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2 08:31:09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部控制是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及完善起来的,是现代管理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制度的制定、措施的实施及程序的执行,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的风险,从而实现其控制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宗旨是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中心,定下花钱的规矩,从而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及使用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等予以合理的保证,有效进行自我约束及规范,从而对舞弊和腐败予以一定程度的防范及防范,最终实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及效果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存在问题
(一)风险认识不够,欠缺风险评估。尽管内部控制规范已经颁布实施了三年多,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领导想当然地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无关紧要的。一些单位的主管领导及其工作人员对于风险认识不够,以致于其在判别、剖析和预示风险的能力薄弱。很多单位内部人员以为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质,根本没有风险一说。然而在具体工作当中,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各种决策、责任上的风险,致使贪污腐败现象和职务犯罪我们已屡见不鲜。其次是欠缺对风险的评估机制。目前,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单位的内控制度、岗位人选等风险没有评估机制,而且对于业务层面的风险也欠缺评估机制,在发生了现实问题时不能适宜采取合理措施来减少风险或降低损失。(二)缺乏专业人才,业务内容单一。内部控制规范强调凸显均衡的特点,为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工作程序等方面要求处于互相制约和相互监督的状态。但是基层单位人员不多,一人往往要身兼数职。如有些单位制单岗和审核岗为同一人。而且,单位内部缺少技术性人才。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为大专、本科文凭,人员年龄普遍较大、知识老化,切实地知道业务、熟悉管理的人员比例较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而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化,有些业务可能在长时间内几乎不会碰到。(三)控制意识较为薄弱,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内控意识作为内控环境中的关键性的内容之一,对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内控制度的健全程度及有效实施都是以良好的内控意识为保证的。然而,在当前有些单位中,具有决策职能的单位一把手内部控制理念十分缺乏,内控意识极其淡薄,对事业的发展过分重视,而对内部管理又过于轻视,甚至有的对内部控制的知识缺乏最基本了解,单纯的将内部控制看做是会计人员的事,一旦出事,就以自己不了解会计业务为由,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会计人员。完善内部控制规范还要控制好权力的行使,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然而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单位部分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足够了解,自我管理的同时却又自我监督,使得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也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将内部控制的步骤输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人为性操作可能导致的误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单位的主体业务截然不同,有时能够使用到计算机软件的工作实在具有局限性,并且缺乏技术力量的支持,日常的维护更新工作无法快速顺利完成,很难把技术手段到运用到内部控制中去。(四)环境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强。完善内控环境是内部控制规范不断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据调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大多沿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多财务却由领导负责。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尽管也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同时,这也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不仅缺少限制机制,而且外部监督力量也无法施展。
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内控意识与单位负责人。责任意识,采用有效措施激励全员参与单位负责人,在整个内控制度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一旦制定,单位负责人首先要树立“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尤其是在财务会计工作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其次,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宣传与动员,要求他们充分学习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相关规范、条例等内容,并将与相应工作部门相关的规定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落实,最终使所有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内部控制中要对每一任一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予以明确,使每个人的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从而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实现。通过每位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使得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得以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是单位全面内控、全员内控,涵盖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管理活动。(二)创新方式方法,把控重要环节。妥当凭借外部力量,主动引进外部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多方合作的方式,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同时,内部控制规范要把控主要环节,利用科室交叉、岗位职责交错、设立专门小组等形式,对涉及到单位核心经济活动建立灵便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三)构建多重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水平。第一,要强化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审计是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部分之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更要强化单位自身审计。这可以由财政部门定期和非定期检查单位重点预算项目的具体预算执行事项。针对于违反规定的情况必须追究其责任或对其进行必要处分,如此才能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进程。第二,要加强外部监督。重视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和公众这三方的外部监督力量,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滥用手中职权,危害群众利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和公务公开透明化,也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四)强化预算控制,注重人才培训与培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预算拨款,因此要强化预算控制,全面提高预算水平,在实际执行中,要以实际情形为依据,进行变更、减少或合理的追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对预算计划制定时,必须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规划与日常工作开展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资金预算的运用更加科学与合理。在进行实际的执行时,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以资金的把控为重点,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工作都能够按照预算规划进行。一部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基础或其他方面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是当今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要对业务的学习予以高度重视,使自己的知识及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补充及拓展,从而能够真正的担负起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任。如这几年针对内部控制的培训及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实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首先将全市内审人员交由审计机关进行业务培训,如经过培训后,财务、内审人员的资质仍然不达标,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调整。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审计机关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审代训”、联合审计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能够得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养,如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不定期开展业务竞赛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激发工作热情,培养责任意识。同时,又要积极引进技术人才,输入新鲜血液,促进单位新发展。而且,还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研究,举行经验交流大会,研究新制度,分析新举措,解决新问题。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顺应新经济发展态势,综合评析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状况,理解制度内涵,激励全员参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控重要环节,构建内外多重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水平,强化预算控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开展进程,确保内部控制实际效果,为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若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思考[J].建言献策.2017.
[2]黄兴仕.浅议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作者:吴军萍 单位:来宾市电化教育站
-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途径
-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