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7-17 11:32:33

导语: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私营企业多得到重视。但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企业特殊的运营体制与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制度在国有企业中的建设并不顺利,内审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这较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发展活力,对国有企业全面健康的发展以及企业现代化的转型极为不利。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在组织内部建立的,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是否按照规定和标准,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以经济和有效的方式使用资源等进行监督并作出评价的以独立客观为原则的内部控制方式。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激烈的竞争与淘汰,只有拥有完善精准的管理制度才能维持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生存。而管理制度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检查与反馈企业内部经营方式及流程等是否符合规定、创造价值、有利于企业发展,以及提出发展建议的手段,其能否得到有效建立及执行是十分重要的。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加强国有企业治理的有效手段

首先,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完善其内部控制。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稳健高效发展的保证,内部审计作为内控制度的环节之一,主要通过监督和咨询来行使控制职能。内部审计的对象从物到人,从凭证到制度,全面彻底,有效的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反馈,能够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其次,促进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查错防弊或进行简单的监督评价,也具备咨询和确认的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进行增值性审计,增加国有企业价值。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提高披露信息正确性的重要工具

由于国有企业为公有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违规操作、挪用物资、贪污腐败等行为,若缺少有效的内审部门作为牵制,国有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极易被操作,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国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也会影响到国家对在宏观环境和问题的把握与调控。此外,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掌握更多企业内部不外传的资料,相比外部审计更加了解真实情况,加强内部审计相当于缓解了国家审计的负担。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服从于企业管理者、依赖于企业本身,并从中获利,很难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各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展开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职业判断,审计报告也往往依据领导的好恶作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而造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部门大多是被动的碍于制度要求建立的,部门也多由管理层抽调人员组成,内审部门的设立本身便不符合独立的根本原则。本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实际上却被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受到管理层和其他部门的极大约束和影响。

(二)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成员大多从企业原有财务部门挑选,但事实上,内部审计这一职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极为苛刻,内审人员除需掌握审计知识外,财政、金融、税务、经济、等也应广泛涉猎;此外,英语和信息技术也应当熟练掌握,以满足现代审计———英语、计算机应用广泛的要求。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其投入的经费与成本不足以支持高素质的人才;二是教育跟不上,目前国内并没有专业专门的内审教育,从而导致内审人才的缺失。

(三)审计技术落后

我国国有企业审计手段大多局限于手工方式,单纯依靠人力审计,很少涉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信息审计等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审计方法,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四)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集中于事后监督和财务数据。自1985年在审计署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部门才慢慢开始建设起来,但直到现在,内部审计仍只是扮演着事后监督的角色,且工作重点只集中在检查评价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多是在凭证、报表等会计信息完成之后再进行集中检查,远没有达到事前防御、事中跟踪的管理决策层次,离国际水平的增值性审计仍有较大差距。

(五)工作流于形式

内部审计在私有企业中被当作防弊纠错以及管理咨询的有力手段,但在国有企业中却大多流于形式,机械性地翻几本帐、查几张报表、提一些无关痛痒的建议。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部门人员仰管理层之鼻息,且专业素质不强,有些国有企业甚至将内审部门当做职工退休的过渡。试问这样的内审能够做出怎样实质性的工作呢?

(六)缺少规范的内审标准

目前我国缺少内容丰富、具体、针对强的内审法规,国有企业内审工作主要是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两部法规开展的,但这两部章程均表明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组织,且详细准则仅有几十条,显然不足以应付类型多样的国有企业的繁杂事项,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遇到具体工作时无法可依,直接造成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落后与停滞。

四、改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否健全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是否能够实现长足的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用以参考处理事务的法律文件过于贫乏宽泛,不足以应付大量的各具特点的实务。因此,需要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颁布更多针对性强、条文细致具体的法律文件。如针对国有企业的行业类型、盈利模式或组织规模等标准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准则规定。

(二)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独立性是其根本原则,权威性是其实施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直接向董事会等监管层汇报还是向管理层汇报直接反映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受到管理层牵制的内部审计是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的,只有超然存在于管理层之外,才能实现其权威性。在现在的国有企业体制下,内部审计极大地依赖于管理层,成果基本不具备参考性。因此,只有不断修缮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使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地从属于董事会等监管层,摆脱管理层的辖制,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服务、管理决策的职能。

(三)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对内审部门的重视程度,改变内审部门职员的入职要求,不再仅仅从企业内部财务岗位抽调工作人员,或将其视为退休的过渡岗位。真正将内审部门当做监督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赋予其增值审计的机会。在内审部门多配备高素质人才,不仅是财会审计专业的,计算机、法律等专业的也应招揽,促进多元化发展,充实内部审计部门的团队力量,以达到对企业管理运作方面的投资、筹资、经营、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审查和提供咨询服务的目的。

(四)拓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形式应从传统的手工查账转变为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方式,并更加注重于分析与决策,以提出专业分析和建议供决策者使用,这些评价甚至需要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行业法规的制定方向、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等,并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内审工作的内容,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不再流于形式,而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推手。毕竟内部审计实质上应当是监督服务型而不是监督评价型,其根本目的是在管理决策层次上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五)提高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表明,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而言绝不会是花瓶般的存在,相反,它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首先应树立这样的意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高度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在内审建设过程中,应在经费及人力安排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则应当充分的理解,以使其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完成其监督服务、管理决策的使命;另外,管理层与领导者应严恪要求内审人员诚实对待工作,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能任务,杜绝舞弊寻租现象。同时,国有企业内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与认可度以及内审部门和内审职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五、结语

内审作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必然会朝着专业化、独立化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结合我国国情的条件下,逐渐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并加紧培养内部审计专业人才,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作者:吕竹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