新森林资源数据,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源数据,以提高林业科学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刘峰 魏德福 单位:湖南省新邵县林业局 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