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5篇
时间:2022-08-08 08:51:06
导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就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事业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认,同时通过内部审计来客观的评价事业单位的各种财务收支、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合规性以及真实性,并为事业单位改进管理、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意见建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其实就是一种控制管理活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围绕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通过对相关信息质量以及完整性的评估、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检查、对工作偏差的纠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监督职能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在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以及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评价职能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以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工作绩效,第二是对单位内部决策管理、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的审计评价其合法合规性,第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审计评价其实际状况,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咨询职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就是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对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建议,以指导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以及各种错弊行为的纠正,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外部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审计力度强、覆盖全面,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目标不明确。即便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将审计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事后审计方面,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端性,内部审计工作滞后严重。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审计独立性较差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一些事业单位未能设置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较差。而且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管理体制、人际关系、岗位职责等外部环境影响,造成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范围窄、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是集中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合规性、财务收支情况以及领导责任经济审计等方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确认为主,内部审计范围还不够广,未能涵盖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此外,在审计方式上,主要是以人工查账为主,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对于各种信息化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基本方略
(一)准确的定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上,应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是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实现事业单位组织价值的增加。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的审计,同时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与价值的增值。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应该不断的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领域,在合规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足够的独立性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的开展,也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键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合理的进行行政隶属关系以及报告关系的确定。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应该将审计部门设置在单位的党委会下或者是单位的正职领导之下,给予审计部门充分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进而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与公允。此外,如果事业单位的规模较小,无力抽调人员组建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可以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通过聘请专业的审计师或者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依靠专业的审计机构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指导与监控。
(三)改进事业单位的审计方法
在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效率,除了采取人工审计以外,应该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审计管理模式,特别是配置齐全的审计软硬件设施,进行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利用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审计工作与各科室业务部门直接进行对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数据,并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审计,这样既可以确保审计工作覆盖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此外,在审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应当综合选用适当的分析性复核以及内部审计抽样技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作用,必须充分全面的利用审计结果,也就是将内部审计报告全面的运用到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实现结果的利用要求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尤其是能够全面、充分的反映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形成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果回馈机制,与单位内的被审计对象做好沟通反馈,详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可以为改进审计工作提供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能够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进行工作的整改。
四、结语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应该抓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机遇,完善自身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提高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及时总结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牟维 单位:山东省美术馆
第二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设立相关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正常工作的作用,有利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控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防止一些未知和已知的管理方面漏洞。降低事业单位因为管理、控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二)有利于国有资产安全性的保障
很多的事业单位因为其监督管理的不到位或力度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租和投资国有资产等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而引起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一定的整合,避免其资金流失,以保障国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三)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及时地发现和指出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防止财政资金的大量损失和浪费,并督促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监管,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四)有利于廉政建设
事业单位加强建设审计的监督能力,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施提早预防、提早发现、提早遏制及提早惩治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反腐倡廉的政策建设。
二、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性差
传统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相对不完善。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职能直接设置在财务部门内。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内部审计的要求是对本单位与相关政府部门实施双向监督,其中本单位也将内审人员包含在内。被监督和监督成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使其客观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致使审计体系失去了该有的独立性。当国家和单位利益出现冲突的问题时,无法排除相关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造成内审行为以单位利益为重的可能。
(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录用条件就是经过统一的考核,其考核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申论与行政能力为主,对于专业性的要求相对缺乏。很多的在职人员都属于非专业人员,在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甚至还有很多年纪较高,却没有会计从事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体制得到不断的深化与改革,但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却相对较低,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熟练的掌握新型会计的知识。
(三)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的比较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是处于落后阶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具有独立监督、评价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的能力,应该是对本单位进行服从和服务,尽力以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政府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导致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上与本单位总体的目标产生脱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其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四)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国家已经颁布的有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法规里,除了对部分行业部门制定了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外,国家的审计机关,并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出详细的准则与实施规范。这样的法规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章法可遵循,其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缺少法律该具有的强制性。因此,在审计意见和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被执行部门的抵抗和阻止,导致其审计的意见与建议无法得到真意义上的落实。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降低审计的风险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基础的审计工作时,从内控制度上找到审计的根源,对在审计中获得的基本资料,实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实质性的测试,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正确的引导审计工作向更细小的方面进行,从而查出根源性的真相,找到事物的原本面目,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归纳及总结,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结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第一,内部审计部门的组成不能只有财务人员,还应该吸收各部门的专业人才,让内审计人员的结构更加多元化。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聘请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审计人员的全局观念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合理的改善审计的方式。第三,对审计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系列培训,以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有效地和被审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以达到缓解被审计部门抵触情绪,并利用较好的沟通、互动方式,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有效的改进方案。
(三)增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事业单位需加强力度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要得到相关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让领导人员真正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手段。是事业单位进行自主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其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率的需求。第二,要让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具体认识和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内部审计要作提出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让单位领导人员更加重视其内部的审计工作,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有所提升。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需要,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提升审计的质量
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从观念和思想上进一步了解审计存在的风险,从而对审计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规范其审计的程序,监督与评价相结合,让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审计的方法采用,事业单位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基础审计模式引进并加以运用,将风险分析和控制作为出发点,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各类型的测试方法,结合审计证据,以良好的控制审计的风险。
(五)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增加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有效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就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经济监督,事业单位如果无法确其审计机构与人员的独立性,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自主、权威性,其审计的质量与审计风险的规避会明显的降低。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只有让内部审计得到真正的独立,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及管理体制,促进审计模式的创新,才能使内部审计的质量在根本上得到保障。综上所述,相关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找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改善审计体制,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让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和功能在事业单位运用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作者:刘华晓 王雷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第三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科学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实际上就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和结果的优劣程度。在一个组织机构之内,内部审计单位的存在价值是为该组织服务,并形成对该组织内部所有业务的独立审查和评价的职能部门。由此可见,相比较于组织内的其他业务,其质量既具有与他们一致的共性,同时也具有与之不同的个性。具体来讲,内部审计质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具体是指内部审计的质量并非只是受到单因素的制约,而是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审计环境的好坏以及审计方法是否正确使用等等。也就是说,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将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在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时,必须注重体系的系统性,这样才能在多层次、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角度上完成对审计系统的质量控制。第二,经济性。内部审计质量与内部审计成本之间存在着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其相应的内部审计成本也就越高,但是同样的,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就越大,单位整体价值也就越大。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内部审计成本的增长速率会大于效益的增长速率,这实际上也说明了一个最佳内部审计质量的范围。在这个最佳的范围之内,内部审计带给单位的的价值逐渐趋于最大。当然,实现单位整体价值最大地前提是,内部审计成本的最小化。第三,模糊性。根据相关准则证明,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程度是根据组织是否遵循了这一准则规定:遵守准则,内部审计质量就高,否则就低。但是,在组织进行实际运转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会相当复杂,而且由于个人的专业素养不同,其对于同一准则或者是不同情况下的同一准则的认知都会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恰恰是由于这些主观性因素的存在,内部审计质量具备了模糊性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难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及原则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目标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具有其运作目标的。而控制体系正是根据组织内部的目标而建立的。换句话说,有目标存在,才会有控制体系的存在。反之,就不存在控制体系。在我国,相关规定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活动必须遵循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准则,以及审计部门的工作手册规定。其次,审计活动的效率必须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最后,审计单位审计活动是促进单位目标实现,并能够进一步提升组织整体价值。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其审计质量的目标必须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工作效率满足既定标准,并同时能够辅助事业单位实现自身运作目标和提升事业单位整体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内部审计形成了不同的审计模式,而模式的不同又造成了人们对其质量的认识差异。所以,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以查漏补缺,防止徇私舞弊而存在,并且其工作的重点也以财务审计为主,其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的职能。这些因素决定了传统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现代的内部审计以提升组织价值,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为目标,工作的重点也转向了全方位的审计,主要发挥着保证和咨询两大职能。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也转变为组织审计活动以促进其目标实现和增加整体价值。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原则
一个组织机构要想保证内部审计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其审计工作就需要按照必要的原则进行。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单位的质量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独立性原则。独立性本身就是审计的特性,这一特性的存在是保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独立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其内部审计质量的独立性原则。另外,这种独立性包含业务和组织上的双重独立。第二,有效性原则。内部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价值。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时,应当尽可能的以更少的人员投入,而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益,这既是单位成本的节约,也是提升审计工作价值的需要。第三,权威性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组织的重视。并且,国家相关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不可违抗性。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授予审计工作以权威性,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强制性举措。第四,分工协作原则。在事业单位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中,其分工协作原则具体包含审计人员明确分工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含义实际要求审计人员能够以组织内部的目标为前进方向,摒除个人观念,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统一,不难看出,这一原则的存在正与审计质量目标中的促进组织实现工作目标相一致。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环境
影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一个因素就是其环境。优化这一控制对于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第一,做好行业协会的监管工作。在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变化以及事业单位自主管理权的进一步放宽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应当逐步转变成社团性质的行业自律管理和集中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内部审计单位做好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当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建设。在遵循国际建设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当具体结合本国的国情及单位的具体情况,这既是内部审计单位工作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保证内部审计单位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当注意先进经验的推广,并设置相应的先进项目的奖励,做好优胜劣汰的工作处事原则。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工作,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部门工作的质量和保障水平。第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具备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既是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具备独立性,还应当保证内部审计组织设置上的独立性,这样能够保障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必须提供审计人员以充足的工作权限,这样,在其有限的权限内,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其工作上的独立性。一般来讲,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越强,其组织内的地位也就越高,其权利的权威性也会相应很高。另一方面,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合理设置的基础上,还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通常情况下,一个组织内部的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其管理层次的高度,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其管理层的工作也会受到更多的保证。第三,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审查权限。这也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一般具备调阅、复制、选文等等权利。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需要做好主体权责和内部审计的职业化管理体系。而在落实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体权责时,有需要注意两点内容。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构。这一有效的组织机构建设和相应的专职人员,都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保障手段。第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需要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这样才能真正将审计的工作效果发挥出来。而在建立审计职业化的管理体系上,主要是要求事业单位严格要求审计人员的选拔机制,进一步实行内部审计职业资格制度。这样才能从起初就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这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为将来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过程控制
一个完整科学的内部审计业务过程主要包括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因此,在开展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时,必须注意把握每个阶段之上的关键点控制。并在每个关键点上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这一节点的控制,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能否实现控制目标和最佳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讲,一旦工作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确定下来,审计部门就应当做好整体的业务过程计划方案,以控制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节奏。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审计部门必须做好全面的因素分析,既要做好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又要做好审计业务过程控制。另外,还应当不断优化审计部门的工作环境,既要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同时还应当保证其工作的权威性,这是为审计部门审查工作提供便利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审计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适当、合法和有效,提升单位的整体价值,实现最终控制目标。
作者:晁明忠 单位:江苏省解台船闸管理所
第四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出现问题原因
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下已经取得很好成绩,但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从概况上看来内部审计工作出现问题主要还是还是因为审计人员或者机构在主观判断上出现错误所造成的,而出现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很强的独立性,对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整个审计工作的灵魂,若审计人员和机构不能将组织独立性有效保证,也就不能将工作和业务的权威性以及自主性有效保证,自然也就不能将审计风险规避和将审计质量保证;第二点,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复杂程度加剧化以及内部审计业务的加剧扩展。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普遍化的当下,被审计单位需要审计的会计信息工作也越来越多,随着审计范围大幅度扩张,许多虚假、差错的会计资料参杂在其中,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也让审计工作失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三点,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作业标准不规范。因为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具有确定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直接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虽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采用由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在法律级次上还是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陷,对于内部审计具体作业标准规定不明确;第四点,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判断分析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审计职业道德都会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现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明确定位,审计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经过百年发展,到如今已经是基本上成熟的独立职业,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因为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在基于我国国情上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存在很大欠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财政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管的经济活动,自然是以事业单位整体目标为中心,让审计工作服务和服从事业单位。但由于政府职能不断转换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和其内部审计体系的审计工作目标存在冲突,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大大削弱。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的独特性质导致了审计工作领导力越高,审计工作有效性、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越能得到保障。然而,我国现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系统领导层次都比较低,应用权威性也得不到保证,所以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处理以及建议落实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让审计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将审计结论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审计制度出现漏洞,以致审计意见和建议失去实施准则
事业单位现如今开展的内部审计所执行的工作法规,仅仅只有单位行业部门所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而缺乏具体的审计准则以及实施细则,国家审计部门对审计法则的不明确规定导致审计工作出现了法则滞后性,因此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能遵循和依照相关的法律章程,对其审计对象出具实时有效公正、带有强制法律性的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所以导致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在执行时,常会受到执行部门的抵制从而导致审计建议和审计意见难以落到实处。
三、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将内部审计制度加强控制,从源头上将审计风险降低
通过将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建立,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保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通过审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审计工作时,,在每个审计工作中都要将内部审计制度严格把握,对审计进行时所取得的各种资料要进行实质检测和综合分析,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引导延伸,查出真相恢复事物本来面目,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虽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都有风险意识,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问题并没有引起审计人员的充分重视,对于审计风险也不知道如何预防和控制,采用的审计方法和模式还是老一套做法,就致使审计人员和机构处在被动地位,所以审计人员只有将风险意识加强并引入到实务工作中,将审计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加强风险防范。
(三)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效提高,将审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要将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将审计质量有效提高。而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由审计人员素质所决定,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其思想业务素质直接对审计对象质量和审计风险造成影响。所以将审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将审计风险有效控制和预防,从根本上将审计质量有效提高。
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建立有很大帮助。只有在我国现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有效解决,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果。将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有效展开,将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健全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将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改善,从而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整体提高。通过将内部审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能充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从根本上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中关于国有资产的出租、投资长时间出现不规范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收益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失,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资产灭失现象。在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组织内部财产状况确切了解,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率,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行之有效的保证手段。将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高,将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及时发现,从而将审计建议及时提出,促进被审计单位及部门资金管理加强。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有着不可动摇的影响地位,因此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具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让审计人员从思想根本上提高审计风险意识,将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规范化,将合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建立,并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注意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进行时有足够的领导力,从而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更好进行。
作者:崔阳 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第五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
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保持整个过程的独立性,包括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形成结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内部必须处于较为权威的地位,层级较高,只接受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或者领导,才能有效地行使内部监督职权;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保持对下级单位的权威性,才能有效行使职权;强化独立性,才能够保证客观性,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在这种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审计过程、审计目的和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为管理者提供优化管理和强化制度的参考依据。
(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内在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各项经济活动和事务相对复杂,单位管理者或者负责人难以对每项业务亲自监督和管理,因此需要授权一个专门的部门协助单位管理者对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监督,强化管理。这种授权决定了内部审计只对单位最高管理者负责,并可以实施对其他所有人员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否则,就无法保证这种授权的有效性。根据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义,内部审计是单位组织中的控制部门,它甚至独立于管理者。
(三)独立性是强化经济责任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所有,单位管理者受国家委托行使各项责任,因此履行经济责任负有定期报告的责任。客观上国家作为委托者,需要对受托者实行经济监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因此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从而对受托者行使职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对单位经营情况,实施监督评价和管理,由于国家利益高于经营者职权,因此内部审计作为国家所有权委托实施监督行为,其地位理应高于单位管理者,强化独立性,实施对管理者经济责任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对审计工作进行约束的法律法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外,基本没有其他制度。但是《审计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未做具体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未受到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往往受到单位管理者或者其他部门的干预,影响了工作的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合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还不够合理,部分单位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机构依附于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甚至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部分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升迁、薪资待遇仍受单位管理,没有其他晋升渠道,内部审计人员由单位管理者决定职务高低,与单位还存在着控制与依附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从置身于单位以外的角度,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经济业务做出客观、符合实际的评价。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专职人员不足,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任务重、项目多、种类繁杂,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还不足,仅通过查账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职业素养不高,审计目标不明确,对审计范围还不清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敏感性,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效果。这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情况,直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单位制度保障
内部审计独立性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保证,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更应从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的角度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应强化单位制度保障,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机构上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同时,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职位层级,确保其权力和权威性,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级别越高、权力越大,越能够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足够权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层级较高的管理者直接负责,从而增加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能够出席由单位管理者直接举行的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相关会计,例如参加财务报告审计管理会议等,通过会议进行沟通交流、提交报告等形式,向单位各位管理者直接交流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等。除此之外,应考虑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的绿色通道,使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告知管理者,从而避免了来自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人员的干扰,从而尽可能地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或者采用委派外包形式
应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完全独立于单位,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可以采用委派或者外包等形式,由国家专门设置的审计机构,统一采用委派等方式,内部审计人员与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和职位关联,也没有依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将内部审计业务全体外包,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员进行单位的内部审计,将管理咨询、风险审计等事项纳入审计范围中。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行业发展把握更加到位,外包形式的审计工作可以更加客观可靠,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更为准确的监督评价,提供发展建议,为单位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除帮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工作责任外,应使得其明确审计目标、了解审计范围。应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从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方案,为每位审计人员量身定制培养目标,根据不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需要,选拔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员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并加强继续教育,使其适应新形势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可以结合国际上流行的CRM(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要求,鼓励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参考,并聘请专家对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各方面审计知识的辅导培训,强化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避免由于专业水平不够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情况。另外,应结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审计工作,实施办公自动化,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水平,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结论独立性。除此之外,应建立与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相关的保障机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独立的工作环境,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监督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于内部监督效果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或者采用外部审计人员委派和外包等形式,避免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的相互依存和干扰,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作者:周利红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4篇
- 下一篇: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