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08 02:40:47

导语:出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出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出版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版企业逐步向市场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在深化改革和融合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出版企业从自身角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部分中小出版企业现阶段在构建和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环境不佳、信息化水平不高、执行缺乏监督检查等方面;简单分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未形成体系、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明晰、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缺乏与ERP系统的紧密结合、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提出了加强制度体系化建设、优化内部环境、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深化与ERP系统的融合、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健全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等对策,旨在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为出版企业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借鉴和帮助。通过对科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夯实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提高运营效率,助力出版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出版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出版企业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引领正确的出版导向,创新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出版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保证出版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探究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出版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基础性和长远性的作用。

一、出版企业的业务特点及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出版企业的业务特点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出版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力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出版企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出版物集合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体,具有双重产品属性。因具有两个效益和双重属性的特征,对出版企业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出版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能用更高的标准规范促进出版企业健康发展,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二)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合理保证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出版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原则和基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够有效地监督出版企业各部门与环节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控制作用,促进出版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2.提高出版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可以有效地将各个部门进行连接,使组织机构设计和资源分配具有统筹性,形成合力促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在兼顾局部与整体上寻求价值最优,进一步提高出版企业管理效率和盈利水平。3.促进出版企业持续科学发展。内部控制能够将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集中精力谋划出版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强化防范风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执行力和竞争力,为出版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二、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出版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已经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制度执行过程中,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日趋显现。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以逐步增加和补充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缺乏联动性,难以起到系统化的内控效果。制定过程中存在照搬、套用其他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现象,没有结合出版行业特征和企业实际情况,缺乏与企业文化的融会贯通,制定后未及时更新完善或补充修订,导致制度难以贯彻执行。

(二)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出版企业内部控制普遍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科学,岗位权责分配不明确,编辑部门、编印部门、市场营销等部门各业务流程之间配合度不高,缺乏高效的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各部门、各环节各自为政,导致出版业务流程中风险隐患较大。部分中小出版企业受人力资源政策所限,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比较薄弱,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知,内部控制专业胜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激励、奖惩机制等落实不到位,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各层级的信息与资料传递不及时、沟通渠道不畅通,业务流程各环节信息利用率不高,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例如出版企业的销售版税合同管理,需要根据实际销售册数多次支付版税,每次履行合同都需要审批流程相关责任人对合同条款、实际销售量以及已支付过版税的销售量进行审阅后予以审批,导致审批流程相关责任人重复性工作较多,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率;又如出版企业的库存管理,日常入库、发货、退货、二次入库、二次发货等循环往复的工作量巨大,现有的内部控制方式无法满足出版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弊端日益凸显,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不高。

(四)内部控制缺乏监督检查机制

纵观我国中小出版企业虽然逐步建立和执行了内部控制,但是由哪些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等现实问题,缺少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的保障。部分出版企业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部分出版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机构,但内部监督还处于对财务部门的账务监督上,无法对各部门、各环节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用。

三、导致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管理制度未形成体系

部分中小出版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分别由各部门起草,难免出现站在本部门角度订立制度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导致内控管理制度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实际上却是各表一方,特别是对出版企业的文化和企业实际需求研究得还不够,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做到全覆盖,随着出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新业务活动相关的管理制度未能及时更新和补充完善,对于已制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体系结构、内容分类、可操作性方面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明晰、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小出版企业组织架构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机构设置不健全、权责分配不明晰、各部门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协调与牵制、业务流程设计不够严谨、关键岗位存在风险隐患,导致内部控制缺乏完整的体系。人力资源政策上,由于中小出版企业人力资源有限,缺少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员工的履职、评价、考评、晋级、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与员工绩效考核不挂钩,既不奖励也不惩罚,无法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缺乏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

(三)缺乏与ERP系统的紧密结合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版企业大多数已经实现ERP系统管理。ERP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出版业务全流程和整个管理过程中,其中无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既会影响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又会降低ERP系统运行效率。由于内部控制过程中ERP系统应用不够充分,缺乏与ERP系统的有效融合,导致无法有效发挥ERP系统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优势,不能满足全流程的内部控制需要,影响了出版业务流程的运转效率,增加了出版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内部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信息舞弊等问题,降低了ERP系统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应用度。

(四)监督检查执行力不足

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是对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当前,中小出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还未实现有效结合,还没有设计出适合出版业务流程的内部审计思路和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一般局限于事后监督,由于单一的事后监督仅能对内部控制的结果产生作用,因此,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风险隐患,进而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和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出版企业不能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将导致内部监督存在滞后性。

四、加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

加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是构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出版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根据出版行业特征,并与出版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相适应。从选题策划、编辑、印制、发行等业务全流程,在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制度上打牢建设、管理、使用一体化和规范化的坚实基础。同时,结合出版企业发展阶段以及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与修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协同贯通、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提供科学完整的制度保障。

(二)优化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完善人力资源政策

出版企业应当在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涵盖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全体员工的权责分配。坚持责任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进一步厘清出版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审批责任制和员工岗位责任制,规范各项业务的审批流程,明确出版业务流程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程序和标准,将各个环节的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重点关注选题论证、原材料采购、销售结算等关键岗位的权责是否明晰。优化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形成一人一岗、定岗定责,完善识才、选才、育才、用才的人力资源政策,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形成内部控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挂钩的责任机制,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三)深化与ERP系统的融合,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出版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加大技术开发以及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紧紧依托信息化平台,深化内部控制与ERP系统的融合,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创建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方法植入并固化于ERP系统,不断优化ERP系统管理流程,借助ERP系统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从选题申报到实现销售全流程的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畅通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传递、共享内外部信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保证数据取得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体系,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和管理漏洞,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通过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实现提高出版企业运营效率。

(四)健全执行监督检查机制

出版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和日常检查,健全内部控制执行的内外部监督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为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约束机制和责任保障。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作用,独立、客观地监督审查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强化内部监督,实现内部控制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全覆盖,对内部控制建立、实施与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出版企业核心业务、关键岗位、高风险领域等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针对内部控制执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与管理漏洞,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五、结论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于出版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部分中小出版企业目前在内部控制环节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信息化水平不高、执行缺乏监督检查等问题,结合内部控制要素分析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未形成体系、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不明晰、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缺乏与ERP系统的紧密结合、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从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体系化管理制度、优化机构设置、明晰权责分配、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深化与ERP系统的融合、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健全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等对策。出版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出版业或者其他行业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意识,健全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保障,规范配套机制,努力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等全面、系统、高效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从而提升出版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出版企业实现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秀霞.ERP系统环境下出版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问题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9(9):76-79.

[2]王静.优化出版企业内部审计的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5):74-75.

[3]刘波.浅谈企业文化对出版企业内部控制之影响[J].现代商业,2016(14):127-128.

[4]肖君.简析优化我国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9(6):47-49.

[5]章海英.试析出版行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15):234-235.

作者:许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