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思考

时间:2022-03-21 03:24:38

导语: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思考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创业者纷纷投入这股发展势头强劲的浪潮之中,创业型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传统企业内控控制机制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的需求,设立系统、全面、科学的风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不同视角阐述与分析了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并就如何开展内部控制的防范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回顾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极不均衡,众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依然处于“混沌阶段”或“监管合规阶段”初期,依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内控控制意志薄弱、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健全。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两级分化严重,内控普遍薄弱,缺乏系统性的最佳实践。本文深入剖析了互联网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加以探讨和分析,并从战略层面和全局高度,去提炼和总结互联网企业内控框架设计思路和策略,并且根据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未来互联网企业构建、优化和改进内控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1创业型互联网公司的特点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创业型互联公司大多由境外资金占主导地位,虽然主要的业务在国内,但出于海外上市的目的,企业往往注册在国外,从而形成红筹架构(又称“VIE架构”),大多数创业型公司会注册在保密性高、税务低、资金流通灵活的开曼群岛。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效率高、信息流动迅速等特点,加上国内创投公司大量投入资金,促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发展都必须经历:起步—融资—烧钱—达到规模点—上市经历,企业必须达到某一个规模点之后才能赢利,但往往很多创业型网络企业在达到这个规模点之前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自认为有大量资金就胡乱挥霍,最终走向倒闭、破产。因此,加大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其与企业经营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内控流程化管理能帮助企业全方位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使企业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并化解风险,而管理体制完善、财务报告完整真实的互联网上市公司能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接,也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创业型互联网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

2.1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容乐观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的奠基石,是整个内控体系的基础,但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内部控制环境状况并不乐观,诸如管理层缺乏诚信道德观,不能以身作则,从而诱发职工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的行为发生;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与授权不明确,不能分配对组织目标的协同作用;人力资源政策薄弱等,这些环境基础本身存在极大的缺陷,即使内控体系构建得再完美,也很难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真正的效果。

2.2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有待提升

从目前来看,大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仍处于查漏洞、补缺口,应对监管这个阶段,内控建设缺乏动力,仅局限于满足“合规”的要求,并不追求完善;管理者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认识仍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而致使员工不重视,许多企业没有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也没有适当的审批权限和授权机制,更加没有意识到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对防范风险、促进管理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2.3风险不确定性以及缺乏风险管理机制

在经济研究领域中风险通常被认为是由不确定性引起的,其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过去或者现在的信息没有得到完全的掌握,产生决策的不确定性。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结构没有得到完善,是大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目前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是市场机制上的根本转变,识别风险比以往变得更加困难,比如包括微信、微博等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问题,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致使无企业法识别风险与市场信息。

2.4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创业初期往往只有几人甚至几十个人组成,早期重点目标是在存活中寻求发展,流程和制度并不完善,但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渐渐进入管理者战略视野,如何在不同阶段建立对企业生存发展有效的制度和流程,如何驱动企业在竞争激烈环境中寻求稳健发展,是管理者和创始人所要面对和关注的问题。

2.5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缺少持续内部监控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监督和控制内部的实施,保证业务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而制定与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但许多创业型互联网企业缺乏内部监控或持续内控监控制度,出现贪污受贿的不良风气,以及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完整,账簿与实物不相符、对外部审计报表不重视等问题。

3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3.1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管理层应提高个人素质及专业素养,形成内部控制观念,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为员工树立正确的榜样;其次,企业需要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多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岗位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职业品德教育;再次,应建立以及优化组织结构,授权明确,责任到人;最后,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增强其独立性,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审核会计报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2提高管理者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提高公司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与理念,主张制定各类内控制度,带头学习并结合制度流程去处理业务,实现实际业务与内控控制制度相互结合。在公司日常管理中,有必要以培训授课的方式提高公司管理者以及各个部门员工对内控认识和重视制度,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完善和执行,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带动企业发展。

3.3管理机制

(1)评估风险重要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事项,要从风险频率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判别,大多数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和行业经验进行定性分析得出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级,可将风险按重要程度分为轻微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严重风险五个等级,管理者可以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2)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应在企业内部专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审计及监督职能,明确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辅助公司树立风险意识,将公司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对各部门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和意见,起到评价和鉴证的作用。(3)构建风险预警体制。创业型互联网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信息推断系统,安全高效的信息传递、分析和采集系统,为全面、动态、持续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3.4侧重不同流程和制度

创业互联网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构建内部控制流程和政策,应在企业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三个不同阶段,建立各自不同的流程和制度。在企业初创阶段,整体规模不大,可以考虑一些方便流程制度,做好内部沟通,建立愿景,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保持大家的方向和士气。流程上尽量简化,可以考虑项目管理(做好项目计划和沟通计划),需求管理(做好需求分析和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要求(做好交付件管理,保证随时能复原)。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将完成由作坊到公司的转变,是发展成长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企业应固化完善核心流程和制度,特别是关于业务相关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财务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在企业成功阶段,已经建立了完整成熟的流程体系,各部门的流程都已经显性化,实现流程的全信息化管理,在这个阶段,公司开始有了清晰的组织结构,有了各种功能业务部门,所以制度和流程将着眼于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每个部门的协调效应,企业更注重于组织流程、风险管理等流程制度的建立。值得关注的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总会认为自己比公司任何人都了解这家企业,采取较大的控制权,实行任何事务的决定权,这个误区大大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和成长,一旦控制可能抑制其他员工的创造性发挥,打击核心人员的创新热情,导致公司的发展停滞。因此,创业型互联网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制度、人、文化相结合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让公司发展得更持久,真正保障创始人利益的不是绝对控制,更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一批悉心招聘培训出来的靠谱的人,一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和透明开放有效的机制,这三者的结合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3.5实施持续监控制度

首先,创业型互联网企业需要对财务报告系统进行持续监控,以定期的方式方法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当局在履行其日常的管理活动时,监控部门会采集到内部控制系统持续运行的证据资料。对某笔业务或重大业务可以进行检查核对,反映出销售交易处理中的系统缺陷。其次,企业需要进行实物监控,将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信息与实物进行核对检验比较,定期盘点存货,检查实物与账面记录的数据信息是否一致,并对实物监控中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再次,采纳外部审计师日常提出的有关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和建议,并强化进行改正,审计师会高度重视内部控制设计的评价内控并关注测试内部控制的效果,这样就能检查出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最后,定期监控岗位职责人员有无超越自己岗位职责的行为,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是否定期开展复核控制程序、核对具体数据账目、检查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对经营管理和财务人员进行验证。

作者:乐天 单位: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钱华明.中小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张继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印象因素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5(8).

[3]宋玉贤.互联网创业导航[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4]张玉,邱胜利.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性操作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