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7 08:41:57
导语: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风险日益复杂,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其次揭示我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现状,举例分析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对策,以便为我国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一、引言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而多变,没有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因此强化企业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在此方面还未成熟,对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本文以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水平,形成科学的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体系,这对于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在世界经济舞台站稳住脚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最早是出现在1929年,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在修订的《会计报表的验证》中提出,但是在该文献中并没有给予内部控制专业的概念。1992年美国COSO委员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目的是提高企业营销效率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保证企业各项业务合理性合法性。该文献给予内部控制的定义,得到了世界各地国家的认可,并且沿用到各自国家的企业进行实践。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影响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该法案,开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把关。风险管理的定义最早是在1955年出现,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施耐德提出的。在2004年6月由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委员会认为:企业风险管理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保证,时刻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在我国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源是由我国的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国外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理论然后慢慢引进中国,并且在对一小部分的企业进行实践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体来说,我国的多数企业仍旧缺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体系。在1999年《会计法》修订后,从法律的角度,以规范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原则上的要求。在此之后财政部连续制定颁布了包括《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在内的7项内部控制的会计规范,进一步巩固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2006年6月我国的第一份规范性的风险管理指导文件是《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风险管理逐步走向企业管理的中心。在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文件是我国建设内部控制的道路上的积极力量。
三、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企业发展的薄弱部分主要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也是造成企业多次发生信用和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企业过度重视利益的获取,一味地将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风险管理,甚至还未具备能够充分应对风险导致的突发状况的体系。因为缺乏风险管理而造成的各种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一现象在我国也是相当严重。因此,引起了我国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并且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引导企业,共同建立好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四、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三精制药公司为例
(一)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精制药公司的董事会组织机构设置相当不合理,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内部的经理和一些哈药集团的领导人员,导致董事会失去了监督职能的效用,权利出现了不平衡,易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经营逐渐出现问题。领导层的个人决策导致了研发支出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充分说明管理层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的不合理对公司的治理有效性造成阻碍。(二)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三精制药公司曾经作为一线知名制药企业,但领导层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高层管理人员权力集中,反而给公司的相关高层利用权力私吞资金的机会。该公司的2013年的财务报表显示当年销售费有近一半的支出是对企业宣传的广告费用,但是当年的利润无法填补巨额的广告支出,导致企业出现赤字的情况。管理层人员没有进行规范合理的挑选导致其专业素养达不到工作要求,很多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甚至许多的管理层还未具有完备的内控意识,一味追求利益,依赖以往成功的经营策略,导致自身跟不上市场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忽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尚未完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企业的外部监控力度不大。信息的披露没有严格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没有及时更新内部控制的有关流程、没有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不足提出整顿措施等,导致社会监督力度不足。三精制药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也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该体系处于初期阶段,在操作系统上存在不足。例如,公司的业务繁杂,需要分配专门的员工对各环节进行审批再进行,但缺乏标准审批程序并未对进行审批工作的员工进行专业挑选,从而增加了各业务环节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在公司的预算上,仅依靠总额进行内部控制,没有具体的明细,在比较实际与预算的广告费用上易出现差错,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从目标制定情况可以体现企业的前瞻性。合理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的定位和水平上来制定的。管理层根据战略目标让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按照目标展开,整体团队能力得到了提升,每位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符合企业的管理思想,员工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提高,这也是作为考察员工能力的有效手段,体现了现代化企业人才使用要求。在如今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定环境下,方便企业明确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找出每个阶段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公司制定发展蓝图的高起点,制定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发展战略规划,对公司未来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同时,企业文化也得到丰富,整体氛围积极,使员工相信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为之群策共力。(二)加强培养风险型内部控制人才。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需要其支持和配合。企业需要全方位发展且具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能力的人才作为企业中坚力量,在企业内部起到榜样作用,鼓励其他员工不断学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接着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并且在公司内部开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专栏进行宣传。在内部控制的大环境下,风险型人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经验,发现工作中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与领导沟通,及时预警。同时可以及时汇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制度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为更好的防范风险做好制度准备,确保企业对于市场风险有充分了解,足够应对,保障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不断增加。需要在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对企业的内控管理结构进行优化,做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高度的统一。企业要想跟上市场更新换代的步伐,在财务的内部控制上要重点进行改革。收入预算的方法更新使用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将以往的按月滚动变成更加细化的周滚动,缩小了滚动周期,可以带动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地收集市场数据,并且使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更加细致,做到资金心中有数。在信息化时代蓬勃发展的现状下,为了保证沟通渠道畅通,企业也要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为企业打造一个以符合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为基础的高科技的网络信息交流与管理的平台。(四)加强风险监督管理工作。监督的过程是对风险管理的各个实施环节和执行质量评价的持续过程。主要采取持续监控和定期评价这两种方法。首先持续监控的范围涵盖企业各种日常业务活动等,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采取持续监控时会借助内部审计保证监控的时效。定期评价是在持续监控之上,运用内部和外部审计结合的方法,找出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完善调整的方案。为了建立一个开放的管理体系,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立风险监管部门,设置专业人才和相关设备,工作方向就是找出引发风险的根本原因,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各项业务实时监控。首先应对易造成较严重风险的因素作为监控中心,一旦有任何异常变动情况,及时上报管理层,视具体情形而定重新调整内部控制方案。其次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制定工作准则,明确各部门各个人员岗位职责与权限,规定好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确认每个结构负责人的任务和权限,将权利与责任一一落实到个人。设置相对应的考核和惩罚机制,由专门人员检查员工是否规范履行,发现有失职等不良工作作风的出现及时汇报,按照相应的失责准则对其处罚,并采取制度化措施予以保证“权责对等”实现。
参考文献:
[1]席乐.基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25).
[2]宁晓蓉.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与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5).
[3]滕璟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16).
作者:毕颖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协同审计模式探讨
- 下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改进策略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