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7-24 08:32:52
导语: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部审计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建立的时间较短,因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实例指出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查错防漏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成长到相应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初步产生,在随后的岁月中,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内部审计也早已成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不能缺少的构成部分。然而,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查账,也不是存心找短处。它是现代企业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自身价值的工具。它像一名医生,既能够让企业有病治病、杜绝贪腐,又能够让企业无病强身、防微杜渐。所以,我们要对内部审计加以重视,逐渐完善和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伴随着审计目标的改变而改变。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之初,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查错防漏是当时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盛行,国家外部制约机制的强化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账面出错的概率越来越低。原本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职能也不在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向管理服务方面转变,内部审计的着重点理应放在对内部管理进行分析,服务以及评价上。内部审计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范畴,应当涉及企业管理经营的相关方面。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一)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让职工在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下工作,让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其监督下合理实行。经济监督职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代表国家履行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是代表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的经济活动。
(二)保护预防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具备对企业资产进行保护的功能,还能在保护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审计联营来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牢固。
(三)控制职能。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具有其他控制制度所没有的独立性,它居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最高位置,是对其他制度进行再控制的一种制度。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专业的内部审计师,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审核核算,并据此向管理层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企业管理层按照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报告对经营管理进行改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首先,经营和所有权相分离的背景下进行监督和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情况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但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受到管理层的管辖,在官本位思想较为浓厚的我国,让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的上级进行监督评价,显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这样就极大的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度,使得审计部门很难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董事会也就无法有效的监督管理层的经营活动。而从公司的实际审计情况来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提供的审计报告,也经常存在缩减内容的情况。其次,公司其他的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与审计部门处于平级状态,大家都隶属一个企业,都受同一个管理层管理,平常工作中相互依存,工作经费受到财务部门的管理,其他事项又受到各种部门的制约,在进行工作时,还时常要从其他部门查阅资料,特别是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尤为密切,查阅资料以及抽调人员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大制约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并对审计结论的准确得出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同级审计的施行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审计的权威性和精确度都会大打折扣。例如,在2015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出其财务报表自2008年起,连续7年造假,各业务部门虚增税前利润总额高达1518亿日元。然而,东芝公司之所以出现财务舞弊的情况长达七年之久,与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缺乏独立性有密切关系。在其公司内部,依然采用上级对下级直接命令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各个部门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而作为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明知道财务报表存在舞弊行为,却在管理当局的压力下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这充分说明东芝集团内部控制较差,审计人员独立性缺乏。
(二)审计职员水平参差不齐,素质较差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职员素质是关键。但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起步较晚,审计队伍的建设与国外先进国家比,仍存在较大不足。在早些时候,由于教育水平与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大部分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人员转岗而来,相应的内部审计知识和素质都与专业人员相差很远。虽然随着近几年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审计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经营管理、数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很少能达到标准,多数人员都是只具备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对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此外,对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方面,我国仍存在较大不足。企业老是为了节省经费和时间,忽略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成长的需要。内部审计职员的职业操守问题也是阻拦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抵御利益的诱惑,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放弃了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原则,做出虚假报告,为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另外,在学校教育阶段,很少有高校的财会专业对审计课程有着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高校将审计这门课程放在了大三或大四进行开设,而此时,学生迫于毕业的压力,都在准备各种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无心学习。另外,很多财会专业学生对审计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他们认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仅仅是会计,中财,财管等课程,审计课只不过是为了凑学分的选修课程。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审计课堂上并没有专心致志的听讲,玩手机、看杂志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我国部分高校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并没有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譬如我国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欣泰电气造假案中,由于其存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等问题,因此,公司总会计师刘明胜向董事长温德乙建议虚构收回应收款项。最终,欣泰电气以载有虚假数据的招股说明书于2014年3月堂而皇之地登录A股。在该事件中,该公司总会计师刘明胜不仅没有向董事长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还帮助其一起作弊造假,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审计从业人员在利益的诱惑下很难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
三、针对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我国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法律作为强制性手段,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对其所披露的财务报表负责。只有这样,公司管理层才会真正负责任的考虑其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得弄虚作假不再有机会。其次,应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不仅要提升审计机构的准入门槛,还要加强内部审计职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不会被任何的利益所诱惑。企业还要对内部审计职员定期地进行轮换,避免其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太长的时间。内部审计职员在进行审计时,必须遵守内部审计条例,坚守职业操守与底线。
(二)看重人才培养,重视沟通,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职员素质
1.要做到审计职员多元化。审计职员多元化。首先,表现在审计职员数量上,国家应该重视审计职员的培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下,增加内部审计师的数量,以弥补我国内部审计师数量不足的缺陷。国家还应当培养一部分能够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外部审计职员,让这些人为不具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小型公司服务。其次,表现在审计职员结构的多元化。内部审计机构不仅仅要吸纳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招收一些计算机领域,管理领域,风险控制领域的专家。最后,表现在审计职员知识素养的多元化。内部审计职员不但要具备专业扎实的审计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不断进修,具备其他必要方面的知识。2.国家要增强对内部审计职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审计职员的自我修养和抵拒利益诱惑的能力。内部审计职员不光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企业也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和职业品德学习,加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最后,企业应引进竞争上岗与嘉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紧迫意识,迫使内部审计职员通过不断的进修丰富自己。要经常公开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使员工的个人目标逐渐与企业目标达到统一。3.加快审计人员职业化。纵观整个西方内部审计成长历程,其内部审计的管理方式早已实现职业化。比如说美国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其成立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加入其中,它通过相应的准则标准来规范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行为,对于违反规则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职业化方式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这一做法显然阻碍了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创立职业化的内部审计组织,并由该组织对内部审计师进行管理。
作者:刘禛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佳雯.孙博.论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03).
[2]马雁.邱兆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3]马建威.蒋兆华.蔡永斌东芝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7(06).
- 上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探讨
- 下一篇:石油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