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风险审计的研讨
时间:2022-03-02 05:09:24
导语:新时期企业风险审计的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包艳红工作单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
二十世纪中后期,各国政府开始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企业管理者为适应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越来越重视决策的科学性和自上而下目标的一致性。为了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能对企业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管理者决策的概率影响,决策成为管理中的核心因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关注点应该从低层次的业务和控制转向高层次的决策,另外必须考虑外部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甚至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随着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地位得以提高,管理导向内部审计在关注内部受托责任的同时也关注外部受托责任,发此时内部审计进入了管理导向阶段。(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多样化和多变化是信息时代主要特点,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信息工业协会一九九九年通过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执业实务标准框架,从二零零一年开始正式实施,内部审计步入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作用
传统审计方法不能发现审计项目中高风险审计领域,不能有效评估审计项目中的风险,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根据风险高低选择项目并确定特定项目中重点审计领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注的风险范围比独立审计更加宽泛,风险不仅是通常所指的审计风险,也即从审计项目经营风险评估入手,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审计的重点是受托责任履行效率,不是通常所指的履行的遵循性,要求审计师在风险环境中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审计报告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为确定审计项目及其审计重点提供依据,可以为揭示企业风险、防范风险以及交流信息提供线索,也是联系企业经营活动与战略计划之间的桥梁。因此,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全面看待和分析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目标。
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每一种新的审计模式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都有其产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上原有审计模式,我们有了更多的审计模式供选择。制度基础内部审计、账项基础内部审计和混合内部审计模式是我们在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经济局面能够选用的审计模式。我们应立足于现实,结合实际情况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逐步推行和全面推广和应用,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将一些上市公司作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试点,然后通过企业的成熟经验,在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我国最终实现完全本土化。(二)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构成,树立风险意识我国目前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应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在内部审计机构中增加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人才。从源头上选拔和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领域,吸收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经验,培养一批具有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高级人才,企业也可以通过后续的职业培训增加审计人员操作技能和其他能力。也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各项具体业务流程,在企业内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轮岗实习,使企业成员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的风险和控制,从而提高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三)利用计算机审计评估风险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各行各业网络系统的建立,目前手工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计算机能够密切跟踪企业资金和各种资产,从而有利于在评估风险的同时进行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应经成为未来审计的必然选择,它能比手工更迅速有效地企业的各种信息进行审阅、分析和比较。但目我国计算机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部门应该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会贯通,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开发和引进计算机审计,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四)建立健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法律法规能够健全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规避合理的风险来摆脱无关责任和不必要的麻烦。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不健全和准则出台较为缓慢。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使得具体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和工作范围。我国内部审计的准则只有依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保证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
- 上一篇:略论物流企业审计风险与防范
- 下一篇:剖析信息化下内部审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