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应用与提升

时间:2022-09-15 09:59:00

导语:论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应用与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应用与提升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创新,研发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2017年5月2日税务总局、财政部以及科技部联合公布的财税〔2017〕34号新政规定,将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更是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支持力度的加大。而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自上而下、共同实施的自我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之总称,其有效地制定与执行将为企业提升研发活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驾护航。因此,如何将内部控制有机地嵌入到研发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去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从而加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内部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在内控五要素的框架下,结合2016年中国各地区法院的若干知识产权案件,浅析了企业应如何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内部控制,以及重点在控制活动中的实务应用提升

关键词: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实务应用与提升

1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坚实基石

在治理结构上,董事会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高度重视研发工作,负责研发活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在充分考虑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前提下,根据研发规划和目标,科学地对重大研发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审批。在机构设置上,对研发项目进行督导和评价的技术委员会、进行全方位监督的监事会、研制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功能的研发部门各行其职,同时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并监督。

2科学的风险评估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必要依据

在对市场需求正确估计和技术变化的充分认识之前提下,一般是由企业的研发部门根据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的立项申请;在市场、技术情报收集的基础上开展可行性研究,通过市场调查、经济效益评估以及跨部门意见征询等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此外,企业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全面评估也是遵循了研发活动内部控制制衡性的基本原则。图1研发循环[实务应用与解析]甲公司是一家汽车制造业国有大型上市公司,董事会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提高与同业竞争优势,决议将在其上下游关系的零部件及配件、整车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发活动,从而充分利用公司现有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和研发资源来实现新能源应用。此项措施存在研究项目立项的风险。甲公司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科学制定研发计划,提出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重点对研发目标、方式、成本、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充分考虑突出主业,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做出是否立项的决定;并结合运用风险应对策略,通过规范流程、购买保险等手段将已识别的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内。[实务应用与解析]乙公司是一家三维引擎地图软件开发民营企业,技术含量的专业性和技术变化迅捷性的行业特点都要求乙公司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高风险:采用迭代式的开发过程等方法,是属于风险规避的应对策略;针对完全陌生领域的项目购买保险,则属于风险分担的应对策略。

3高效的控制活动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当根据研发项目的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及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3.1最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3.2不要放弃权力和超越权力-授权批准控制3.3让人信赖又不放心的控制系统-会计系统控制3.4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财产保护控制3.4.1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企业研发过程中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不仅有利于为企业研发过程中获得的智力成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还有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研发方向和途径以及为合理配置企业的技术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1)企业建立与执行研究成果验收和保护制度势在必行。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企业的研究成果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或者机构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切不可自己研发、自己验收;同时对通过验收、审查的研究成果,应当分门别类地确认为不同的知识产权进行分层管理:专利权的专有性、地域性及时间性的特点重点要求其申请手续应当及时办理;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著作权等可复制性的特点强调要求必须加强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等;同时对于记录研发过程的文件资料,应当运用计算机处理留有备份并进行加密管理;对研究成果本身的接触应通过文件批准分级授权,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实务应用]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织科研力量,对其机械机构加以改进,研制出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部件,并未及时将其技术创新成果申请专利。数月后,就在该公司新产品YQ3000-L型水平定向钻机即将上市之时,却接到了专利侵权警告书,称该技术成果已被一辞职的外聘职员以个人名义抢先申请了专利。对方要求该公司支付其专利费300万元,否则将诉讼于法院。到此时,该公司这才意识到没有及时申请专利的危害,主动与该专利的权利人联系,以支付150万元的专利许可使用费方式来获得授权使用。[解析]拥有一项受《专利法》保护的技术成果,可以防止他人模仿本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怕因本单位技术人员的“泄密”使技术成果流失。同时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依法享有专利优先权,排除被他人抄袭、抢先申请专利。本案中真正对部件从事了研发工作的某公司,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及时将技术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从而错失良机为他人抢先申请专利提供了有可乘之机;同时对于整个研发过程的文件资料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无法提供其先期投入新产品研发活动并做好生产准备的必要证据,所以只有哑巴吃黄连地接受专利权利人倒过来追究侵权责任的被动局面,为此付出惨痛代价。(2)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至关重要。研发项目的核心人员一般是指涉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研发活动等工作岗位的稀缺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该类员工的重要标准,明确落实其职责权限;同时,对控制着企业关键研发资源的员工离职的限制性规定,应当成为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研究成果归属的界定(比如职务发明)、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的细分等;此外,核心研究人员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研发文件资料,并与企业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实务应用]A公司是一家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月高薪聘请吴某作为研制左旋卡尼汀原料药及注射液、口服等制剂的核心研究人员,并与之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2015年3月A公司委托市医药管理局下属的某研究所技术开发,项目核心内容是高效萃取左旋卡尼汀原料及性能深度研发,也与之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并到相关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进行了技术开发合同的认定,作为委托方的A公司联系人为吴某;2016年3月吴某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离职,并于同年9月投资设立B公司。10月B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一项名称为“一种高效萃取左旋卡尼汀原料及相关工艺”的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为吴某,并于12月经申请公开。A公司得知后,对上述专利申请存在疑义,通过律师向法院提出诉讼,认定应为吴某的职务发明,请求判令专利申请权归A公司所有。[解析]本案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属纠纷案件,主张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的A公司依托平时内部控制的管理优势,特别是针对本公司特点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大量真实、详细的证据,对曾经担任A公司核心研发人员的吴某与该项发明创造的研发时效性、核心关联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最终法院判决:涉案发明专利申请权归A公司所有。事后A公司的律师称,就是因为该公司在研发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与严谨,使取证工作客观、高效,真正成为该公司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武器。3.4.2研发过程的管理(1)企业应当加强研发活动项目的管理制度:根据德才兼备原则合理、科学地选聘专业优秀人员,分清研发活动中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根据研发预算要求、结合研发项目进展情况,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按照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认定条件等相关政策要求,严格控制研发费用的合法、合理支出,充分享受相关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2)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项目验收和后评估制度:加强研发活动事前对立项与研究、事中对开发与保护过程的全面评估非常重要,同样建立事后验收和后评估制度也至关重要,应该重点评价研发项目后期新产品、新技术的实现情况和投资效益等,关注持续创新。[实务应用与解析]丙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在JK1000局用交换机研发项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成果开发一经成功后便立刻投入大规模生产中,结果刚上市即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采用新技术标准(数字程控)的竞争产品基本取代了旧技术(空分模拟)产品。企业应当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在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当分步推进,防止转化过于激进,应当通过试生产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3.5最难准确把握的控制-全面预算控制企业应将研发预算纳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研发预算管理组织、流程体系,保证研发预算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及时纠正研发活动中的偏差,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研发项目中,以确保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3.6用数据来优化管理的控制-运营分析控制企业要进行专门的研发费用预算执行管理分析,将各项预算费用的实际发生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对、将研发活动实际成果与研发费用预算成果进行比对,形成研发费用预算执行分析报告。3.7最容易形式主义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将研发项目的评审验收结果、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研发投入、研发过程中申请的专利数量及质量等作为具体切入点作为绩效考评控制,对研发项目做出准确的评价。

4现代的信息与沟通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

研发管理与ERP、OA系统的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对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能力以及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这两大特点,一方面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编制和调整研发费用预算;另一方面便于在研发活动开展的同时实现实时控制和多角度动态预算分析。

5严格的内部监督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有力武器

严格的内部监督应该是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的结合,对于研究与开发活动来说,主要内容包括:研发的立项、研发的验收管理、研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研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研发责任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研发文件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6结束语

众所周知,研发活动的成败往往对增加企业科技含量、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实务的应用与提升可以提高研发效率,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保证。

作者:周泽敏 单位:武汉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财务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Z].

[2]张洪艳.浅谈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的内部控制[J].财经界,2016,(20).

[3]徐丹.浅析加强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