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大学内部审计信息化
时间:2022-01-07 08:32:43
导语:试议大学内部审计信息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审计实施和管理的信息化。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特点,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的建设。
1.硬件设施的建设。(1)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审计信息的网络化运输。一方面是加强局域网建设,即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有效整合高校审计信息资源,实现审计信息的网络间传输和共享。另一方面是重视远程网络建设,即积极推进高校内审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现场之间的广域连接试点工作,逐步实现网上办公、实时审计和远程网上审计。(2)建立安全保密的信息防护体系。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确保审计信息安全为核心,综合应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局域网顶层设计等各种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等,建立一套具备使用权限控制、防入侵、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保密等功能的体系,切实保障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3)建立审计信息中心。该中心不一定由各高校单独运作,可以高校主管部门牵头组建的信息中心作为核心,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的分中心作为重点,对高校的审计信息实行标准化管理,不断积累各种审计信息,结合不同的需求,提供给加入审计信息中心的高校共享,力求做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通过对审计信息的重复使用,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成本的降低。(4)配置审计必需的终端设备。即配备满足审计要求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录音笔等设备,做到既要满足送达审计的需要,也要配合现场审计的需要。因为很多非电子数据的审计证据,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取证并转换成电子数据,再存储至审计数据库,便于审计人员的随时调用。
2.软件平台的建设。(1)建立高速传输的信息网络。一是建立一个在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对审计公文、审计信息和数据进行传递和审核的网络系统,实现内部审计办公自动化和审计信息的共享,确保获取数据的完整、及时和有效。同时,应重视与高校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对接功能开发,尽量减少或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建立一个与审计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公文、审计信息等资源共享的系统。三是视条件成熟程度,积极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系统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对职责分离、授权控制、资金资产调拨等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有效监督。(2)丰富和完善审计业务数据库。高校可以分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专业审计数据库和公共数据库,如:审计档案库、审计统计数据库、审计案例库、审计专家经验库、以及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数据库等。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尝试跨部门的数据关联分析、预警分析和预测分析,形成能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开展绩效审计、审计发现问题的查处定性等提供及时有效支持的数据库群,促进审计实战能力和审计建议水平的提高。(3)建立智能化的审计操作平台。该平台的作用是能对采集和转换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提供规范化的审计操作程序,同时还能拓展计算机审计在高校的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数据分析、现场审计等方面,从而实现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审计风险的降低。(4)审计专网网站的建设。即建设面向公众的审计网站,不断充实和完善审计栏目和内容,及时和更新审计信息,还可以通过及时收集高校内外对高校审计工作的各种建议、意见等,使其成为开展审计调查的便捷工具。总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将软件平台系统设计作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原有的资源,构建高校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系统和综合平台,不断强化核心平台的数据库功能,为各类审计业务提供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信息的查询与交换等服务,以达到通过该平台全面了解和掌握高校各单位资金运行、经费使用等状况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审计信息化标准和准则。从高校的外部环境看,尽管国家审计署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等有关审计信息化的准则和规范,但还是缺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和系统功能审计方面的实施细则,总的来看较为概括和笼统,也不够完善。从高校内部审计环境看,由于主管高校的政府部门也未对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没有具体的指南或细则,高校内部也基本没有制定与计算机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造成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运用计算机实施审计和管理往往无章可循。
2.审计软件的应用和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校管理由于涉及产学研多个部门和附属单位,其管理模式各异,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信息系统也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范围广、审计对象、依据和内容多元化的特点。软件开发公司的商业软件虽然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基本是在企业版审计软件的基础上改动而成,其功能侧重点还是企业审计的套用,不能切实解决高校一线审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用性不够强。而由部分高校独立研发的审计软件,往往由于对技术力量要求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因素的局限,在软件的成熟度和后期维护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在高校中推广并形成规模效益。
3.缺乏审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年龄、观念影响等原因,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即使审计人员接受了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但由于受到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的限制,培训后不能学以致用,最后对计算机的运用一般也多是停留在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审计软件的简单操作等方面。因此,由于必要人才的缺乏,即使有的高校购买了审计软件,也仅仅是停留在数据转换、抽样和数据汇总等初级应用阶段,在实际中也难以真正发挥审计软件的作用。
4.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高校的审计信息大多都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不能形成能重复使用的有效资源。虽然有的高校也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其实还只是利用单机版审计软件开展审计的状态,审计流程上的各类信息仍然是分散的,并没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审计信息在审计人员之间、审计项目之间和不同审计时期的共享,这既不利于实现对审计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问题,也不利于审计成果的管理和再次运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对审计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存放和利用,并使之形成完整的审计信息平台,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和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制定和完善高校审计信息化的标准和准则。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确实没有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明确规定可循,因此高校主管部门应联合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的行业协会等,充分借鉴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开展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高校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符合高校内部审计特点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标准和准则,明确其目标、原则、内容和责任主体等。在具体准则的制定中,应重点对审计人员的资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技术和程序等方面做出规范。条件具备的高校,可依此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
2.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发展,关键在于领导。高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此都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全面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责的必然要求,并给予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一是高校的领导决策者,要积极争取他们对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二是高校内部各单位,应对审计数据平台、数据接口及相关的技术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三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应成为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第一线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决不能置身事外、甩手指挥。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破除畏难情绪,带头学习和研究信息化知识,抓好部门全员计算机知识普及,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在项目安排上可采用“跨界混搭”、“双主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干部任用方面建立并坚持相关的激励机制,如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推荐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审计人员,并创造条件使其尽快走上审计骨干岗位和业务领导岗位,实现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提高审计人员参与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视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与发展,仅靠硬件设备的大量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无疑是当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从短时期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盘活存量,加大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改善培训方式,积极参加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知识更新班、提高班,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尤其应加强与审计实务结合紧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也可尝试选派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国家审计项目。另外,还可尝试将部分审计项目如信息系统审计、程序审计、合规性审计等外包,并指定审计人员全过程参与中介机构的审计。通过在配合完成国家审计或中介机构审计项目过程中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参与项目的审计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还可以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好的技术方法带回高校,从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有条件增加审计人员的高校,要结合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重点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并通过培训和参与审计项目等途径,尽快使其了解和熟悉审计业务知识。但从长远来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还是应该盘活存量,着力培养既具备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又具有现代审计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积极研发高校适用的审计软件。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初期时,会计软件处于自行研发的阶段,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十分缓慢。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会计软件商品化后,相继出现了数百家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和营销专业公司,通过市场激烈的竞争,实现了会计软件的优胜劣汰,既促进了会计软件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可以借鉴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经验,通过实行高校审计软件商品化来推动高校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时,高校还可以和市场占有率高、口碑好的审计软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与各高校特点相结合的审计软件,也可同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合作,借鉴其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践成果,研发符合高校内部审计需求的成熟软件。
5.努力构建高校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的实施作为借鉴和参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逐步实现高校之间、高校与各级审计机关之间、高校与社会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是不断完善高校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以高校主管部门牵头组建的审计信息中心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探索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评价信息、审计人才和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库,不断拓展和丰富高校审计资源体系。二是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在审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有关数据标准和技术接口,实现审计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动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孤岛”问题。三是积极推进高校审计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积极构建交互畅通、安全易用机制,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审计信息中心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现场审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应用,逐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反馈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审计数据分析能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利用审计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源,及时补充完善有关审计数据,以实现审计业务工作与高校审计资源共享平台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李浩单位:云南大学监察审计处
- 上一篇:内部审计发展策略浅析
- 下一篇:电企内部审计的问题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