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

时间:2022-09-08 09:17:23

导语:高职院校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

摘要: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工匠精神弘扬的精神高地和人才培育的实践阵地,肩上担负着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重任和使命。本文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研究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现状,探析高职医学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培育对策,以期能为中国医护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泉州;高职院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工匠精神自2016年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作为肩负弘扬和培育工匠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必然要致力于为大国崛起输送和培养大批工匠人才[1]。反观当下,部分高职院校重视技能技术、轻视德育文育的现象仍然盛行,偏离了正在提倡推行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轨道。为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和发展路径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给出一定的对策,笔者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实证分析,分析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进而从中探究当前工匠精神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寻找对应的调整策略,切实为学校惠世医学人文培育体系的完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286名学生,无论是人数还是专业涵盖面都符合研究的需求。

(一)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程度的差异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当前社会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较为了解的占比43.01%,比例接近一半,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达到56.99%。可见,大部分人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高校对工匠精神的普及和宣传力度还需加强。通过数据分析得知,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大部分都能有正确认识,如用心经营、兴趣和热情、坚强和忍耐等,占比达到81.47%,说明学生对工匠精神蕴含的精益求精和职业价值有较好的认识;与此同时,有18.53比例的学生还停留在技艺高超、绝活等表面印象。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差异,将对他们从业之后的职业素养和价值取向有较深远的影响。有较为可观的认知,工匠精神必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二)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的统一性

虽然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程度有差异,但对工匠精神的重要社会作用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角色却有相对的统一性。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有96.16%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对所在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大部分持肯定态度,比例达73.43%,满意度达68.18%。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培养必须贯穿于他们培养教育的全过程,无论就学还是毕业就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他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培育中最重要的素质方面,首先是重视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分别占比41.26%和29.02%。其次是责任意识,占比20.63%。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培育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和技艺的提升,学生更注重职业精神、道德素养和责任使命的塑造和培育。但在现实社会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这也是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往往培育出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较为出众,但能真正把工匠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具有崇高价值目标的却寥寥可数。放眼当前,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和推进力度上都不甚理想,较为缓慢,选择“初步实施偶有活动”的比例高达48.25%,认为有落实到位的仅占27.27%,完全没有任何进展的比例达10.84%,宣传效果不足的比例高达97.9%。

二、高职医学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缺位。长久以来,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对技能型人才不够重视和缺少尊重,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社会对工匠们缺乏足够的尊重,而且部分职业院校客观上因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观上又长期侧重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塑造。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已经成为高职医学院校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医学生的理论和技能素养培养固然重要,职业精神、能力和素养更应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真正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服务广大基层群众的职业服务理念,能保持医者仁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职业态度,能扎根基层、钻研业务、锻造精湛医疗技能的职业探索精神,能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保持初心、保持敬畏、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等优良品质的医学工匠人才来。第二,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职业院校有自身的定位和规律的特殊性,培育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重技能,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会经过职业变换迅速等社会大潮流的嬗变而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实践锻炼培训,对于企业和医院这类强调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行动成本的单位来说,还没有真正达到其所需的人才标准,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大专院校往往更为普遍。第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紧缺。高水平工匠精神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但在当代社会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拜金主义、道德败坏、师风师德严重滑坡现象等都给社会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迫在眉睫。作为医学教育的引路人和传道者,自身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操,具有敬业奉献的乐业精神和传道授业的师者风范,才能成为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榜样,帮助他们在技能培训和实践实习中更快的成长成才,像工匠打磨艺术品那样,用真才实干去感染锻造学生的专业和精神素养。

三、“工匠精神”植入高职医学生人才培养过程的对策

第一,营造专业文化氛围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是师生提高医学人文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要从营造专业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入手,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的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各层面部门的专项教育、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文化熏陶等把工匠精神的人文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生命伦理观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从而全面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第二,共建培育平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与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育密不可分。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象不应仅仅是受教育的医学生,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教师也应该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引路人。只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较好的提升和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才。师资培训、知识竞赛、教学检查、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都是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第三,拓展第二课堂,个性化培育学生工匠技能。高职院校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育,无法适应不同个性特征、专业倾向、知识结构、就业意向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当代医学生的人文培育教育,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思变求新,特别是结合“课程思政化”建设要求,通过第二课堂,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和医学就业岗位,为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些课程,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2]。第四,双管齐下,齐心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医学院校要紧扣时代主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与医学生工匠精神的职业精神培育进行有机结合。医学作为创新创业内容中服务于人类健康的专业学科,其追求的“精益求精、敬业乐业、科学创新”等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特质不谋而合,而且其迸发的创新思维和创意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较强的社会和商业效益。作为医学院校,更应担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高水平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医学“匠人”。工匠精神与“双创”精神相辅相成,就如大船上的双桨,齐心配合,共同推动医学人才培养这艘大船扬帆远航。高职医学院校通过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个性化培育学生工匠技能、齐心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四大培育路径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和素质养成,不仅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需求提供了培育方向和借鉴意义,还能提高医学高职院校的综合师资力量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因此,工匠精神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应在高职医学院校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2]祁春华,滕静涛.工匠精神:认知现状、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以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7-11+39.

作者:戴四春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