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时间:2022-10-28 10:56:27
导语: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影响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和前进方向。必须结合当前企业现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文章阐述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分析了内控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从而能够整体上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1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是指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其经营成果,对企业财产的完整安全性进行保障,对会计资料的可靠性和能否贯彻执行经营方针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在内部采用的一系列自我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手段与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着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企业长期经济利益的实现,国有企业应当加强认识并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1.1保证企业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国有企业进行合规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手段来促使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执行,同时,也可以督促企业的领导层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1.2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内部控制的健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能够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会计信息过程的完整性,进而能够预防发现错漏,并将其纠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则能够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全过程以及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各个环节起到有效监管和制约作用,从而保全了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并能够有效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造成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1.3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会面对各类风险,其中企业所面对的可控风险是企业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防范风险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将其工作结合在一起,并利用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确定职责分工,从而使各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一体化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长久持续发展。总之,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项资源的浪费和错弊的发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维护财产安全,降低企业的可控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内部控制环境的认知。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所有员工之间的一种自我约束、相互监督、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架构取决于企业对内控环境的认知程度高低,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控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低下。2.2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关乎企业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制度,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普遍缺乏对风险的识别和监管能力,风险管理体系也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并且缺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在企业内部没有设立识别、分析、评估风险的管理机构,同时评价和预警风险的机制体系也不健全,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企业风险的管控防范能力。同时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但由于高级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站在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必要性,从而导致内控管理的有效性不足。国有企业应引以为戒,通过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预警机制,正确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发生,并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案,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国有资产的流失。2.3不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虽然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已经初设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但没有充分地发挥其重要性,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一是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控制监管的重要部门,如果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就没有办法切实发挥内部监督审计职能作用,弱化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责,从而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得到管理层足够重视,专业人员配备不齐,缺乏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的内审人员不是会计人员兼任,就是财务出身,业务知识不全面,对内部稽查、管理风险审计以及绩效审计知识掌握不多,就无法有效地解决内部控制监督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三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如果仅仅制定了内部控制机制,在执行方面却不进行监督和管理,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四是信息沟通传递化水平不够,不能够将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内部信息传递沟通中遇到障碍,不进行及时地反馈,也会导致领导在重大决策中失误、相关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实到全体干部职工当中去。2.4忽略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存在,假如缺少积极而向上的企业文化,很有可能让员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与认同感,企业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将缺乏向心力和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指导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团体的向心力,也可以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引领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的企业往往很少注重企业文化的力量的发挥,认为只要有各种管理机制就可以完成内部控制工作。如果只有简单约束的做法难以将应有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员工就无法真正地融入企业当中,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去。没有积极向上的员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无法获得有效的作用,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对策
3.1营造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需要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从而对内部机构进行设置,规定相关岗位责任制权限,规避职能监管中存在的交叉重叠、缺失或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发生,应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角色责任,从高管层抓起,使之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同时对照岗位责任制定相应考核办法,使企业全员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责任要求,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康发展。企业还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及时优化调整。3.2全面建设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企业对风险失去控制,主要来源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形成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管理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员工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对员工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建立风险管理培训机制,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实现个人价值观、团队价值观、行为态度及处事方式在风险管理的认知观念上趋同,将风险管理防范意识自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理念。此外,企业还应该依据风险管理职责去划分考核指标,并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以保证企业持续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活动。3.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顺从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部监督资源。首先,应创建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使其有效地实施在企业整体当中去。其次,企业应当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该仅仅局限于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合理地给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利以及保证其审计职责的独立性;此外,企业应当谨慎任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企业还应切实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核心实力。3.4加强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当前,国有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总结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有效地从企业内外部之间传达,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方法。企业应当健全系统化的内部报告流程体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强化内部报告结果在信息网络平台中的集成,使全体员工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从而构建全面完善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运用动态的信息管理机制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信息的及时传递以便于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了解相关信息,并正确地运用于相关岗位职责中。此外,企业还应特别去关注外部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变化等信息,并对影响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并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内部相关管理级层,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保障企业的顺畅运行。要想充分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就需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的工作关系,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保障企业顺利实现最终目标。3.5融入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融入其生产经营全过程活动,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让员工的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执行与推广。同时,高级管理层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优良品德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推动影响企业全员去共同创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促使文化建设在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贯彻企业文化,确保全体员工共同遵守执行。
参考文献:
[1]黄超.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管空间,2019(16):36-49.
[2]杨敏.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9(4):48-56.
作者:韩娅楠 单位:大港油田物资供销公司
- 上一篇:通航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
- 下一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