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审计质量的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04 11:16:46
导语:略论审计质量的管理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汤靖工作单位:南通大学审计处
改善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寻找治理不同影响因素的手段和路径,进行归纳、整合、提炼,从部门设置、流程控制、效果评估、考核激励四个方面建立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体系。(一)创造和谐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首要取决于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是否合理、独立与高效。应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如由高校书记领导还是校长领导。就中国高校目前的实际环境来说,尚没有固定的最优模式,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可参照政府审计组织管理模式,采用了“双重领导”模式,即行政上接受学校行政一把手的管理,而业务上归省教育厅审计部门管理,并进行双重工作汇报。以期最大限度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制定层次清晰的人员业务分工审计作为一种内部重要的监督机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参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涵盖高校所有与经费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综合考虑高校人员管理风险理念、内审人员的操守培训、项目质量的自我控制与督导、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等不同层面。其中,项目质量的自我控制主要强调,审计组依据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贯穿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跟进等各流程;而质量督导则是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衡量评估,并采用三级督导模式,审计组长、项目负责人、内审机构负责人分别担任项目的一级、二级、三级督导人员,确保对审计流程质量的控制落到实处。(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流程良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除需有质量控制措施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对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进行评价,具体分类到每个关键控制点,评价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是否已经严格执行了质量控制措施,对其执行的情况也要进行评价,并对每项考核项目进行赋值,从而测定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内部审计的结果。对不同类型审计项目要设置不同量化指标。例如环境类因素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对高校文化氛围、部门协同程度、人员风险意识;流程类因素的评价则需依据具体审计项目的特点考虑,包括项目的计划、人员配置、执行过程、项目成果,并可由内部或外部机构执行;技术类因素评价则主要是利用内部审计平台实时导入评价。(四)完善机制考核激励技术发展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考核激励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审计质量有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各种行为,应予以相应的肯定或处罚。激励或约束机制的实现,可采取绩效打分等形式,并最终影响相关人员的薪酬与晋升。此外,为强化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长期引导,考核项目与权重设置需具备一定前瞻性,并需保证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具体而言,高校针对各类因素的管理结果均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包括对于内审部门的荣誉表彰、职能发挥的考核、内审负责人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或者报告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评优、以及内审部门的创新能力评比等方面。通过各层面的考核激励手段,实现了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闭环。对照行业或外省标杆,寻找自身短板,进一步积累质量管理经验,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几点体会
(一)强化内审工作的“服务意识”除了“监督”、“评价”等基本审计职能外,“服务”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又一重要职能,从这一角度来看,审计质量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内部审计的服务水平,反映了审计工作实际满足高校管理需求的程度。在审计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围绕学校重点工作、高风险领域、师生关注热点开展内审工作,是内审工作整体质量的根本保障。(二)营造审计环境的“良好氛围”审计环境是影响内审工作质量的一切外部环境的集合,如管理理念、风险意识、干部晋升政策。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客观性,通常情况下难以改变,但并非不能改变,需要内部审计管理者去主动营造,而这一举措对内部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又是长久的、深远的。利用各类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向校领导、职能部门进行审计理念、内审成果、审计专业素质的传播,提升领导与职能部门认同感;打通内审人员晋升通道,增强部门吸引力,为组建一支具有财务、市场、工程、IT等不同背景的综合专家队伍奠定良好基础,营造积极上进的内部审计工作氛围。(三)追求审计技术的“持续创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联合学校现教中心、计算机管理术部门,在了解高校行业相关产品功能前提下,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建设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CAATs),重点解决高校业务数据的连续获取及分析、建模等问题,扩大了非现场审计的范畴。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依托CAATs,开展了全方位收入保障体系风险评估计项目,取得了审计软件平台促进高校管理的新进展。审计技术的创新,不但使学校管理层见到了实际审计成效,而更富有价值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务实态度的认可,使得审计的创新方法在可信和实用的基础上得以传播。(四)保持与被审对象的“协同效应”一个成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能以自身的诚信、素质、影响力去改善人际关系和审计环境,快速打开工作局面的团队。高度协同的审计模式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减少冲突,提高审计质量。在具体与职能部门、附属单位、群团组织开展审计共建,项目选题、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尽量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需要及意见,实施与整改过程亦争取取得对方全力配合,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审计共建,内部审计部门不但加强了与职能部门、附属单位、群团组织的沟通协作,成为业务合作伙伴,还通过更具价值和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有效促进了高校流程和管理的优化,传播了高校内部审计理念,缓解被审计对象的排斥情绪,打开业务局面,得到了学校领导层及各部门的充分认可。
- 上一篇:略论内部审计的质量监管
- 下一篇: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与实施战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