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时间:2022-12-03 08:48:10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会计制度改革实施推进,新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得以应用推广,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进程,可有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本文从结合新会计制度要求,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找出问题,根据目标要求,提出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希望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避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内部控制;问题;优化策略
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与推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积极推动的同时又有新要求。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与优化,认真分析新会计制度新要求,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际情况出发,降低财务风险。
一、新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概述
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老会计制度自年1月1日起不再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基于保持整体会计制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考虑,新会计制度的应用是对原有会计的逐步补充与完善。新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相关财务系统,包括会计核算、会计预算,对各类会计信息数据进行留存,通过财务系统保证数据共享性,探索会计核算新模式。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明确要求,要求会计核算里要有会计科目明细,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盘查和清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数据、账目罗列、规格型号等都进行要求,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控能力。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自身内部的调整、规划、评估和束缚与控制,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是实现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有机构设置、管理结构、岗位职级设置、岗位分工以及管理制度与文化。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不可预估的情况,并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预估、对风险类型进行识别,以提前做好准备,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畅通、有效沟通的条件下得以实现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健全的监督机制能够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及时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改革不断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自上而下有序进行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满意程度大大提高,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新会计制度广泛推广情况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当下仍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片面的把满足会计相关标准要求视为实现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没有真正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内部管理整体状况,仅仅从会计制度要求上设定内部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下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没有准确掌握,专业水平、专业技能目前情况不能达到新会计制度要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模式、方式较多的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方式,没有意识到新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新要求。由于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会造成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带来一定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管理的稳定推进。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新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主要是针对企业,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还没有形成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律标准,这就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和措施上缺少参考和依据,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不完善。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规范
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关键是内部控制体系,体系是否科学、规范、严谨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能否高质量完成,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并不规范,一人多职现象依然在各事业单位存在,出纳既要负责做账,还要负责复查,甚至还要开票,出纳岗位还有兼职的,岗位设置不能实现专人专岗;另外,事业单位授权审批制度不清晰,尤其是金额审批权限往往由上级领导决定,缺乏规范。
(四)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但实际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缺少专门的内控监督部门,即使已有建立,监督工作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督部门的存在是保证内控工作客观、规范开展,内控工作真正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发挥作用。监督不到位,就会增大内控风险发生可能,不利于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强化策略
(一)构建深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
1.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是要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自上而下落实责任,作为管理层人员要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风险防范重要性,提高警惕性,积极推进风险防范机制与财务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防范管理,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打下坚实基础。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制机制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高效率的内部控制,离不开监督机制作用发挥。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对财务工作开展实施全方位监督,既要有对人的监督,又要有对制度的监督,把监督机制纳入内部控制管理范畴。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要建立事业单位内部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监管部门保持独立性,认真、客观、公正履行监督职责;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审计部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监督,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媒体监督,进而提高自身约束力。3.明确各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强化内部控制,要设置专门财务部门,明确财务部门各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合理分配工作目标,分工明确、团队协作才能保证内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财务部门工作职责、注意事项,明确各岗位说明书,理顺财务流程,确保每项工作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把内部管理工作具体化、精细化;其次,根据现有财务人员和工作内容,结合人员专业特长合理进行分工定岗,严格划分财务内部出纳员、审批员、会计员、账务员岗位区分,各岗位要忠于职守,明确本岗位工作内容,上下级对接关系,做到责任到人,降低错误发生概率,减少风险发生。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上,财务预算涉及很多内容,包括资金审批、资金使用、资金计划等。在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计划到申请到审批,再到使用,是一个紧密关联的过程,加强预算管理就是要对动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任一环节出错,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预算实施,造成风险,影响内部控制效率。2.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角落,财务管理也由传统模式走向信息化,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强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时代趋势,利用信息化平台,减少人工成本,实现信息实时查询,数据实时记录,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工作失误,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3.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内部控制关键在人,只有财务人员具备专业技能知识,明确新会计制度新要求,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工作任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才能有效运行。因此,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办法有:一方面,为财务人员提供多种机会进行业务培训,尤其是对新会计制度内容的培训,加强对财务知识和技能的不间断学习,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高内部控制管理专业化水平。
结语
新会计制度有力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实施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质量,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多措并举,强化内部控制策略,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水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6(4):–.
[2]孙明杰.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6():0–1.
作者:孙日辉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
- 上一篇:三农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 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