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益研究

时间:2022-11-08 11:08:47

导语:高职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益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益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审计资源在配置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审计效益低下,审计成果流失,种种因素造成审计资源浪费日益严重,制约了审计效益的发挥。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应做到“一审多果”的效果,“一果多用”的成效。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值得信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校审计效益审计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对外经济交往领域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项目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越来越强,内部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会逐渐增大。同样,审计效益可以理解为是审计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最小的审计资源耗费,来取得最大的审计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服务活动,通过运用系统的、规范的审计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达到控制、治理的效果,来实现审计效益。(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无意的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需承担相应审计责任的可能性,主要会涉及审计决策失误、审计过程失察、审计结果失实等诸多方面。导致发生审计风险是各种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因素是指审计主体的风险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高,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不通透,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不强,另外对学校领导的要求和内审意图把握不准,同时与被审计单位及人员沟通不畅等;客观因素是内部审计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不高及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存在调查取证、成本制约受限,另外是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高职院校的审计机构涉及不合理,审计独立性较弱等(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不合理。在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审计环境欠佳的现象。高职院校整体内部控制较弱,存在很多漏洞,2107年全省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要求,很多高职院校聘请了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形成了系统的框架,但大多高职院校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并没有进行真正整理,并且存在部分制度形同虚设的状态。(三)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获得科学、有效结果的重要前提。而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中,往往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很多学校领导及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甚至对审计工作不了解,以为是有针对性的为难,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认为是找茬。当审计人员向校领导汇报审计中期报告时,个别校领导会调控审计结果,让部分内容不上审计报告,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及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在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审计环境中,才能充分科学的开展审计工作,得到最客观的审计结果。(四)审计质量制约审计效益的结果。当前对审计效益评价标准因为单位教职工评价标准和行业标准意见存在异议,有两种看法。绝大多数实务界认为审计效益是审计工作按照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而取得审计成效符合审计计划预定的审计目标程度,理论研究者和单位教职工则认为审计成效不应当只达到审计目标的程度,还应当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成效的期望值。不管审计效益该以何种方式来评价,它的结果往往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五)内部审计资源占有的非对称性。高职院校扩建后,大多数校园分散,甚至有多个校区,导致管理上相对不集中。这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要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广泛占有审计资源,显然比较困难,与长期加工和使用审计信息的被审计单位相比,其审计资源的不对称性相冲突,并且有些院属单位还存在账外账、隐瞒或篡改审计资料的现象。因此,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资源占有上的非对称性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导向下提高审计效益的方法

提高审计效益的手段和方法,可分为两大途径:一是向审计要效益,二是向管理要效益。需不断完善深部审计中的诸多不足,使内部审计起到了为高校增值的目的。(一)加强审计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要立足于审计风险的产生,各种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以及学校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况,坚持“制度管理”与“环境优化”相融合,达到和谐统一。围绕“内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不强、“内审部门各审计人员专业不多元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内审地位和内审局限”等突出问题,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既要明确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的策略,又要制定风险控制的相关具体措施。(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制度,依规开展审计。制度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科学进行的重要保障,包括质量控制制度、审计风险评估制度、审计工作底稿复合制度等,从而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来实现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规避相关风险,增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审计效益,并使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阻碍,进一步可以通过制度控制来分解排除,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资金运营等提供有力的依据。(三)严格内部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审计组要把好审计程序关,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组都要认真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制定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和周密的审计实施方案,将所有重大审计事项写入审计方案,并明确审计实施的范围、内容、依据和责任,并对审计重点及审计风险进行简单阐述,在正式审计工作开展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四)重视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由于质量与风险的产生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审计的质量越高,审计风险的产生机会也就越少。一是强化工作智能分工。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三级负责制,严把审计证据取证关,促进审计质量优良,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取得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力求使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充分性的统一,使审计证据具有充分证明力。二是实现内部管理控制。建立对审计人员质量考核制、审计目标责任考核制、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对审计人员中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了有力的控制和约束。

四、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中要及时发现和揭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审计建议,另外要要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增加组织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达到提升内部审计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美荣.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3(3).

[2]思丽妮.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会计师,2007(4).

作者:潘春花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