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

时间:2022-07-17 02:57:01

导语:施工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施工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周期较长,产品唯一而且投资额度较大,这导致其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施工企业各项决策能否顺利实施、良好落实,均离不开审计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同时审计工作还可对各项标准予以评估,确认其是否彻底贯彻落实,是否对各项资源予以充分利用,企业经营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等等。审计工作质量对于上述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具有积极的而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从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出发,推动企业内部审计不断发展,是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影响因素。

二、施工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施工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行政性,被审单位和审计工作人员之间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应有的独立性,也导致审计人员难以自主开展工作,而相应的审计处理决定很难贯彻执行。

(二)审计对象较为复杂,而且审计范围也不断扩大

现代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张,其业务也趋向于多元化,其内部审计对象不断扩展。此种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不少难题。此外在信息化推动下,企业所衍生出的相关信息资料也大量增加,其中有不少会计资料存在失真、差错以及虚假问题,有较大几率导致失察。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会计核算业务范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财会内容,其持续扩张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责任要求,风险也随之增加。

(三)取证困难

就审计证据来说,外部证据基本取自目标单位外部环境,其直接独立于被审企业内部作业系统,而直接交给审计人员,因此外部证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客观性。审计人员通过外部证据的支持可做出正确、科学的审计结论。然而施工企业下属审计机构组织管理较为特殊,并且仅可在内部行使相关权限,因此难以取得客观的外部证据,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取证条件客观性不足,审计结论也就变得失实、不恰当,进而造成审计风险。

三、施工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策略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的出现和发展受到自身规律以及相关内因的影响,而要想有效防范内部审计风险,首先应重视并剖析施工企业审计工作的规律与自身特点表现,着眼于审计的具体项目开展风险管理,并综合考虑各类相关的内部环境因素,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构建有效的风险防御机制,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因素,确保其“免疫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首先应着眼于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积极改变内部审计机构与施工企业之间的隶属体制

审计委员会应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和管理,这不仅是公司完善自身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规避风险因素的一个合理选择。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方针的制定,并对内部审计项目有决定权,负责内部审计报告的审核与批准,直接面向董事会负责。这就为内部审计工作表现出固有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创造了制度保障。

(二)善用辅助手段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其工程量计算复杂而又繁琐,工作量相对较大,占用审计时间较多,因此应积极采用辅助手段推进审计工作进展。例如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于CAD制图来统计计算相关工程量,通过CAD电子软件计算钢筋以及预算套价等等。

(三)选择合理的审计模式与方法

内部审计部门是施工单位审计活动的实施主体,但审计目标不仅仅包括工程项目成本以及工程款,同时还涉及材料管理、预算管理、安全生产、图纸设计以及合同管理等诸多内容,单纯依赖于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审计工作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以及现实性。因此应建立以内部审计部门为核心,财务、工程、经营以及材料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审计模式,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审计重点以及具体审计目标来选择审计方法。

(四)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技能培训,树立风险意识与工作责任感,从整体上提升业务水平

在施工企业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工作经验的多寡以及专业知识丰富程度对于审计风险出现的几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审计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审计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丰富其实践经验: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后续教育,使之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及时更新,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组织业务工作,适应管理发展需要;构建专业沟通交流平台,使审计人员彼此间的交流更为及时、深入;在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应具有高度谨慎性以及职业责任感,并保持积极工作态度,遵循既定审计程序,准确分析、识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以有效规避并消除隐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原则,反复剖析、审核“危险区”,认真做好审计各环节的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推动施工企业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史文红 单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