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10-24 09:26:24

导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对经济责任审计在施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对我国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成果仍不够显著。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相关责任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判断失误,做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审计评价或结论,从而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类型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应负有的直接或相关责任作出错误的判断,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和评价,与客观事实不符,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主要包括:

1.审计环境风险

审计的环境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至关重要,是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审计环境包括多个方面,就影响程度而言,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这三个外部环境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影响较大,从而存在相当大的审计风险。目前,我国经济正蓬勃发展,未来的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经济结构和经济领域也在不断变化,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出现了很多审计人员不了解不熟悉的业务内容,增加了审计风险。另外,我国社会逐步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更加看重,第三方的审计逐渐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来,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得以开展,重要依据就是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法律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重要的。我国关于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也随着实际工作遇到的不同问题不断完善,审计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掌握的程度、法律法规所涵盖的业务范围都将产生审计风险。

2.责任界定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顾名思义就是要界定被审计单位的事件相关责任人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因此,对于责任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日趋成熟,涉及经济等业务也越来越复杂,不管是对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一般是以往的事件,相关责任人有可能已经不在原来岗位。如果时间相隔很长,政府政策和相关制度有相应调整,审计人员如何判断责任的大小、性质是一个难题。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可能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损失、国家资源浪费,确实责任重大,对经济责任界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也很高。

3.调查取证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而得出的结论和评价。因此,审计证据对于整个审计过程来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审计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对审计证据的取得手段和渠道都存在局限。由于审计的客观主体是变化的,可能是不同的经济主体和行业领域,审计人员很难完全了解审计所需要的证据是否适当和完整,真实性和有效性无法准确判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4.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风险

目前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在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多数被审计单位都已经实现了利用会计软件实现财务管理和内部会计核算,大部分的财务会计信息都不再是传统的手工资料,而是被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取代,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审计人员要结合当时情况运用计算机技术制定相适应审计方法,尽量减轻审计技术带来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审计署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审计过程的严密性、科学性、规范性。

5.审计评价风险

审计结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的最终环节,也是关键环节。经济责任审计尤其具有特殊性,因为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而领导干部的任期内工作也比较复杂,所以评价过程更要严谨。对于经济责任的审计结论首先要求真实性和合规性,其次才是对经济效益的评价。由于每个行业和领域的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如何科学的判断,给出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审计结论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主观意识也影响审计评价的结果,审计人员是否能够保持独立性成为重要一个因素。

二、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的思考

首先,经济责任要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区分责任,判断责任,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者参考指标。对经济责任的审计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从客观事实,依照评价标准去衡量的。责任可能是直接的责任,也可能是相关的责任,如何划分主观故意还是客观过失都需要一个认定的标准。只有对责任和评价的明确划分才能科学的对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其次,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审计风险的产生也有人为因素,主观意识的影响。主要是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或者自身技能的局限,主观意识的薄弱等原因。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意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遵守职业精神,始终保持独立性。同时,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锻炼,提高业务素质,积累实际经验,广泛了解各个领域相关知识,以应对不同性质的审计工作。建立承诺制度,要求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或者相关人员签订承诺书,审计人员保证审计过程中的公正、公平、严谨、认真,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保证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配合审计人员如实提供相关情况说明。以此,降低审计风险。

最后,审计评价报告要客观公正。在审计过程的最后,要根据审计评价和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出具关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对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组织考核、干部任用等,事关个人前途和组织发展,所以必须科学、公正、客观、严谨。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报告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情况,抓住主要事件,根据客观事实,反映更深层的主观情况,坚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编写审计报告要基于客观事实,参考审计评价结论,严谨措辞,准确、其恰当的组织语言,不要有模糊的词汇,混淆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公有制为主体下的多种所有制结合的经济体制下,经济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对于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违规,违法的现象,企业领导干部及单位负责人是否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和有效履行其经济职责等问题,就需要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管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一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李倩倩 单位: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