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22-06-15 03:12:13
导语: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是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各种监督如何相互协调、有效贯通是推动国家监督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点。文章从分析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事业单位为例梳理内部监督关系,提出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相互融合并形成监督合力的作用,探讨两者之间如何构建协同运行机制,分享本部门在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工作中的新举措。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协同运行
当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监管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宏观上要求各级事业单位切实落实监督责任,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适度控制监督成本、切实提升监督效能。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是既存在区别又相互影响且目标趋同的两个重要内部监督形式。在合理界定各自职能的前提下,探索协同运行机制,提升相互之间监督成果的再利用率,凝聚单位内部监督合力,这也必将推动事业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笔者从分析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为切入点,以事业单位为例梳理两种内部监督子系统的关系,探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机制的构建,分享气象部门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的新举措。2020年初,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首次将财会监督列入国家监督体系,这既充分肯定了会计工作在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是对会计工作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提出的殷切期望和重大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健全和提升财会监督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我们不应仅从专业技术工作层面来片面理解财会监督,必须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层面,从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政治目标方向来重新理解和统筹研究财会监督。财会监督具体包括由行政主管机构实施的财政、预算、税收、审计、财务、国有资产、会计等各项行政性监督和中介机构依法承担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资产评估等社会性监督,以及由单位内部组织实施的内部稽查、内部审计、内部风险控制等自律性监督,其中会计监督是财会监督的重要部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责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中内控制度的落实和预算管理,而审计监督包括内审和外审,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审计均侧重于事后监督。内部审计受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和中国内审协会的指导监督,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等特点,从单位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集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为一体的内部监督形式,在组织内部构建起自我健康管理的“免疫”机制,具有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多年来,会计、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也表明,真实公允地反映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核心价值的体现,可查验、账目平衡、相互牵制等一系列会计理念,已发展成为风险控制、党内整风肃纪、依法监管的基本元素,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构建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一、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健康有序的经济活动离不开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等措施的规范性约束,而监督恰恰是为了保障措施有效实施。从监督目的和职责层面上看,内部审计是一种组织内部相对独立且侧重于事后的履职监督和经济监督,具有单位自身的“定期体检”功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法定代表人的履职情况给予鉴定,对国有资产运营、预算管理进行监督,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而会计监督是单位日常经济生活的自我管控,通过向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授权,根据法律法规的约束对经济活动全方面监督,更像是防范“健康”风险的自律行为,同时也承担着单位运转保障、预算管理、制度执行、风险防控和提高资金运营效能的服务功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财务核算工作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工作内涵更加丰富,会计行业由传统的“事后算账”逐步向“事前评估、事中控制”模式转变,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会计处理将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会计监督将在现有监督范围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向财务风险防控和决策服务的定量化分析的管理会计转型。综上所述,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所依据的法规不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是《会计法》和各项财经法规,而内部审计依据的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审计署第11号令)、《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意见》(审法发〔2018〕2号)等法规。二是监督地位不同。法律赋予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职责且具有独立审计特征,这是会计监督所不具备的,也是两者的本质区别。两者的联系主要是监督范围、监督所需的基础资料、风险识别所依据的法规、制度和专业人员的知识储备重合度高,从事业单位的视角看两者的监督方法、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虽然从其表述方式和职能定位上存在差异,但在监督内容、资料采集、政策依据等方面趋同。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内控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内容,丰富的日常会计监督成果是不同类型内部审计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审计线索的重要来源,具有内部审计“地图”的作用。会计监督的完善与内部审计职能实现正相关。首先,会计监督的落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所需的凭证、账、表、电算化数据等内审资料的质量。其次,会计监督执行力度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效果和监督成本,执行有力的会计监督将强化内部审计的揭示、抵御、预防功能。会计监督的有关内部控制规范可以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审计判断的标准,切实提升内部审计的可行性和效能。开展内部审计犹如对单位组织的“定期体检”,也是对日常会计监督的“再监督”,通过对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资金活动和会计资料的检查和复核,可以发现会计监督微观操作层面与宏观政府善治目标不协调的部分,为会计监督不断改进指明方向并提供技术支持,内部审计担当了会计监督“体检员”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能够对发现的会计监督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炼当前会计监督的信息缺失和质量问题;二是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督导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作用,强化会计监督的执行力;三是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其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挥审计咨询功能,利用专业知识为会计监督出谋划策,助力会计监督目标的实现。总之,无论是“定期体检”功能的内部审计,还是“日常健康自我管理”功能的会计监督都是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的有利保障,更是不可缺少的“自律性”内部监督子系统。
二、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不健全因素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两者分别归属于不同部门管理,致使有效合作、沟通少,造成监督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督需求与资源配置契合度不高,监督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覆盖面不均衡,无形中增加了单位内部监督的成本,影响内部监督效能。二是数据信息资源互通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数字化监督的逻辑构架、顶层设计与协同监管的理念亟待提高。三是内部审计问题的整改后期成效缺乏会计监督长效机制的跟踪,造成内部审计问题的“复发”现象时有发生;会计监督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成果的引导和“再监督”后的整改提升。四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不到位,会计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没有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三、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构建
首先管理部门要树立“大监督”概念,内部监督体系顶层设计中建立监督工作各领域一条龙、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以明确的协同工作目标、降低监督成本、凝聚监督合力作为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制度化建设目标。在财政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协同监督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监督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两者协同监督的目标超同性和联动性。完善协同运行机制的制度保障。现阶段相关规范性指导文件和工作经验少,更缺乏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协同的指导性可操作条款依据,因此,亟待加强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协同监督机制的顶层设计,在保证完成各自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探索创新协同运行机制,实现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共享,降低内部监督成本,总结工作经验,为相关制度完善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通过对原有的法律进行修正、增加或者进行法律诠释等方式细化其他有效的法律规定,提高其他有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度,进一步严格协同监督的过程管理;三是构建协同监督的管理制度,将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合作下的绩效融入日常考核中,借助绩效管理的手段对协同双方进行激励与约束,促使协同双方筑牢“大监督”理念。基于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的协同现状和强化单位内部监督需求,两者协同机制的构建应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适应单位自身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两者工作要素和目标任务之间重合点为切入点,创建内部监督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各相关要素之间的高效、有机联动。主要关注点:一是站在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协调与平衡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运行的目标。二是依据监督协同机制运行目标,明确监督主体职责,强化二者之间分工协作,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组织关联关系,开展监督资源整合。三是分别梳理调整各自的规范性文件,寻找契合点,打破内审与财会部门间的职能壁垒,在事业单位总目标的指导下,坚守职责,不越位,不错位,同谋划共落实,做到同频共振,协调一致,简繁互补。四是基于单位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创新监督协同模型的设计应用,实现共享智能化风险预警监督平台。五是加强内部监督人才的协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为协同运行机制提供人才保障。
四、气象部门构建内部监督协同机制的举措
强化财会监督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举措。全国气象系统单位层级多、财务监管任务重,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善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强化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1.提高认识,转变各内设机构间的封闭式监督思维,强化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协同工作目标,健全完善内部监督体系。要完善监督体系,强化职能监督。推动办公、人事、计财、法规、审计等部门的职能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完善监督体系。要不断强化审计和财务监督,坚持顶层设计,构建完善层次清晰、要素完备、分工科学、功能协调的财会监督体系。2.优化监督协同组织管理体系,整合监督资源。从资源高效利用、合力提升内部监督效能的角度出发,内部审计部门与会计监督部门合理利用其在内部监督体系中的监督职责和所掌握信息的权威性,围绕内部监督工作要点,建立横向联系和协作配合,打破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通过不断优化协同组织管理,注重监督信息共享,合力推动问题整改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齐抓共管、优势互补,有效整合监督资源,降低部门内监督成本的协同运行目标。3.规范内部审计监督协同流程和规则,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与计财管理部门之间联席例会制,强化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创建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协同工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内部监督信息搜集的精度、完整性、及时性,在不违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增强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相互成果的再利用率,设计部门内监督成果整改、追责和查询模板。4.树立协同合作服务观念,培养专业型复合人才。一个重点就是培育相关单位和人员专业化思维,组建内部监督专家小组,开展内部监督的协同实施和创新性课题探索,搭建系统内各个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和技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5.探索联动监督、协同监督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协同运行机制,做好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强化重点监督,聚焦科研项目、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和大额资金使用,发挥好内部监督在规范管理、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负责构建部门内部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强化“业财融合”为契机,以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为依托,融合内部审计成果,升级优化会计监督,打造气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平台、网上报销移动审批平台、联网监控预警平台和财务大数据应用的“三平台、一应用”会计监督新模式,初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风险防控体系。未来将继续牢牢把握健全内部监督体系这个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着力推进源头治理,不断拓宽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的思路,提升财会监督的管控效能。
参考文献:
[1]宗禾.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着力提升会计监督的管控效能[J].财务与会计,2020(9):6-7.
[2]杨雄胜.财会监督需要新的认识视角[J].财务与会计,2020(9):8-9.
[3]王宏,梁璐璐.坚持“四度”思维提振财会监督[J].财务与会计,2020(8):4-6.
[4]胡少先.加强财会监督的思考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0(8):7-10.
作者:石丽 娄芳
-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构建对策
- 下一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