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03-30 11:10:06
导语:信息化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新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内容、方式方法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不能拘泥于审计本身,要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上打通与学校内部其他平台之间的通道,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联通。本文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审计,探索高校内部审计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但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软件是针对企业或者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使用进行开发,与高校匹配度较低。有的省份尝试建立教育系统专门的审计软件,但系统开发进度缓慢,开发深度不足,仍无法满足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准则关于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一直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审计工作无法可依。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前移的趋势。如信息系统或文件被加密、隐匿或者人为删除等都会带来审计数据的失真,审计证据的不可靠极大增加了审计风险。基于信息化的普及,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着眼于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在建立内部审计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实现学校各个系统之间的联通,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问题
(一)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导都开始逐渐认识到审计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都由校长分管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统管整个学校的各项事务,工作繁杂,对于审计工作的指导比较少,细节问题很难兼顾。同时,领导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也决定了审计发挥作用的程度。如果高校领导审计思想相对滞后,那么内部审计基本都埋首于具体事务性的工作,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式等方面都很难有新的突破。(二)审计软件应用水平低。目前,有的高校使用外购的商业审计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是将财务数据导入后进行传统的表格处理、数据汇总等,大量的数据处理仍是依赖人工收集和分析,软件本身能实现的功能非常有限。有的高校依托教育部门尝试开发适合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软件,但往往受限于经费、开发人员的能力等问题使软件的开发困难重重,导致软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三)审计方法应用层次低。虽然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但是审计信息化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通过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进行查阅,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各种文书报告。这种模式下,各种信息零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审计数据收集费时费力,未能实现实质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四)审计复合型人才匮乏。内部审计人员基本都是财务、审计专业出身,但随着高校基本建设的增多,增加了工程专业审计人员。可以看出,审计人员专业比较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仅满足于一般事务的处理,对信息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同时,没有对应的软件,审计工作又非常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的研究。
三、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新模式的探索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1.审计作业平台。审计作业平台应根据高校内部审计实际情况,对审计事项进行分类,优化审计流程,明确审计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阶段以及归档阶段的要求。如今作业平台的难点是审计模板、模型的建立。模板和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对各类审计制度、规范的总结。标准型文档的建立将对内审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方便审计人员直接定位,实现傻瓜式文档支撑,让审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审计分析中。同时,提供扩展型补充文档,便于审计人员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扩充。2.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现在的系统一般都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收集,但大都是从外部导入,没有实现和财务的实时对接。在充分考虑财务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端口,审计项目确定后,间断启用专门端口,待审计数据提取,即关闭端口。数据分析对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excel等功能在平台的再现则意义不大。分析平台需要实现大量数据的转换,并对数据进行再加工,以满足审计人员对审计数据的不同要求。3.审计管理平台。审计管理平台是对审计事项实施全过程管理,将各个独立的环节串联。如权限管理功能,将领导和审计人员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分工,定义不同角色的权限,实现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审计计划功能可以实现计划和方案的报批以及无纸化流转。另外,还有查询和统计功能,每年年底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要上报报表。利用审计管理平台不但可以轻松实现报表上报,而且可以对审计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呈现饼状图、散点图等,实现数据的动态分析,让领导掌握审计项目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合同管理平台。不同的高校对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不同。很多高校在承担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还有合同(审核)管理、招投标监督等职能。因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不能只着眼于审计本身,应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拓展。1.合同审核功能。有的高校设立独立的招投标管理机构,承担合同审核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可能只是进行会签。对没有设立独立的招投标管理机构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合同审核流程中关键的一环,应明确各个部门在合同审核各个环节的职责,如合同初审的职责在合同发起部门,按照合同金额大小需要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复核等。2.合同管理功能。整个合同管理流程形成电子化平台,一方面大大节约合同经办人的时间;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可实现电子留痕,合同流转轨迹一目了然,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每年的经济合同总量少则几百份,多则上千份,人工台账模式下对于合同的查询、翻阅都非常费时费力。通过合同管理平台能够轻松完成对合同的查询、统计工作,同时还可对合同数据进行分析,呈现出学校资金的整体流向,让领导对全校经济合同情况有总体上的了解。
四、结语
一是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内部控制建设是制度基础,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事前预警、事中识别、事后评估,并利用计算机审计减轻审计人员的压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不能仅局限于审计本身,必须要打通内部审计平台和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招投标系统、物资采购系统之间的禁锢,将其统一集成于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联通,从而形成学校管理的闭环。三是加强信息化审计并不是要彻底摒弃传统审计,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审计事项本身,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的职能,为高校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吴旻昊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审计与法务处
- 上一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