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审计构想

时间:2022-12-22 08:32:07

导语:资金管理审计构想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资金管理审计构想

摘要:资金管理对于单位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加强资金管理审计,强化资金管理监督,对于单位建设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树立科学理念、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审计目标、提升审计技术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推进军队资金管理审计的构想,进一步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关键词:资金;资金管理;资金管理

审计推进资金管理审计工作,首先还是要夯实审计事业的基础,即人才队伍建设、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理论建设以及文化建设,这部分的内容这里不再冗述。就资金管理审计这项具体工作而言,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更新资金管理审计理念,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审计理念,是审计部门依据审计实践、审计环境确认的价值观念以及共同信念。审计理念源于实践,能动地反映了审计的本质,鲜明地显示出审计发展的方向,它能大大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审计履行使命的能力。推进资金管理审计,首先要更新理念,具体来说,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审计理念上应做到“三个拓展”:(一)审计层次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中观、宏观审计相结合的方向拓展。从系统论观点看,事物并非是简单的对立统一,也不完全是一分为二,而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就整个社会经济而言,至少也包括三个系统,即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宏观达于微观,微观通于宏观,其中又都经过中观的转化。就资金管理审计而言,亦不能将其局限于微观的项目审计层次,还应重视中观和宏观层面的审计调查和审计分析评价,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将资金管理审计向微观、中观、宏观审计相结合的方向拓展,在微观层次,主要是具体的项目审计,要注重解决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问题,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中观层次,主要是各省审计厅一级,应在收集分析各单位数据的基础上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各单位的具体问题,并及时向国家审计署上报分析报告;在宏观层次,主要是审计署本级,要详细调查,深入剖析,对于矛盾和问题要一直追问到体制机制层面,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从制度层面促进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二)审计目标由真实合法审计向全面审计方向拓展。长期以来,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一直是以财务部门的相关法规为依据,主要监督财务部门从事资金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对资金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财务建设的不断推进,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不断提升,财务部门自身已经具备了财务监督的能力,而审计部门却还停留在真实合法审计的范畴,不仅会影响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而且脱离了审计工作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应有之义。因此,资金管理审计的审计目标应向绩效审计方向拓展,确立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兼具的全面审计目标。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督促其提升管理效益,注重绩效审计,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对建设发展的补充作用。(三)审计方式由现场审计向全覆盖立体式审计拓展。审计方式虽然是方法手段范畴的内容,但它直接反映出审计部门和人员的时代特征和层次水平。现行的资金管理审计还无法突破现场审计的固有局限。要解决这一审计方式的缺陷,在审计理念上就要确立全覆盖立体式审计的思维。第一,国家审计署要组织技术力量,尽快架构审计内网,推进远程实时联网审计等审计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就全覆盖立体式审计方式的具体实施制订好方案;第二,各级审计部门在布置资金管理审计工作时,不仅要查找被审计单位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还要注重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为下一步数据库的建立打好基础;第三,审计人员要提高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认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项细致的基础工作,更是直接关系经济安全的重要工作,关系大局,影响深远。

二、完善资金管理审计制度,克服现有的体制性障碍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审计法规。目前,资金管理审计已经在审计法规中得到了体现,为规范资金管理审计,提高资金管理审计效率,确保资金管理审计质量,全面加强对资金管理活动的审计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资金管理活动的不断丰富,相关审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现行资金管理审计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资金流量和存量的迅速增加和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资金管理审计工作应当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审计法规,加强对资金管理审计法规的研究,及时制定引导和反映资金管理审计方式、目标发展的规定、规范,及时修订现行审计条例,制定资金管理审计规定,使资金管理审计法规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二)强化资金管理审计质量控制。资金管理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部门在资金管理审计过程中,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制度和程序的总称。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金管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使各项控制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提高资金管理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首先要以审计岗位责任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通过质量控制体系,对资金管理审计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组的整体情况等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应积极进行审计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管理创新推进质量提高。(三)综合运用资金管理审计结果。资金管理审计结果是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结论性意见、文书等。资金管理审计结果运用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树立审计部门形象,维护审计权威的需要。资金管理审计监督属于综合性、高层次的监督活动,其成果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运作好资金管理审计结果的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审计监督成果,提高各决策层面的决策质量,增强各相关监督机构的监督效力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推行审计简报或审计通报制度。对在资金管理方面具有典型性的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审计成果,以审计简报或审计通报的形式公布审计结果,为相关部门和个人使用审计结果提供方便。还可建立资金管理审计结果在纪检、司法与审计部门之间的案件线索移交机制。通过建立这项制度,使其相互间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因而,综合运用资金管理审计结果,建立起有效的工作协调配合、支援互助制度,对于审计部门和相关经济监督部门来说,既是监督职能上的“互补”,更是监督效能上的“多赢”。

三、提升资金管理审计技术,突破审计资源配置瓶颈

当前,资金管理审计存在层次不高、绩效目标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有限的审计资源无法满足繁重的审计任务的需要,审计资源配置已经遇到了瓶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取得改观。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顺应信息化建设浪潮,优选技术路线,引入嵌入审计程序法、快照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在应用系统中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审计模块,以此提升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突破现行审计资源配置遭遇的瓶颈。(一)拓展信息平台,完成全覆盖立体式的审计方式转型。从资金管理整体审计工作的角度来说,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审计专网架设、嵌入审计模块开发三个方面入手,完成全覆盖立体式的审计方式转型。①在数据中心建设规划中,应考虑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决策区中针对资金管理审计工作的特点开发辅助决策分析模块,为宏观层次的资金管理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将微观审计和中观审计层次取得的数据和报告转换为整个经济领域的资金安全分析报告,为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②审计专网架设。审计专网的架设主要采用VPN技术。VPN(VirtualPrivateNetwork),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等公用开放的传输媒体,通过加密和验证等安全机制建立虚拟的数据传输通道,向用户提供相当于专用网络的安全服务。建设审计专网可以方便地从对一个被审计单位的持续审计扩展到对多个被审计单位,既能解决资金管理工作繁重与审计人员有限的矛盾,又可以为宏观层次的审计工作提供网络保障,对于资金管理审计工作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③嵌入审计程序开发。为节省资金管理数据收集及初步分析阶段的人力资源,应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可以嵌入被审计资金管理系统中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由SCARF主文件、关键点上的快照程序和数据采集程序组成,审计程序中的数据采集程序负责采集相关数据,快照程序则负责捕捉信息处理的映像,两者收集的信息被记录到SCARF主文件中,并实时更新位于审计部门数据中心的SCARF备份文件,同时发出警报提醒数据中心的监控人员进行处理,审计人员的操作过程和SCARF文件的更新过程将被实时记录到只读的黑箱日志文件中。(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项目审计工作中的资源配置。在完成资金审计平台的拓展升级之后,还应充分吸收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主要有审计模块法、SQL查询分析法、审计中间表分析法等,具体到审计准备和实施阶段,可以采取以下流程: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该单位特有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并了解该单位历年来的工作情况、业务活动及相关财务、预算工作不断发展变化情况;并可以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嵌入审计模块,自动收集需要掌握的资金管理数据,从而节约大量审计人力资源,为审计工作创新性提供保障。之后,可以对被审计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测试,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信息安全制度和安全标准,这些措施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信息系统是否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如果出现不稳定情况,是否能够快速及时地得到解决;了解单位是否设立了对于专业知识比较精通的信息系统管理员,出现问题之后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及专业性的修复;了解系统的逻辑安全性,确定系统的软件密码是否得到变更,是否存在与信息系统安全政策、标准、指南一致的定期更改密码的控制;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于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操作是否采用了职权分离的方法,是否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关人员在软件中是否有明确的权限设定。以上这些工作,为审计人员获取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之后,可以运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采集转换,审计人员根据制定好的模板,确定采集数据所需要的范围,利用财务软件标准接口采集数据,为了保证数据质量,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清理,可以使用审计软件中的SQL语句进行审计数据的清理,保证审计人员得到最想要得到的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转换,在这个工作中可以使用SQL语句,也可以使用数据转换模板,使之转换成为能够应用于审计人员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之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创建审计中间表,从数据表之间找到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对生成的审计中间表进行筛选,然后对生成的审计数据进行账表核对、表表核对,确定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规模、收支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审计实施阶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高效迅捷的整理之后,为接下来的审计实施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审计实施工作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的真实合法以及绩效情况进行审计,此阶段可以将财务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批复所属单位预算及预算外资金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本年度的决算报表,几方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分析差异及形成原因,从而发现疑点;看到被审计单位申报的预算、用款计划与实际批复的预算相比较,其中形成的差异可以放入审计作业系统的疑点库中,方便之后对疑点进行追踪和延伸;再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二者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生成财务逻辑的审计分析模型与业务逻辑的审计分析模型,利用法规库和审计人员自身工作经验来对模型进行分析,生成审计分析中间表,通过对这些表的核对和判断,可以进一步确定刚才发现和生成的疑点,并查找新的疑点;还可以利用审计软件的查询功能,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的特点、科目设置的规律与特性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局域网和审计专网,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通过往来科目来考察预算外资金有无不上缴、未及时上缴、挤占挪用、改变用途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孙东,方敏,郭伟.计算机审计在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2008(9):97-98.

[2]周丰.“沃尔评分法”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月刊,2008(11):21-22.

[3]汪洁,郑兴文.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数据库构建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5):60-64.

[4]卢宁文,孙明贵.基于预算管理的高校资金运用的绩效审计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0(8):93-95.

[5]肖文八,俞远.现代军队审计建设路径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0(9).

[6]林小村.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作者:刘艳 单位:电子对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