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
时间:2022-08-17 10:56:13
导语:物联网环境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迅猛,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模式趋于普遍和成熟。目前,我国各行业的供应链在不断转型升级,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供应链模式不仅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前景,还为供应链创造了更多新的价值,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供应链风险。尤其2020年暴发的疫情导致全球的食品、医药、汽车、机械等行业领域面临资源短缺、供应链中断的威胁,供应链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因此,对供应链风险的评估与规避及其重要。本文通过对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风险的分析,综合考虑了供应链风险涉及到的诸多因素,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简单的风险评估,并提出了一些规避防范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风险规避
一、概述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物联网成为了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对企业供应链中运输、装卸、搬运、存储、生产、配送及零售等环节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有显著作用,正冲击着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渐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给供应链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使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降本增效,实现利润,现代经济的发展与供应链的顺利运作紧密相关。然而,现代供应链也十分的脆弱——自然灾害、恶劣天气、运输延误、盗窃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和人为导致的质量问题,这可能会导致货物流通的异常,从而导致短期成本和交付挑战。地方和国家监管政策以及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也将破坏供应链的既定经济生态。因此借助物联网的技术结构,将供应链中融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实现安全生产、实时监控、信息共享来降低风险十分重要。供应链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预测风险、减少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构建和预测供应链风险模型。虽然有许多可用的工具,但AHP、ANP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风险评估中。而本文借助物联网的技术结构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评估。
二、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分析
虽然目前在产品供应链风险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但对于我国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风险分析的研究却仍然较少。不科学的风险分析将导致整条供应链风险评估可信度不高、管理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的出现。对产品供应链进行科学分析,不仅需要相关经营单位进行商业模式的调整,而且需要政策的指导,特别是对供应链风险做较为系统的归类,最终实现定量分析。本文先按物联网的三个基本层次把一般供应链上的风险归类,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个风险值的大小并加以,最终得出最优评判结果。
(一)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分析
产品供应链是指从初级生产直到消费的各环节和操作的顺序。产品特性的多样化导致产品供应链呈现复杂多变的样态。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我们把物联网的架构结合产品供应链的相关基本要素相结合,提出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产品供应链模式。感知层方面,在生产环节,供应商可以使用多种传感器,充分实现产品生产情况的实时监测;在制造环节,通过为加工品配上对应的电子标签,可以帮助制造商实现产品信息的录入和存储;在运输环节,可以利用车辆装配的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货物的具体位置信息的实时查询,从而促进货物安全的保障;在分销环节,政府监管部门及分销商可通过电子标签实现对产品分销情况的宏观把控,丰富了国家和企业的信息监管体系;在零售环节,根据产品配备的条码,零售商和消费者可以查询产品的生产加工信息,实现“买的放心,用的安心”。网络层方面,将感知层上传的相关信息处理并传输到互联网上,实现信息网络实时共享。应用层方面,生产中心可以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下一季度该类产品的生产策略;加工中心可以通过比对上一阶段的收益,实现对下一阶段的生产计划做出合理调整;运输配送中心科员能实时监控产品的物流运输情况,改良运输方案,实现物流提速升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据真实准确的信息反馈能促进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行;营销中心及消费者如果质疑某产品的质量安全,可以申请经由追溯系统找出问题环节,最终实现及时追责和解决问题。
(二)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
科学利用物联网技术,能有力减小传统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各种检测设备的应用,能帮助生产企业改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在产品流通市场,政府监管部门及分销商通过也可以读取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等相关信息,实现高效监管。但值得警惕的是在使用物联网技术时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风险层次图如图2所示。图2 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风险层次图1.感知层方面。感知层主要应用各类型的传感器对所监测的性状进行动态感知,再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监测产品状态的实时传输反馈。在生产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有:传感器故障风险、监测噪声风险等。在制造加工阶段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器械设备故障风险、原料质量风险等。在物流运输环节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物流车辆行驶交通风险、货物损耗丢失风险等。2.网络层方面。这一层先将感知层采集上传得到的数据经微处理器加工处理后,再经由网络实现长距离传输至互联网云平台,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在此网络层面临的风险有:行业标准规范风险、噪声失真风险、信息泄露风险等。数据的误读误判,从而误导应用层的相关下游企业使之做出不合理的生产计划,政府监管部门也可能受此影响,实行不够恰当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损市场长远发展。3.应用层方面。应用层主要目标在于实现对感知结果的可视化和对感知产品的反馈控制。应用层分析对象主要包括产品生产商、产品加工商、物流配送中心、政府监管部门、分销商以及零售商。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运营监管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等。4.其他风险物联网环境下的产品供应链除了面临以上的风险外,还可能会面临由于自然灾害因素带来的风险,如环境污染及供应链参与者的人为风险等。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用于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本文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简单的一级模型为例进行综合评判,其具体步骤如表1所示。
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举例
假设某一条供应链上有A、B、C、D、E五个企业,分别是供应链的供应商、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商、零售商。供应链中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很多,由于供应链中涉及的产品类型不同,各种风险因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根据物联网的技术结构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本文最终选取了6个主要风险因素:市场环境风险、信息风险、物流风险、时间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作为示例。通过计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或参与方的风险值,进而得出整条供应链系统的风险值,由此得出评价结果进行决策。1.确定模糊评判因素集为:X=(x1,x2,x3,x4,x5,x6)=(市场环境风险,信息风险,物流风险,时间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2.评判因素等级集为:Y=(y1,y2,y3,y4,y5)=(优,良,中,差),具体内容如表2。3.确定五种评判因素等级的行向量(取评判等级的组中值)为P:(p1,p2…pm)=(0.95,0.85,0.75,0.65,0.55)。4.通过德尔菲技术法,确定各个评判因素的权重系数,假设得出权重系统的行向量为A:(0.2,0.2,0.1,0.1,0.3,0.1)。通过对多名专家征询调查,假设计算得到供应商A的单因素评5.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后,一般情况下,W≥0.7为低风险;W≤0.3为高风险;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正常风险。由此得出,此例中的供应链处于低风险状态下,整个供应链系统暂时是处于安全状态下的,若最终得出的结果为高风险,供应链的参与方可以及时作出决策调整。
五、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风险规避
供应链风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管理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供应链的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及发展状况,掌握市场的变化规律,同时根据企业自身运营情况制定供应链风险的紧急预案,在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供应链风险应对部门或机构,对存在的风险做到未雨绸缪。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供应链中信息网络的构建,在共享信息的同时,加强对流通信息的监管与审核。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应提升自身科技水平,推进资源共享、产业集成发展、数字化联合作业,建立统一的业绩标准,让供应链由“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有效控制风险。利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透明化,实时追踪,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市场波动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成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带来的风险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使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04):64-66.
[2]胡金环,周启蕾.供应链风险管理探究[J].价值工程,2005(03):36-39.
[3]楚扬杰.供应链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04):65-66.
[4]茶丽菊,李世鑫.供应链风险文献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9(10):7-8.
[5]王锐.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技术标评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3):135-136+135
[6]洪春辉,滕跃民.模糊综合评判在评标决策中的应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02):74-77.
[7]刘雪梅.物联网环境下供应链风险与规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4):77-78.
[8]颜波,石平,丁德龙.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03):196-202+173.
作者:肖欣桐 李雅轩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商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一篇:多环节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博弈分析
- 下一篇: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