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探究

时间:2022-11-08 11:15:25

导语: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探究

一、如何提升审计发现价值

1.精选项目主题,审计重要的事项。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决策管理层的注意力资源也是有限的,运用好有限的审计资源,输出得到决策管理层认同、吸引决策管理层注意力的高价值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机构努力追求的目标。审计发现本身的价值,取决于审计发现的重要性程度,审计发现的重要性程度又取决于问题对应风险的危害性程度或对应改进空间的效益性程度。为了提高审计发现本身的价值,首先要在确定审计项目主题或审计内容时,以风险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选择重要的审计事项。在保险公司的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项目的安排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审计机构自主选择主题安排的专项审计项目,主要包括审计调查、非现场监控等;二是为了满足监管或人事任用要求开展的常规审计,主要包括高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反洗钱审计、关联交易审计等。自主确定的专项审计项目,选题的主动权就在内部审计机构,只要选题选得准,往往容易出成果。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在完成常规审计任务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多做、做优专项审计。要以风险和效益为中心,对风险进行排序,对效益进行评估,围绕公司战略所关注的领域、围绕公司投入最多的领域,科学确定专项审计选题。常规审计项目审计频率高、审计内容基本稳定,审计发现往往也大同小异,许多问题性质相似,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2.以防范风险为目的,把合规审计做到位。合规审计主要是对照国家法规、监管规定、公司制度等审计依据,来定性判断是否存在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将特定事项与审计依据进行对照,指出其中的偏差即可。但是,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局限于此,则只是完成了局部的确认与揭示工作,其作用自然也是十分有限的。内部审计工作既要着眼于“风险”,更要着眼于“防范”。单纯地揭示“风险”,往往揭示得不够深入,从“防范”的角度分析“风险”,才能更加接近问题实质。要在防范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审计人员对于每一个审计发现,都应提出如下五问:一问以前有没有发生过,是新问题还是屡查屡犯问题;二问为什么会发生,动机是什么;三问为什么会发生,是制度缺陷还是控制漏洞;四问为什么在这发生,是不是普遍性的问题,危害与影响是什么;五问如何阻止再次发生。3.以提高效益为目的,把管理审计做到位。管理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利益。要提升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促进组织目标实现方面的作用,就要坚定不移地加大管理审计力度。管理审计做好了,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效益自然也就显现了。效益是管理审计的灵魂,效益如何来衡量?效益包括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显性效益包括节省的成本、增加的收入,隐性效益主要是指公司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升、更加可持续发展,在将来产生的效益。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既要关注管理活动对当期效益的影响,也要重视其对未来效益的影响,是否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高效呈现审计发现

1.加强审核,审计发现表述清晰。审计成果一般均通过书面报告来呈现,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审计呈现能力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审计发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发现而没有有效呈现,审计发现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呈现的过程中,对发现进行再次梳理和查漏补缺,可以进一步扩大发现成果。但是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呈现工作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查证要素不齐全、问题表述不清晰、审计证据不完整、审计依据不充分、审计建议不恰当、文本格式不规范等。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要建立有效的过程管控机制,切实加强审计成果审核,努力做到一是用词严谨,要字斟句酌、客观公正,对涉及的数据资料要认真计算、核实;二是证据充分,每个审计发现问题都应从动机、行为、后果三个方面获取证据,深入揭示审计事项的关键管理环节、关键风险环节和关键责任环节;三是内容简明,对重点问题要充分展开、讲透讲清,对一般、次要的问题,则可简略提及,甚至略而不提;四是表述清晰,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逻辑合理,所提建议要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及时高效,多形式呈现审计成果。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主要呈现形式,但是这种呈现方式有几个不足:一是比较正式,有些内容不便于在审计报告中写深写透;二是发送对象范围窄,限制较多;三是不够及时,要征求意见、层层签转;四是往往篇幅长,内容多而全。经济新常态下,内外部形势快速变化,风险特征瞬息万变,这种按部就班提交审计报告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管理需要。解决问题的路径包括:一是建立日常化审计分析机制。即,审计工作由项目制转为项目制与日常分析相结合,审计人员不在现场审计就在非现场审计。日常化审计分析成果,可以为审计项目服务,也可以通过短平快的形式及时。二是建立多样化的审计成果机制。在审计成果类型方面,除了审计报告外,还可包括审计分析报告、审计要情、审计信息、重大问题通报、重大风险提示、审计意见、整改建议、经验交流等;对于发送对象,除了决策管理层外,还可包括被审计对象、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基层公司等。

三、如何提高审计发现的被认同度

1.强化学习思考。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内部管理,对公司的最新经营管理情况不够熟悉,为了减少与一线管理人员之间的认知偏差,避免走弯路和犯低级理解错误,审计人员要强化学习、思考与实践锻炼。一是强化自我学习。审计人员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领导的管理思路,全方位收集、了解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比如,季度经营形势分析会及年度工作会的领导讲话材料,职能部门各类培训宣导课件等。二是强化思考。审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公司发展,经常性地思考公司经营管理形势、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要假设自己是“管理者”,要求自己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思考。三是到基层公司挂职学习。审计人员可通过到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熟悉公司业务流程,直观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2.加强互动沟通。为了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公司最新管理政策和经营动态,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请进来”给审计人员授课,定期“走出去”开展调研和参加相关专业会议。与此同时,要在审前、审中、审后强化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协调,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审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开展“参与式”审计,以切实提高审计供给与审计需求的匹配性。

四、如何提高审计发现成果落地率

1.着眼改变,让审计成果易于落地。审计发现问题能否得到有效整改,一个关键的前提是,审计发现问题本身是否可以被整改、是否易于整改。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着眼于揭示可改变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被审计对象无法整改的,则这个问题要么是行业性问题,要么是上级公司的问题,要么是审计依据本身可能有问题。对于某些行业普遍存在、决策管理层普遍知悉、暂时无法整改的,可不作为关注重点。对于上一层级的问题,则要调整问题表述重心。对于审计依据本身合理性存在问题的,则要指出审计依据本身存在的问题。另外,审计人员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要加强对解决问题方案的研究,既指出问题,又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的整改建议,有利于审计成果落地。2.加强督促,积极推动审计成果落地。经过多年的审计,审计发现问题类型的重复度在增加,许多问题性质相似,只不过换了时间、地点、人物。部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存在屡查屡犯现象。审计成果能否落地有效整改,最终决定权在于决策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要从根本上提高整改效果、破解屡查屡犯难题,对内部审计机构而言,一是要推动公司完善整改机制,对整改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建言献策,推动公司提高整改统筹层次,强化总部职能机构在条线整改中的主导作用,自上而下从源头上优化各类制度、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二是要加强对整改行为的督促,要求被审计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提交整改报告,并对每一份整改报告中的整改措施与整改效果进行评估与检查。

作者:张华 单位:中国人寿北京区域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