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5:1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营管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网生产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分析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配电网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全面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城区供电局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关键词:配电网;AM/FM/GIS;建设经验;信息管理0引言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掌握信息、运用信息,使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供电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用户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电部门在电网的规划改造、调度管理、运行维护、业扩报装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反应等方面,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面向电业生产的"基于图形处理的配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配网AM/FM/GIS系统)可在许多方面满足这些需求。1问题和需求1.1问题传统方法是用纸质图册、表格等手段来管理配电设备资料的。为了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各设施维护单位除了更新维护好所辖范围内部各种设备的图形和数据资料外,还需要重复建立、更新那些与其他单位相关连的"交叉信息资料"档案。而配电网结构复杂、设备量大、图形和数据资料浩繁,加之用电负荷急剧增长、电网结构变动频繁、设备资料不断更新等。当"交叉信息资料"牵涉的范围较广甚至遍及供电业务的各个相关部门(例如:系统电源的变动信息、局部的网架结构变化信息等)时,传统方法很难做到使所有单位都能及时、准确的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可以及时地获取大量的设备监测信息,为了满足配网的优化运行和快速处理线路故障的需要,充分利用监测信息对配电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配电网的合理调度和故障的及时处理成为必要。而手工方式的模拟图版无法和设备的监测信息"连接"起来,不能直观地反映供电网络的电源关系和相关信息,也就难以进行必要的系统分析计算。综上所述,这种设备数据和图形资料以纸质介质描述并且分部门、分单位分散管理更新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及时获取最新"交叉信息资料"、实现数据共享的要求。1.2需求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在生产单位之间、单位内各生产岗位之间,建立起能够保证需要共享的、与生产实际中数据同步更新的、并能及时传递的"数字化信息神经网络",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孤岛"连接起来。在各生产单位之间建立起严密的、快捷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换言之,即建设起一个覆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环节、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以期解决传统模式下因手工处理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等原因造成的各个供电生产环节中生产信息"不全面、不一致、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供电生产经营活动对该"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有以下主要需求:(1)配电网生产运行及设施维护方面的工作特点,使得整个配电网架设施资料的更新、维护分散在不同专业、单位和班组中完成,同时又要求能够共享各种"交叉信息资料",这是配网设施资料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即"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显然,需要一套能为整个配电设施管理体系提供各种"交叉信息资料"并能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部门的工具。(2)为有效对配电网进行指挥调度,不仅需要一套能及时地反映电网的动态变化的系统,即一套能够与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的、真实地反映电网动态变化情况的、"活"的系统来描述电力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还需要一幅网架清晰直观、信息全面、维护方便、操作灵活的"数字化图版"。(3)在用户报修环节,为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非常希望将各种故障信息快速转变为精确的报修资料,以指导抢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4)配网规划是配网建设发展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大量历史信息和规划信息的支持,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并进行分析预测,为配电网合理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5)配网建设需要一种高效、便捷的设计工具,同时它与现有的、生产运行中的电网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应是设备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相互转换。如何描述这种关系,以缩短建设周期。(6)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缩短用户报装时间,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扩大电力市场,需要建设一套在详尽了解现有生产系统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提供优化方案的业扩报装系统。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解决方案2.1初步解决方案由于供电生产部门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与空间信息(地理空间)有关系,所以上述"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的建设可以用现代空间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具体说来就是采用AM/FM/GIS技术提高配网资料和信息的管理水平。配网AM/FM/GIS系统,不仅为配网生产运行管理体系中各管理单元提供了方便易用的设施资料更新、查询的工具,同时还在"协同工作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各管理单元间"交叉信息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实时交换,促进了设备管理编码体系的建设,合理界定了"管理体系"中,不同管理单元对配电网图形信息和数据资料的维护范围。从而使配网设施信息资料在分散更新维护管理方式下,图形与数据资料"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2.2全面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完备的电网模型和引入配网SCADA实时信息,以及灵活利用设备生命周期状态描述技术、设备成组建模技术、多空间关联信息自动映射更新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使AM/FM/GIS系统成为一个能真正覆盖配电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配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从而谋求使配网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AM/FM/GIS系统,配电网模型与配网SCADA实时信息得到耦合,实现了用数字化模拟图版替代传统的手工模拟图版;利用其网络分析能力,针对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方式,提出优化运行方案和事故情况下的网络重构方案,为SCADA系统提供控制管理决策支持;极大地提高了调度部门进行指挥决策的安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2)通过引入实时信息,使配网设备的运行维护从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在线路故障情况下,抢修部门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同时通过提供带有相关图形信息的"事故通知单",使抢修人员能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中压配电网的规划一般是围绕高压配电网规划中的站点建设而进行的二次短期规划。配网AM/FM/GIS系统依据历史数据进行现状配电网负荷预测,将已报装的潜在负荷进行分布还原统计,将各地区规划部门的信息整理为阶段性的负荷数据,按地域输入系统,从而描绘出不同地域的负荷预测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重构规划,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合理性比较,进而进行决策;同时,为高压配电网规划的滚动修正提供支持。(4)在配网AM/FM/GIS系统的线路设计功能中,由于引入了"设备成组建模"技术,从根本上将设计人员从复杂的杆型设计和繁琐的工程配料中解放出来;由于引入设备生命周期描述技术,即对设计→施工→运行的不同状态的描述,实现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施工图制作,大大提高了施工设计图的规范性,为线路数据的准确输入提供了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环节和数据维护周期,并为工程预算的自动生成和工程管理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配网AM/FM/GIS系统是建设配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工程,它能够提高各种生产经营及管理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并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进一步强化管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分析、利用手段,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但并不是说AM/FM/GIS就是全部技术手段,应根据需求,全面进行分析,以决定应采取哪种技术手段更为合适。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以配电网生产和技术管理为基础,以配电网信息管理为核心,面向供电生产需求,灵活地利用各种相关技术,其中包括AM/FM/GIS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等,建造一系列配电网管理模型,最终设计出配电网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实现增效节能、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综合服务质量,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3建设经验北京城区供电局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北京城区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一、二、三期的工程建设,开发并实现了与配电网生产和管理息息相关的22项功能,将用电营业、配网规划、线路设计、运行管理、调度指挥、用户报修和技术管理等信息进行技术集成,为全面进行配电网管理并制定配电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第三期工程作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城市供电管理GIS示范工程与开发",已于2000年9月29日通过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会同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部和科环部的验收。该系统已在北京城区供电局成功地投入实用化试运行,并已开始在北京和其他省市推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该系统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供电管理体制的改革。3.1建设历程北京城区供电局从1994年开始,作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经历了可行性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系统开发平台的选型调研等阶段,其中包括:国外的ARC/INFO、GENAMAP、MAPVIEW、SICAD、FRAMME、SYSTEM9、MAPINFO以及国内的GROW和MAPGIS等等。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我们感到大部分软件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满足基本要求,但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有大量的开发工作要做。于是,我们提出了以优先开发成功且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演示系统作为取舍条件,最后,深圳市雅都图形软件公司以它率先完成的拥有自主版权、并具有国内电力行业特色的电网图形信息系统EFGIS(该系统是雅都图形公司基于自主版权的AM/FM/GIS软件开发平台GROW开发的),赢得了与我局进行合作开发的机会,于1996年10月开始了我局的配电网AM/FM/GIS系统的建设工作。经过几年来使用国产GIS软件平台的实践,我们认为:国产电力AM/FM/GIS软件已完全能够满足电力行业的应用需求,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国产电力AM/FM/GIS软件都是我国电力行业促进科技术进步最需要的产品。它完全有能力替代甚至超越国外AM/FM/GIS软件,为我国电网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我局整个系统的建设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的:(1)第一期(1996年10月~12月)为预研期:为考察其系统软件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检查其应用软件是否能满足我局"营配合一"体制下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要求,我们采取"先小范围试点,再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对阜成门地区4.8平方公里范围实验区的配电网络做出单机版的演示系统,信息内容包括:从变电站→电缆→开闭站→配电室或从变电站→电缆→10kV线路→柱上变台→低压线路→用户电度表。(2)第二期(1997年5月~12月)为全面建设阶段:建设完成了具有18个站点的网络版系统(包括3个广域网站点),完成了城区局所辖9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149幅1∶2000地形图)的全部10kV、部分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建立了配网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3)实际运行阶段:从1998年1月开始,系统投入实用化试运行,将各终端逐步下放到相关生产单位,一方面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滚动维护;另一方面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摸索系统运行经验,不断完善系统。为保证系统长期有效地稳定运行并全面推向实用化奠定基础,我们还特别制定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从1999年5月城区局搬到新址开始,系统每天24小时不停机,运行稳定,从未发生事故。(4)第三期工程:从1999年1月开始,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调度管理子系统、线路设计子系统、业扩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负荷预测和分析子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配网辅助规划子系统、统计线损计算子系统、低压配网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可靠性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等功能子系统。3.2已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1)支持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及图元级锁定功能;(2)支持对电网拓扑结构的描述、分析和处理;(3)支持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多向交叉查询;(4)由地理空间的电气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包括线路资产图和各种逻辑图);(5)故障点的判断及其图形化模拟分析;(6)网架重构及其图形化的步骤模拟分析;(7)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8)支持以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对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相互查询;(9)设备生命周期状态描述技术;(10)设备成组建模技术;(11)多空间关联信息自动映射更新技术;3.3主要功能我们已经将城区局范围内全部10kV和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进行了采集录入,并开发了大量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如:(1)图形和数据的录入及编辑工具;(2)快速故障定位及其故障分析;(3)开关模拟和停电转供方案的辅助生成;(4)基于图形的10kV理论线损计算和线损图的自动生成;(5)基于图形的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计算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6)线路网络图、接线图、电源图的自动生成;(7)线路变更时数据的自动更新;(8)业扩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9)线路设计;(10)调度管理;(11)配网辅助规划;(12)基于配网图形的统计线损计算;(13)负荷预测和分析;(14)安全管理;(15)基于Intranet的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16)基于Intranet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17)与国家可靠性中心可靠性管理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18)与北京供电局理论线损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19)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20)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21)通用数据录入工具;(22)通用报表输出工具。3.4系统在管理和生产上发挥的作用该系统的应用使得北京城区供电局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已经从量的变化导致质的飞跃,其实用性、高效率和易操作性深受使用者的普遍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设备资产统计。该统计功能的实现,将以往所有设备运行专责人(约60人)每年末需要10~20天时间完成的现场设备资产统计工作变为一天内全部自动完成(包括打印),效率约提高了900倍。(2)设施资料的更新和查询。过去采用手工翻阅多本图册和台帐才能完成的查询工作,现在仅用几秒钟就完成了所有相关内容的查阅,效率至少提高了100倍。(3)设施图纸和资料的共享。过去各部门之间经常要传送一些相关的图纸和资料,以解决交叉资料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采用该系统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各部门之间图形和数据资料的"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4)系统的快速故障定位。可大大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使城区报修部门的故障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指导修理班或各社区服务中心快速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并恢复供电。(5)自动查询和统计,显示停电影响范围以及停电设备和用户。可事先通知相关的重要单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6)多路转供电方案的自动生成和运行方式模拟。不仅能够提供设备检修或临时改变运行方式时的多路转供电方案,并准确计算出多个优化方案的负荷转移结果,供调度人员选择一个合理方案;而且可验证操作步骤的准确性,以避免失误、保证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7)线损计算和分析。理论线损计算工具为配网规划和改造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依据,是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过去,平均10人需要进行4~5个月的计算数据准备,然后才可进行计算,而采用本系统后,其全部时间只需10天左右,效率提高了约900倍。今年,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以往两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工作量之大在过去是难以完成的,但由于使用了该系统使得计算工作顺利完成。分路统计线损计算工具为供电企业按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提供了便捷的计算工具,也使系统逐步从管理型转为经营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8)可靠性基础数据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为每季度的可靠性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高效工具,使可靠性管理工作达到了可以追溯历史的效能,全部城区局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包括电缆网)统计工作20多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高了千倍以上,使得该项工作变得简单、及时和准确。在1999年的几次可靠性工作检查(包括北京供电局"达标创一流")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9)线路设计。实现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施工图纸,大大提高了施工设计图的规范性,为线路数据的输入提供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环节,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10)配网SCADA实时数据接入本系统。使得配网从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管理,使设备的运行维护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消除事故隐患和合理有效地使用维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所加班加点赶制的"会场区7个配电室实时信息引入城区配网信息管理系统"这一项目,为"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和"世纪之交"等重要政治活动的值班做出了贡献。(11)线路变更的批量数据更新。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滚动维护提供了充实的条件;特别是1999年为迎接五十年华诞的8条大街入地工程所引起的大量线路网架的变更,通过使用这一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网架的变更,使数据得以及时更新,保证了系统中各种功能的正常使用。(12)由线路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自动生成棵棵图、线损图、可靠性图、电源图和网络图的功能,为各种图纸的绘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并且由于只需"一次性"维护线路图,其他专题图可全部自动生成,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13)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功能。为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计算工具,以辅助规划人员快速、准确地制定方案,进行合理性比较,进而进行决策。(14)调度管理。实现了电子化的调度图版,大大提高了调度工作的效率。(15)报装流程管理功能。能满足报装工作所具有的阶段性目标管理和流程化操作的特点。各种工作凭证和报表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允许用户采用触摸屏进行查询,极大地方便用户了解各种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16)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信息查询。从根本上解决了远程通信的瓶颈问题,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使现场人员查询到系统中的信息。3.5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在软件开发商与用户之间建立"互动创新发展机制"。电力GIS应用系统的实用化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实际应用中会不断地对AM/FM/GIS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需求、新问题,需要开发商提供深入的技术支持;要考虑到底层平台软件原厂商能否协助用户建立起实现"跨越发展"所必需的"互动创新发展机制",在这一点上国产软件平台拥有先天性的优势。(2)必须从组织上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支持体系。真正要将电力GIS系统实用化,需要从组织上采取措施保证岗位责任、岗位培训工作的落实:制订起完善的数据滚动更新、数据转换及加工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建立起融合于生产流程之中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3)积极促进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活动。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电力GIS技术的应用实质是对电力生产管理中生产工具的革命性改造。随着电力GIS系统建设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将引起生产业务流程重组活动的发生。所以需要从一线作业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都应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应用这一全新工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主动的配合行动。4结论综上所述,灵活运用AM/FM/GIS技术来建设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配电生产现代化管理水平。系统所实现的各种网络分析功能和辅助决策工具,在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多供少损及增加售电量方面、在提高供电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面、在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经济的运行水平方面,以及在提高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树立企业形象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给供电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同时,它可以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的大量问题,并牵引管理体制的变革。由此可见,由信息化牵引企业现代化是大有可为的.
旅游区经营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对风景旅游区的特殊性以及两种经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出发,提出当前我国风景旅游区的改革路径:明晰产权,加强公私合作,合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优势,并建立健全旅游立法体系,走法制化管理道路。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特殊性经营管理模式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风景旅游区却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大部分还属于事业性质,纯属社会公益事业,经费靠财政拨款。旅游区管理机构虽然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能,但因政企不分,事企不分而导致了诸多弊端,如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低下,机构臃肿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成为各大风景旅游区的改革方向,并且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风景旅游区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在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风景旅游区的特殊性
风景旅游区资源是拥挤俱乐部产品
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堪南(JamesBuchannan)在1965年发表的《关于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这种产品可以适应从纯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之间的连续体上的任意一点,它的核心概念就是拥挤。
企业跨国文化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在迈向跨国公司的重大转型过程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文化的哲学与理念体系的构建、企业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企业在迈向跨国公司过程中文化准备的重要意义,认为企业中的文化因素走企业管理的核心因素,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的理念体系,中国企业应下大力气进行企业理念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同时有意识培养跨文化的经理人,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力和文化适应性。
1跨国经营文化准备的两个重要方面
新的世纪,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就是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般而言,跨国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政府已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全方位开展海外投资,中共“十五大”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1998年主席在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从事境外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实现成熟产业的国际转移”。
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开展海外投资的条件。据外经贸部统计,自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间,中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793家贸易和非贸易型企业,协议投资总额约100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65亿美元。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中国有数家公司已经被联合国列入来自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行列。中国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集团、上海广电、万向集团、杉杉集团、新希望、华为、科龙、格兰仕、森达、东方集团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国经营。
在讨论企业跨国经营文化准备的有关问题时,一般企业很容易想到文化冲突、跨文化沟通、文化变革等与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相关的事项,但本人认为,企业文化与理念体系的构建是更加重要的一方面,它对企业在迈向跨国公司的重大转型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保险机构经营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经营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公司在经营理念、内控制度、管理水平、服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我国保险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基层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全面提升基层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对入世的需要,也是国内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机构和个人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名牌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名牌战略的构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是名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应正确理解名牌战略的意义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需依照三者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
关键词:名牌;名牌战略;意义;核心战略;辅助战略;维护战略。
一、名牌战略的意义
企业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是社会营销观念的当然要求,也是企业立足现代社会的必要经营理念。
(一)名牌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CI)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事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名牌战略怀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领先名牌战略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数量众多,如生产“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公司、生产“春兰”空调的春兰集团、生产“海尔冰箱”的海尔集团。名牌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名牌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在更加开放的经济形势下,进行国际化经营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在当前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促进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有利因素
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这样就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既有利于它们在国内市场中采用内向型国际化经营,也有利于它们在国际市场采取外向型国际化经营。
相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虽然整体上说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水平比较落后,但相对于拉美、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就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加入WTO后带来的有利因素。当我国在2001年正式成为WTO的一员后,大量的外国先进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与此同时,根据对等原则,外国市场也逐步对我国进行开放,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这两方面都有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树立国际化经营的意识,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联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此外,WTO中的有关规定也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如有关反倾销的规定和国民待遇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有利条件。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是属于“小而强的时代”,21世纪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论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他们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进行文化建设的反映。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其工地分散、流动性强、条件艰苦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构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当前,在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状况下,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该如何建立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立足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快速发展的内聚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而且还要靠企业文化精神来维系。利用企业精神,把企业上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才能最快最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
江苏弘盛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科技兴企、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公司员工将这一精神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员工的脑海中,并将之充分运用于工程建设中。该公司的这一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一直激励着公司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在相互合作中,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共同体,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该公司实现企业总产值34.6亿元,施工总产值33.3亿元,施工面积4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3万平方米,施工人数24906人,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江苏省最佳企业"、"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江苏省先进建筑业企业"、"中国承包商60强企业"等荣誉称号。2007年初,该公司还顺利拿到了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辉煌业绩,是公司全体员工立足企业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
二、培育工地文化,提高一线员工的自我约束力
媒介融合经营管理论文
1媒介融合的优势
可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数字化技术是主要的支撑技术,在媒介融合时代,人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实现跨媒体的人才培养,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体人的专业化水平、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社会的快节奏发展,新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媒介融合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信息需要吸引受众。媒介融合后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规模扩大,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满足受众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即时报道、传播等功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新闻的传播,实现人媒结合。媒介融合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在媒介融合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当前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产生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发生着转变,本文针对媒介融合时代媒体新闻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
2融合时代媒体经营管理方法的转变
媒介融合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念上,还体现在新闻的经营、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媒体的新闻经营方式发生着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在新闻经营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信息的产生、搜索、整理、储存、转化、传播等进行信息的重新开发。媒介融合下的新闻经营分为不同的形态:
第一,品牌下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随着网络技术、新闻传播技术、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下的新闻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增强品牌新闻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如,纽约时报公司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进行开发,形成数据库,结合新媒体技术向网络上延伸。
第二,人力资源下的新闻资源开发经营。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通过网络掌握新闻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闻资源的开发经营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资源和网络终端,针对新闻经济运行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交易系统等,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营提供帮助。
采油作业区经营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石油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都遇到了一定的难题,为了有效提高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就必须努力将石油作业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延伸至实际的石油生产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石油生产工作更好的开展,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
1目前我国采油作业区经营管理工作现状
1.1缺乏健全的经营管理工作体系。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采油作业区的经营管理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对生产过程的监督上,缺乏了对石油产品成本的控制和经营管理,也就无法形成较为健全的经营管理工作体系。同时,许多企业缺乏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许多作业区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的压力,也就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更没有相关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许多企业尚未具备健全的管理模式,缺乏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只能采取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采油工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很不利于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1.2经营管理工作不够高效。由于石油企业的人员素质大多数参差不齐,许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较差,也不具备较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许多企业通常实行“先花钱,后考核”的办事方式,既浪费了大量的成本预算,又无法保证较高的产品质量。1.3经营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受传统经营管理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缺乏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各类问题不能细致的找出相应的管理方案。
2采油作业区经营管理工作向生产延伸的必要性
2.1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采油作业区的生产作业工作离不开合理的管理工作,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生产管理,才能作业区各类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划。同时,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所有采油工人拥有明确的分工,促使作业区能够井然有序的开展采用作业。因此,经营管理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2.2保证石油企业的长久利益。合理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严格对产品的成本及企业的资金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有效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对企业利益的提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3保证石油企业的正常规划。经营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规划进行控制,通过分析企业产品的经营情况,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生产建设中的漏洞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促进生产的进行。同时,通过对企业产品销售情况的分析,经营管理人员可以促进企业的正确规划,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采油区作业经营管理向生产延伸的关键点
手机品牌经营管理论文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本土日化品牌经营与外资品牌还有着极大的差距,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到底是从此一跃不振还是坚持不懈屹立不到,这要求我们的本土品牌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不足,积极学习外资品牌经营的过人之处。因此,针对以上我国本土日化品牌所特有的问题,本文特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正确树立品牌意识。
一个知名品牌的六大特征是:品质优、特色突出、知名度高、信誉度好、市场覆盖率高、附加价值高。品牌是企业整体素质,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形式的综合表现,是消费者在无数次的购买和长时期的使用中验证出来的。很多中国企业在品牌资源匹配上缺乏起码的常识。首先就是喜新厌旧。中国企业对新品牌总是情有独钟,新品牌很容易出成功,因此往往中国企业推出新品牌就是老品牌沉默的时候。消费者在浮躁的心态引导下也迅速地做着不断尝试的新消费。
另外,中国的企业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单纯地以为品牌就是打广告,做活动,搞宣传,做标志设计。他们以为品牌是市场部的事情,是给客户看的。其实,品牌是与领导者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是由内而外的。员工,经销商,产品,组织体系,内部机制都体现了品牌,都是品牌的载体。因此,一个在外部可以感动消费者的品牌,在品牌的内部一定有坚实的基础,有相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匹配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的理念,体现了品牌价值的各个维度。品牌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以后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意识构建的品牌。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国日化品牌的品质和信誉度并不比外资品牌差。但由于品牌意识不正确,中国的很多企业人格特征模糊,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有可能互相冲突的人格表现,但是,都没有对于品牌人格的自觉构建。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粗放型和小规模宣传,使得自身的知名度与外资品牌无法相比,也没有告知消费者其价值所在,进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不能有大的突破。由此看来,中国的本土品牌们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从意识上有所更新,明确品牌的含义,不仅要创出自己的品牌,更要创出自己的名牌。
第二,仔细研究消费者心理,立足己有市场,合理延伸品牌。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营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