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思路与建议
时间:2022-09-15 09:57:17
导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思路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完善、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的日常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整体竞争力。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着缺乏有效监管、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提高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发现制度漏洞、制定个性化政策、加强监管力度是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由于受细节繁琐、任务量大等因素的制约,其工作效率一直不高。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内部控制也迎来重大变革。如何顺应大数据的浪潮、加强事业单位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内部控制效率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
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制度和执行程序的制定,辅之相应的措施以规避、管控单位日常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通过深入解读该定义不难发现,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组织特色与制度特色:重视提升管理水平,强调从实际出发建设风险防控机制。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完善内部控制有助于事业单位的规范管理、提升执行力。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落后于企业单位。国务院《中央预算执行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体现了事业单位管理规范度低、风险防范能力弱等现状。参照工作报告中的意见,不断督促事业单位完善其内部控制,这对加强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提升执行力有重要作用。2、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经济平稳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其职责,避免权力输送、权钱交易等行为发生。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担任着责任主体角色。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促进了事业单位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廉政防控机制与民主决策机制的建立,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三)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每个事业单位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它们在长期运作中不断自我完善、改进,努力适应着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经济不断加速度,固有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效果却呈现边际递减而且其缺点也逐渐显露。1、缺乏有效监管手段。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是各单位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正常运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真实情况是:部分单位未设立审计岗;还有部分单位虽设立审计岗却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不论哪种情况都无法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正常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最终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实现度不高。2、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往往有很多事业单位认为内部控制由财务部门负主要责任。这种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的态度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彻底贯彻落实,而局限于财务监督方面。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内部互相推诿、应付了事。使内部控制制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3、对内部控制的预测不到位。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新政策实施、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事业单位在运营中面临着诸多变数与风险。但是很多单位仍沿用早期机制,不注重内部控制的变动管理,没有细致梳理各项业务流程,使单位整体运行面临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稳定运行。
二、基于大数据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
(一)大数据及其特征
以海量、高效、多样、真实、价值为特征的大数据,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渗透到各个业务职能领域。2014年阿里巴巴运用其庞大的信息流和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在双十一到来之前预算出用户的购买行为并提前将货物送到其附近的仓库,极大的缓解了购物节带来的快递压力,提高用户体验;德国家庭的智能电表每隔5-10分钟收集一次数据,以记录、预测用户的用电习惯,从而推断出未来几个月的用电量。因为电的供应类似期货,提前买会便宜很多。而通过这一预测,可以决定提前购买的电量,降低采购成本。除此之外,大数据在医疗、保险等领域都逐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数据对内部控制的优化
大数据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与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大数据帮助更好的发现内部控制漏洞。大数据通常可由系统自发记录得到,从而减轻人工收集的劳动量。所以,大数据有海量、高频等先天优势。正是出于其以上特点,大数据也更能反映系统漏洞。那么通过对系统高频数据的详细、跟踪分析,把握其自身规律,就能更准确的发现、修补系统漏洞。2、大数据能有效区分内部控制的个性内容。海量数据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每个类别的具体特征。在对大数据聚类的过程中把握类别特点,通过分析类别优势从而更好的区分内部控制类别。也有利于在日后工作中针对其个性化内容开展“私人定制”。3、利用大数据横向拓宽信息来源。大数据使企业在各种考核、评定中可以加入定性指标。通过非结构数据的引入、定性指标的量化,使企业考核制度更完善,除了常规财务数据外还可以涵盖事业单位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政策导向、行为心理学等等。最终实现对单位的全面监控、及时了解,保证内部控制切实有效执行。
(三)对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数据潮流,事业单位的管理改革到了关键时点,这也决定着其能否逆流而上并始终保持自身竞争力。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积极迎接、直面挑战,充分理解、利用大数据,把数据作为内部控制改革的利剑,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1、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预算控制。传统的预算决策方式通常都是先自下而上报批,而后自上而下逐层审批得到。层层审核加长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周期,随之而来的是繁琐的程序以及较差的时效性。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搭建信息平台及时公布下一年预算内容,实现信息共享。随后通过预算平台扩大信息来源,集合各部门纵向历史数据与横向行业数据修订预算目标。注意预算编制的动态性,保证预算的执行力与控制力。通过预算平台不仅简化了批复进程,也加快了信息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实现预算动态控制的有效性使其不再是空谈。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充分实现会计系统信息化,借力于完善的软件体系与电脑强大的数据库实现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督的高效性。建立软件体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财务部门内部的人员配置与责任分工。严格规定会计系统操作的各种权限,并提出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加强员工对财务系统安全的意识,做好日常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的更新与维护工作,坚决杜绝财务腐败。3、加快内部控制监督体制建设。监督体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能否有效传递,而且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一步。疏通信息流通渠道,对优化、改革内部结构、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并得以及时反馈有重要作用。其次,监督体制要关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定期与不定期审计方式并驾齐驱,及时发现、制止会计信息篡改与伪造。4、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库的发展虽然带来信息共享与整体办公效率提高。但是个人隐私泄露、企业信息被盗是随大数据而来的一大隐患。事业单位要预设信息防火墙,重视保密信息的管理,养成及时备份的习惯将信息泄露风险降到最低。数据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资产。为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不被窃取需要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维护。数据部门背负重要职责,通过对单位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及时发现财务舞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数据部门发挥着如此重要作用,所以也要对其设置监督与指导的权责部门,该部门具有数据的监督与查阅权。
三、结语
大数据已经势不可当,其与各行各业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众多新兴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思路下,很多企业都找到了发展的新台阶。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接受。不难发现在与大数据有机结合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体系、监管体系首当其冲。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入高效会计管理系统,明确权责分配与任务分工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实现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核算与监督。除此之外,还要有充分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维护财务管理系统、及时进行备份等方法都是保护财务信息安全、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东颖 单位:天津市排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封坤,穆昭.大数据时代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7,(01):10-11+33.
[2]李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分析[J].管理观察,2017,(01):96-97+101.
[3]张羽.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对策[J].财会学习,2016,(15):146.
[4]刘月芹.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0):84-85.
[5]郑英豪.大数据与企业内部控制[J].新会计,2015,(04):48-49.
-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研究
- 下一篇:论企业内部控制实务应用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