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思考

时间:2022-06-08 04:08:02

导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思考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内部控制体系,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的防范和管控,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只有制度健全、措施得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内部处理各种业务的职责和程序,不断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最大限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作为明确规定,保证事业单位财物的安全和完整,确保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在要求,是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具体要求,对于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制约滥用权力、预防腐败、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1.内部控制意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方式方法,严重影响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说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制约性太大,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内部控制工作进展缓慢。另外,事业单位中大部分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认识,只重视业务开展,但在控制监督、防范风险上不能形成全局观念,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内部各部门缺乏协调、配合,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预算上的控制,与具体专项业务没有关系等等,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财务层面上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定和完善业务、建设项目、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层面上的规章制度,缺乏系统完整的内部机构框架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流程较为简单,没有完善规范的制度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随意,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应付内控检查,往往是制度与工作程序脱离或制度内容落后于现实,没有与时俱进进行完善,制度也不符合单位的现状;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对于自己的职责了解不深,不能按照相关要求严格进行财务管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只是表面化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作用。3.内部监督未能发挥应有功效。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监督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需要完善的监督体制和专门的监督人员,这样才能对内部控制真正起到保障作用。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即使建立了监督机构,也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发现问题却难以解决问题的现状。对单位财务、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的监督,方法死板,手段单一,难以有效的达到监督目的,无法适应单位的发展,人浮于事,浪费人力物力,极大地削弱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成效。4.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匮乏。好的制度需要专业人才去实施才能发挥作用,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更是如此。随着我国社会全面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加繁重,所引起的社会效应也更加明显。但是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的专业人员,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另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往往涉及财务管理、统筹规划、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事业单位负责内部控制的人员具有专业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全局观念。5.内部控制信息化薄弱。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新事物不敏感,没有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导致无法全方位监督、控制本单位内部事务及财务运行状况,无法对各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预警。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只能运用计算机从事简单的工作,涉及较深的信息化技术便无能为力,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对内控的载体作用,未能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申请、审批纳入信息化系统,导致业务部门不知如何干,财务部门不知如何审,多依赖具体工作人员的个人判断,无法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单位领导不重视,工作人员自身又缺乏这方面意识及主动性,必然造成信息化薄弱,亟待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意识。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素质,明确内控是“一把手”工程,强化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领导者的素质、意识、能力对单位的管理起着主导作用,对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成效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应强化全体人员特别是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意识,加强专业培训,明确奖惩制度及考评制度,真正把内控工作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需要领导及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还需要正常运转的组织管理实体机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1)设置管理控制机构。事业单位应成立各种委员会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督,如设立由财务、审计人员直接参与的采购监督委员会,从申报开始,进行询价、对比、讨论分析、建议批准等,控制监督采购全过程,提高采购透明度,避免了浪费,使所购物品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2)实行岗位设置职务不兼容制度。要求避免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致使权责不清,造成控制、执行、监督三权归属一人,一人操纵办事程序,决策的任意性必然较大。只有真正实行职务不兼容,才可以有效保障组织控制正常运行。3.健全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充分建立并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发挥长效机制的关键。良好的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有效避免风险。应该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对出现问题的环节和人员,要找出问题源头并及时整改,要定期对其监督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的行为严厉批评,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曝光。另外,应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奖惩制度,对圆满完成监督工作的部门和人员适当奖励,对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部门及人员进行适当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4.提高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性。内部控制机制顺利运行的前提是具体工作人员过硬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包括对本单位的热爱度、对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能力等,还包括在此基础之上熟练的专业技术、极强的规则意识。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增强纪律性、责任感,遵纪守法。特别对单位的会计人员要严格上岗资格审查,经常性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使其能正确熟练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5.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首先,单位领导要提高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认识,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种信息设备的投入,加强本单位涉及内部控制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人员能够支撑内控软件的完整实施。其次,要逐步增加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力争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通过内控的信息化管理定期分析设定目标的偏离情况,及时得到风险预警并及时做好分析、处理、解决。最后,具体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切实应用于内部控制工作中,以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论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有效配置、服务社会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单位领导、员工提高意识共同努力。虽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目前仍不完善,但只要进一步从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人员素质的强化等方面来完善,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化落到实处,事业单位就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卿文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报,2014,(152).

[2]罗贵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5,(5).

作者:白莉 单位:营口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