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时间:2022-07-09 03:55:30

导语: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在对创业互联网企业进行审计时,风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审计失败,进而阻断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真实可靠的管理和业务信息无法传导至决策层和监管层。因此,研究分析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及其管理策略,有助于寻找和确定此类企业发展的正确路线。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创业型企业;审计风险;防范

一、引言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意识强、成长性高,产品和服务更新较快,但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人才储备不足,处于不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运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有待完善,企业会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内部控制结构缺位、软件技术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足,使得企业经常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审计风险。[1-4]审计风险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审计失败,阻断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真实可靠的管理和业务信息无法传导至决策层和监管层。因此,本文分析和总结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存在的审计风险成因,提出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寻找和确定此类企业发展的正确路线。

二、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特征解析

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与漏报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而带来的风险。[5]一般来说,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与普遍性的特征:(1)客观性,指的是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意识为转移,不会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思想和思维影响。此类风险的处置相对困难,一般无法彻底规避。这是因为,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会受到时间、成本的约束,加之要对每笔账目予以排查,常常使得注册会计师给出的保证性文件只是“合理性”的文件而非“正确性”的文件。(2)潜在性,指的是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有造成损失的概率。其原理是,在审计中由于报告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只是部分的、局部的、不全面的,而潜在性包涵对错误存在的不认知、不察觉。这样一来,审计人员就认为可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对报告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但是,这并不表明此类错误不会导致损失发生。(3)普遍性,指的是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并非某个企业的“特权”,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审计风险的出现会受到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既涉及主观因素,也涉及客观因素。比如,注册会计师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之前,财务报告可能不存在显著错误,或者此类错误没有被正确认知,注册会计师就无法做出降低审计风险的努力,审计风险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三、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从审计学的角度讲,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属于财务会计报表处理的范畴,能够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旦企业的会计报表出现严重失误,注册会计师出现了漏报的情况,或注册会计师及其他审计人员发表了不当审计意见,就会给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带来极大风险。因此,针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研究就要以国家管理要求为前提,对其利润、税务、产品和劳务等环节予以综合报表统计和分析,在收入衡量与支出控制的过程中,确保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为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提供合理的管理依据。

(一)审计方法与模式落后

由于很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都处于中小企业,其中的大部分规模都相对较小,还处于初创期。大部分企业没有使用具有审计接口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因此,在对其开展审计工作时,一般会选择程序较为简单的方法与模式,在采取的审计方法与审计工具中一般较少考虑审计风险因素。而事实上,无论以统计抽样方法抑或是判断抽样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一旦要借助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就极易导致工作遗漏与疏忽,这对审计风险规避是极为不利的。此外,一些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人员会“去繁就简”,主动放弃复杂的审计过程,也不会对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予以更多关注,这势必会让审计处在风险之中。

(二)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互联网行业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变,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工作就需要不断扩大审计范围,而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全新要求。当前,我国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缺乏对审计队伍的构建,有些企业主要重视研发和市场推广,认为无须在人力资源方面投入过多成本,人员配备和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尤其是不重视审计人才的培养,在主观上认为不必去聘用与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长此以往,就会让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在审计工作中也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继而产生审计风险,让企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目前,很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都没有进行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使得权力凌驾在制度上面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制度与规章就会流行形式,难以发挥效果。另外,很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方面缺位,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因为一些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审计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足,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四)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和实施了一些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可是针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的法律条文还十分鲜见,使得其审计工作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提升。[2][6]如果法律法规的层次不高,就会在可操作性方面表现更差。此外,由于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和调整,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未能与之跟进,尚处于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之中,这让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出现了各类新问题与新情况,这种不配套、不健全的事实让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陡增。

四、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按照经验,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中,一般涉及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等,需要明确审计对象的详细情况,通过建设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完成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防控以规避审计风险。

(一)构建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

在构建严格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积极的控制环境。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管理层面上,构建明确的权利与义务分配体系,对其内部控制机制予以科学评估,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审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针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传统审计弊端进行分析和剔除,让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更多借鉴和使用国际上通用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便对审计风险进行正确的控制测试与风险评估。

(二)降低控制风险

企业管理层要及时审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状况,以便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合理规避控制风险。[5]比如:确立相关人员的职权与责任,通过分工和协作不断明确其行为方向并彼此制约,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并提升审计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在控制系统方面自动完成数据的录入、处理和输出等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提示;修正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缺陷,可以借助调查问卷法和现场考察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意见加以汇总分析,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制定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要加强外部审计环境建设,健全和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行为。[7]其一,梳理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各级部门对自身监管职责予以明确,针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财务监管与违规问题加以重视,对违法者施以严刑峻法,对守法者提供有序健康的外部环境。其二,明确政务任务,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明确职能分工,防止出现部门重复设立但监管无效的情况。其三,政府部门对于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行为应予以严格处罚。比如,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使其行为能够符合相应的规范。

(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审计风险管控体系。其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最大限度规避同业之间不断加剧的非理性竞争,借助报表信息等相关工具和手段确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水平。比如,要明确不同部门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内容存在差异,针对审计任务确定审计内容。其二,注册会计师要让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掌握必要的会计审计政策与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使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更都更加主动、积极地协调与配合审计工作,防止出现过大的审计风险。其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其四,审计人员也要提升其专业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以便让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执行。比如,我国从2017年开始陆续对地方债发行过程中负有审计责任的注册会计师以行政处罚,财政部对金融机构会计造假中负有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严肃处理,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给予暂停执业6个月以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撤销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分所。各地财政部门还对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经营业务、撤销等行政处罚,其中对100多名注册会计师予以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行政处罚,切实增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了其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作用。

(五)提升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能力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需要把审计部门、法律组织与风险管理机构联合在一起,借助合力提升对审计风险的规避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使之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维创新,强化自我素养,并在这一过程中拥有更多审计知识、掌握更多审计工具,有能力将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在特定范围内。此外,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素质结构,使之能够加强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为有效控制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五、结语

为了消减或者规避审计风险,一方面要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养,借此对风险开展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借助更多新的方法、新的技术,重点解决当前时期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规避实践中遭遇的新问题、新挑战。这需要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和整个审计行业的公信度与存在价值,在预防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过程中,借助全新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规避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春译.互联网金融企业审计风险探讨[J].财会通讯,2016(28).

[2]赵京芳.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7(11).

[3]周娴晨.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5).

[4]胡宜.“互联网+”新时代企业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J].财会学习,2021(3).

[5]师艳.会计电算化视角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3).

[6]张洁.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2013(12).

[7]安杰.互联网环境下电商企业审计风险探析[J].中国中小企业,2019(7).

作者:刘维政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