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路径探索

时间:2022-10-15 10:50:52

导语: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路径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路径探索

摘要:本文以广西某三甲医院为例,从内部审计环境、内审人员结构分布、内审工作范围、内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如何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问题。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全覆盖

一、引言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一部分,正在日益受到重视。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要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也为内部审计工作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2017年11月新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也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坚持全面覆盖、应审尽审”【1】。那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如何,未来如何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内审作用?是现阶段内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广西某医院是国家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及疾病预防的中心,是广西专科配备最齐全、医疗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立医院。该院现有编制床位2750张,职工人数近5000人,年门急诊服务患者近300万人次,年手术5万余台次,年收治住院患者10万余人次。也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获得者。该院审计科成立于1992年,现配备审计人员7名,是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审计力量配备最强的内审机构。该院审计团队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关心支持下,立足医院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审计工作,在医院的平稳健康发展中为医院节约了资金,为促进各类经济行为的规范发挥了重要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好地发挥了内审监督、服务、管理和增效的作用。本文以该院内部审计情况为例,分析当前医院内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尝试探讨未来公立医院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可行路径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内部审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首先,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目前,医疗卫生系统缺乏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权威的、应用性强的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公立医院内部也普遍未制定完整规范的审计工作手册。这就导致内审工作无章可循,对同一项审计工作具体该审什么、怎么审较为随意,不同的审计人员确定的审计重点不一样,有些也没有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这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审计质量,增加审计人员风险。其次,医院内部对内审工作缺乏了解,重视程度不够。该院内部审计工作由分管副院长主管,对比《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内部审计应当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1】的要求还有差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权威性。再加上被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认为内审就是“挑刺部门”、“砍价部门”等,导致内审定位比较混乱,职能不清或错位,影响内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大,审计层次的不断提升,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有财务、审计、经济专业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还需配备工程、管理、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观察图1,可以发现该院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分布较为集中,会计、审计、经济专业人才占86%,其他只有工程专业1人,无计算机、法律等专业人才,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审计工作要求,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内审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导致内审人员的知识体系更新滞后。目前主管部门组织的针对卫生行业内审人员的系统培训较少,少数内审人员只能与会计系列人才一同竞选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类似高端会计人才培训计划,所学习的大多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而对审计工作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系统学习较少。医院内审人员要获取其他专业知识,只能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如该院2017年内审人员大多只参加了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少数人员参加了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政府采购政策培训,学习范围较窄,且缺乏系统性,学习效果较弱。(三)审计范围较狭窄,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受人才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普遍存在审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观察广西某三甲医院2017年度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不难发现,目前审计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对医院业务活动及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合规性上,其中物资采购审计共完成2436项,审计金额占全年内审工作的82%;基建审计完成11项,审计金额占全年送审金额的2%;对下属食堂的财务审计完成3项,审计金额占13%;而内部控制审计仅开展1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要求的预算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资产管理绩效审计等目前均尚未开展,审计覆盖面不全,对加强单位管理、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有限。具体见图2、图3。(四)审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该院审计工作还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医院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较少。审计人员未能进入到医院各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与医院信息系统脱节,对医院的运营情况缺乏整体全局了解,内审人员不能方便获取审计所需的各项数据,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审计与业务融合的效果较差。

三、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全覆盖路径探索

(一)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一是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指导,统一执业标准。要加大对医院内审工作指导和监督的力度,尽快制定统一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执业标准、要求以及考核制度。内审部门也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尽快摸索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工作手册,使内审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医院应加强对内审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院长主管、其他院领导配合协助的管理模式,推行总审计师制度,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内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向医院职工宣传审计工作政策、展示审计工作成果,让内审工作获取医院职工更多的理解和配合。(二)进一步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扩大审计人才的专业领域,医院在配备内审人员时应突破财务会计专业,适当引进计算机、法律、管理、工程等专业复合型人才。二是探索在医院内部建立审计人才库,人员从医院审计、财务、基建、设备、后勤、药品、科教等管理部门选拔产生,将医院不同领域的人才力量进行合理科学统筹,缓解审计人才不足及知识短板的问题,满足不同审计项目的不同专业需求,为审计全覆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完善内审培训体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系统培训,可以借鉴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多组织一些高层次的审计培训,例如“十百千”、领军审计人才培训等,培养一批业务基础扎实,具有前瞻性、宏观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内审人员;同时,通过举办内审人员交流会等形式,让内审人员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医院内部也应大力支持内审人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审计业务培训和交流,可以探索让内审人员到财务、设备、基建、后勤、药品、临床医疗等部门进行轮岗,使内审人员对医院各业务部门的管理有更深层次地接触了解,提升内审人员业务与审计相融合的理念,促进内审人员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三)探索建立区域性审计中心,开展交叉审计。可以以主管部门为统领,以辖区公立医院为参与体,建立区域性审计中心,统筹区域审计力量,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并在医院之间开展交叉审计,促进医院之间实现互审互助。一方面审计人员对医院业务、运营管理流程等比较熟悉,另一方面通过交叉审计还能让内审人员学习其他医院先进的经验,同时也更能满足独立性需要,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例如,该院上级单位目前已探索成立了审计中心,实行单位领导、区域各附属医院院长分别任审计中心主任、副主任的领导机制,成员囊括各附属医院所有审计人员。审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开展领导干部和各附属医院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预算金额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进行抽检抽审加大监督、组织审计人员业务培训等,审计中心有权调配区域内全部审计人员。(四)努力向增值型审计业务转型。谢立娟(2015)【2】认为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主要是“通过咨询服务等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和“通过对组织控制的评价来防止组织价值遭受损失”这两种形式,内部审计增值领域主要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治理这三个方面。未来医院内审人员要努力适应当前医改新形势,适应医院发展对内审工作的新要求,树立审计与医院医疗业务融合的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型。要在现有内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审工作的宽度和深度,探索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决算审计、绩效审计等增值型审计项目,实现内部审计对医院经济业务、管理运营的全覆盖全监督,提升内部审计价值。(五)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医院的业务运营、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也都已逐渐信息化、网络化,医院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也将固化于信息系统中。因此,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也要跟随这些而调整,要加快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助推医院内部审计全覆盖。建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行业特点,收集、提炼、研发一套适用卫生行业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医院也要重视审计信息化管理,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建立内部数字化审计平台,将该平台与医院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实现医院管理信息数据共享,这样审计人员可以实时、方便地获取审计所需数据,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要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可以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在全区公立医院间建立一个审计信息共享中心,实现审计资源共享,使审计工作少走弯路。(六)适当进行审计外包。针对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建议公立医院可以适当将一些不涉及机密的、涉及面广、需要较高知识结构的审计工作外包给社会中介机构,再由内审人员对其进行复核。如该院目前已将一定金额以上的工程预算、结算审计进行外包,缓解了工程审计人员不足的压力。未来也可以适当将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综合性强的项目进行外包。同时,要建立外包业务准入退出机制,强化对社会审计机构的考核评价以及责任追究,降低外包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外包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11号令;

[2]谢立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卫生系统的实证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56-59;

[3]刘颖,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7(11):43-46;

[4]何霞,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7(8):76-77;

[5]刘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对河南省公立医院的问卷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6(6):39-42;

[6]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2013年度中国企业内部审计行业调研报告——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M].

作者:肖文娟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