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22 09:10:27
导语: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台湾休闲观光农业主要内涵
休闲农业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乡村田园风景,并同时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活及文化民俗活动,向国民提供休闲场所,增进大众对农村及农业活动体验为目的的经营管理活动。[1]288-291由农业结合观光旅游发展出来的休闲农业具有“三农”(农业经营、农民生计、农村发展)、“三产”(一级产业、二级产业、三级产业)、“四生”(农村生活、农业生产、体验生命、自然生态)的产业特性,具有观光、度假、社会教育、文化传承、发展经济等多目标功能。换言之,休闲农业就是结合生活、生产、生命及生态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在管理层面更是结合了农业加工、体验设计、农业产销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产业。
(二)台湾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由于农业资源多样化,社会需求复杂化,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至今非常关注主题设定、经营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功能的划分,都十分注意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2]48-51据台湾农委会相关统计,台湾现有休闲观光农庄1240家、特色民宿1386家、休闲农业集聚区67处、休闲渔区300个、观光果园385处。台湾休闲农业主要可以分为4个大类。一是休闲体验类,包括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休闲渔场与休闲林场。这类休闲体验类观光农业一般都具有类型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远山、河流、特有的动物资源以及多样化的植物体系等。休闲农场开展的活动项目也非常丰富,常见的体验类项目主要包括乡土民俗体验、农民住宿体验、农园采摘体验、大自然教室等。休闲林业园区提供了森林小木屋、体能锻炼、森林步道等游憩设施。二是观光体验类,包括观光茶园、观光菜园与观光果园。观光茶园的活动开展主要以种茶、采茶、做茶为主,有些茶园还附带经营茶坊,向旅游者提供品茶项目。观光菜园一般以生产高冷蔬菜为主,并向旅游者提供进入园区时所想要购买的蔬菜,一些设施完善的观光菜园同时也向旅游者提供现炒青菜等产品供旅游者品尝。观光果园则主要以采摘水果体验为主,同时还设有露营区、烤肉区、儿童游憩区。三是农园体验类,包括教育农园与市民农园。教育农园是同时兼具教育功能与农业生产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农园中生产或种植的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规划配置等均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市民农园则是将位于城市近郊之地集中划分为若干地块,并分别出租给都市民众种植水果、花草或经营家庭农艺项目,让都市民众能够享受、体验农业生产、耕作的乐趣。市民农园根据不同使用对象,主要划分为儿童农园、家庭农园、高龄农园等。四是度假体验类,主要是指台湾特色民宿。台湾民宿主要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民俗、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向旅游者提供乡土生活的住宿处所。
(三)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989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在台湾大学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首次提出休闲农业,所达成的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策略成为主管部门推动发展休闲农业以及拟定各项计划的基础。这些策略包括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等。1990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计划”,正式开创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新起点。1992年,台湾农业委员会颁布了休闲农业领域的第一部政策条例《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一些从业的基本条件,包括农民设置观光农园的申请、审核的程序,各项工作逐步正规化、程序化。[3]437-4402000年台湾通过《农业发展条例修正案》,其中就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专项规定,这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有了法律依据。2004年以后,台湾休闲农业进入新自然主义时期,这个阶段不再追求数量的增加,而是追求休闲农业品质的提升。如在2004、2006年先后两次对《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开展休闲农场评选、休闲农业区评价、休闲农业经营师培训认证等活动,逐步把休闲农业发展重点转向休闲农业内在品质的提升,力求实现台湾休闲观光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段时期台湾休闲农场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959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000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从2008年的6.4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26万人次,休闲农业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实践
(一)政府大力支持,政策制度完善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诞生、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政府进行策动、辅导、规划、抉择、组织和协调的。从休闲农业组织结构设置上看,台湾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由台湾农业委员会负责,台湾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而且从上至下还专门设立休闲农业管理、指导和营销部门,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发展管理体系。政府的施政理念与作为引导着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架构出齐全的休闲农业制度规范,让从业者和企业可以共同遵行。为推动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出台了《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观光农业发展示范计划》《民宿旅游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台湾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有序、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二个角色是法令规范的执行,在休闲农业法令规范的制约下,台湾各级政府特别重视休闲农业发展,积极促成休闲农业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个角色是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援,比如办理讲习训练、提高经营管理素质、举办大型活动,引导客流流向休闲农场。
(二)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最有成效的策略之一就是在主管部门协助辅导下,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这是一个由从业者组成的协会组织,能够代表从业者办理各项非营利事务,并且成为政府与从业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协会宗旨是将农业与休闲游憩活动相互结合,以发挥农业生产、促进生态平衡与推广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的效果,并带动当地人对农业资源、自然生态及农村文化的关注,提升农民受益与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以提升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及消费品质,最终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
(三)创新休闲农业经营理念,加强休闲农产品的广度及深度
台湾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管理非常注重休闲农业的创意和营销活动,摆脱了休闲农业产品和发展模式的雷同,避免了经营方式的相近,使企业吸引力大大增加。同时,积极拓展农业开发手段,推行休闲农业六级产业思维。农业六级产业化主要是指以初级(一级)的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发加工品、商品、新销售渠道,并扩大到兼具环保意识的绿色消费、以环境场域作为观光发展资源等,是农业结合工业、商业、学界的全方位农业发展概念。休闲农场原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为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并满足游客消费的需求,必须由一级产业延伸到二、三级产业。一级产业是农场生产阶段,产品差异性不大,原始功能的价值不高,若予以加工、制造,将提升价值;若能提供餐饮、住宿、包装销售,并结合娱乐、教育的功能,跨越到服务性产业,则产品价值更高。
(四)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学院,强化对休闲农业人才智力支持
台湾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学院,期望通过整合学术界、产业界与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建构休闲农业发展知识与培育人才的摇篮,包含顾问团队、培训中心和知识平台。例如,培训中心邀请产、学、官、研等专家组成人力发展委员会负责运作,建构职能地图、师资与教材知识库,并与休闲农场合作,在台湾各地设立培训中心,建构系统性选、训、证、用合一的人才培训制度,培育休闲农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了休闲农业顾问团。依据休闲农场标准分类来整合休闲农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据专家专长、专业分类建立完整师资库,以供各县市政府、农会、休闲产业及休闲农业相关组织办理地方培训时参考。
(五)建立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
为促进休闲农场持续发展,树立台湾休闲观光农场的服务口碑与品牌价值,透过提升服务品质以建立休闲农场品牌形象,为游客提供优质休闲农场旅游,并通过认证过程找出休闲农场服务品质缺失,以此作为未来休闲农业与管理教育训练协助改善的重要参考。休闲农场品质服务认证由服务管理评选和服务品质诊断两大部分构成。服务管理评选包括基准指标和特色指标两个层面,皆针对农场特色管理、餐饮服务管理和住宿服务管理三个方面。服务品质认证只是手段,改善农村经营本质才是结果。从认证结果可以发现,台湾休闲农场服务产业已经渐渐成熟,能够提供游客安全、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
三、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管理启示
(一)提升并拓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理念
休闲观光农业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透过休闲农业将农村打造成为适合居住和旅游的环境,农村有适当的经济行为,年轻人有就业或创业的机会,农村人口老化将逐渐趋缓,农村人口结构将趋于平衡,农村社会自然安定和谐。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平衡发展。例如,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主要是依托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稀缺资源的利用,设立保护区域,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服务,从而使得广大民众全面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应发展具有生态旅游和农村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活动,将发展休闲农业活动作为回归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改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休闲农场的经营管理首先要厘定经营策略,然后做好服务、营销、解说、营运、环境等部门的管理。早期休闲农业可以靠大片的树林与绿地吸引游客,但随着旅游景点愈来愈多,加上城市公园绿地不停产生,未来要吸引游客,不能单独只靠观光旅游,而是要与生活结合,而且要有深度与知识性。因此,应积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的创意与研发,沿着初级农产品—商品—礼品—艺术品—体验品路线提升休闲农业产品价值,注重产品性能、功用与效益的营销转变,为顾客创造体验的营销,包括感官、情感、思考、行动以及开发等。
(三)加强休闲农场发展规划
台湾农业委员会将休闲观光农业划分为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两个层面。休闲农场具体由个体经营者依据地域特色和经营特性进行专项规划设计,而休闲农业区则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整体发展规划,属于上位指导规划。休闲农场和休闲农业区在进行开发经营之前都需要做好规划工作,以科学系统的规划成果指导未来产品设计、营销及经营管理。因此,我国大陆休闲农业发展应告别过去各自散状发展的态势,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增加农业园区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整合休闲农业区内相关旅游资源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网状结构,最后以合作联盟方式构成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休闲观光农业产品,提高农业园区内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吴美莲 王国顺 单位:中南大学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管理探究
- 下一篇:企业科学化经营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