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6篇
时间:2022-08-15 09:04:45
导语: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健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提出与实施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也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结构以及铁路局直管站段,使基层的管理模式逐渐增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只有不断地调整、发展,制定出一套属于自身的内部控制模式,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们将探讨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铁路运输企业在新形势下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组织架构,帮助企业各职能部门明确管理权限,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撤销铁路分局,路局直管站段;落实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实行多元化经营,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使企业的运行纳入良性循环,成为一个完整、坚固又充满生命力的整体,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企业制定了明确的经营目标,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内部控制制度做支撑,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科学的经营方针,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还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三)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的资产包括企业的资金、企业所购置的设备以及材料等相关的物资,这些资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资金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互相监督的体系,从而确保没有人以权谋私,牺牲企业的利益满足自身的利益。
(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规范的作用
在当前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若想长远的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企业的发展,仅依靠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约束是不现实的,只有道德约束和制度共存的情况下,才能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约束,更是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约束,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前进的带领者,若是企业领导随心所欲,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领导进行约束,让企业领导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领导的责任心,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就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顺利,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中,领导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企业的员工在对待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严谨,这样就导致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不明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关系,对此就不重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内部控制需要企业的领导以及员工一起执行,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的发展与风险是并存的,企业想要长远的发展,就应该针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规避风险的策略,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铁路运输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不全面,仅局限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忽视了其他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目前,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资风险,企业内部针对投资风险并没有制定出恰当的解决措施,这就使得铁路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
企业开展的每一项经营活动,都需要进行预算,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中开展的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可以了解企业中所拥有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使用,可以推动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铁路运输企业都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虽然在企业中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但是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这样就使得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发挥作用,预算的标准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的现象。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不断的增多,各项管理工作也逐渐变得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更是使企业的经营缺乏科学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企业领导以及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势在必行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知识讲座的方式,让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深入的了解内部控制工作,清楚地知道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这样内部控制工作才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发挥它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存在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风险,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可以顺利的度过风险,不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则会遇到阻碍,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组建专业的风险评估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财务中潜在的风险,如债权债务不明晰、导致资产流失以及对投资管理不重视致使投资失误等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风险,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作为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凭借其计划、协调、控制、激励、评价等综合管理功能,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为统筹配置企业资源、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各单位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取得的各项收入、各种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统一安排,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机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责任,科学合理地确定铁路局与站段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管理责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大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核、分析与考核。铁路运输企业的预算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人力资源和劳动工资预算等。预算编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程序,预算编制遵循全面性、目标一致、分级分类、量入为出、实事求是、保证重点、效率优先的原则,利于控制和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奖惩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与平衡、预算指标的调整和分解、预算的执行与分析、预算结果的考评与奖惩,全面加强内部控制,而且对推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范、协调、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四、结束语
铁路运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就意味着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体系的保证下,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我国铁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实力与长远发展的共识。
作者:周冰 单位: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油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
一、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要促进现代化、品牌化、人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控制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可以推进企业健康、协调的发展。
2.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强化权责约束,在管理(决策)层、执行层与监督层之间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激励约束、有效制衡的关系,把各项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一方面,一个健全的企业组织结构为企业提供了日常经营活动的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所以开展内控环境建设的关键之一就是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定位,其中内控组织就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要进一步增强内控意识。尤其是企业管理(决策)层应该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创建畅通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
二、建立全面风险评估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风险防范与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和轴心工作,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起一套相对明晰、稳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控制体系,以确促风险机制顺畅运行。具体做法包括:
1.要制定明确的企业目标,确立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即在以对相关信息(如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竞争状况、行业发展状况、企业本身各类信息等等)采集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发现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提前向决策者发出警示,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控。
2.要在风险预警系统的指导下,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外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因素,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风险。然后探索制定一些可以量化的风险控制指标(如经济风险类、信用风险类、经营风险类、流动性风险类、资本风险类等),开展风险评估。最后结合风险承受程度权衡风险与收益,寻求并确定合理、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尽全力防范控制风险。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全员参与风险防范与控制,将风险控制落实到具体人,增强风险防范与控制效果。
3.要完善制定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完善制定重大决策的内控流程是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关键,建立起面向企业管理层的内控制衡制度后,必须设计相关的关键控制流程与之配套。
4.要强化对各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在制度和流程优化之后,不管哪个关键控制点的风险量化发生偏差,都将导致最后的决策发生偏移。所以,有必要强化对各关键点环节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提高内部控制效能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程序,旨在帮助企业对致使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控制程序:
1.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不相容岗位(职务)实行严格分离。所谓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即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岗位(职务)。企业应当加以分离的岗位(职务)通常有:(1)业务授权与执行职务相分离,例如,供应商的确定与采购业务的执行;(2)业务执行与记录职务相分离,例如,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账、对账;(3)业务授权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例如采购业务与验收;(4)财产保管与记录职务相分离,例如,仓库保管员与记账员;(5)记录总账与明细账职务相分离;(6)经营责任与记账责任相分离,例如,销售业务与财务部门;(7)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职务相分离,例如,仓库保管与实物盘点;(8)对一项经济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的各个步骤也要分派给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另外还有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营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监督;在对每项经营业务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是针对某一大型业务或某项具体业务的政策决策,向经办部门或人员授予权力和责任的一种方法。授权分为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一般授权主要是针对日常业务活动的授权,主要适用于经常发生的数额较大的交易,如赊销的价格表与信用额度;特别授权是对特定经济活动的授权,它适用于管理当局认为个别交易必须经批准的情况,如对于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产重组、财务承诺、担保抵押、关联交易等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等,这种授权且保持在较高管理层手中。无论是一般授权还是特别授权,均应明确授权批准的内容(如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授权批准的责任、授权批准的程序等等)和授权批准的基本要求(如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应在规定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对授权执行进行事中检查、事后评估等等)。
3.加强预算控制。所谓预算控制,就是将组织的经营目标和资源配置予以量化,并使之实现的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以经营目标为起点来编制预算;二是预算编制应遵循投入产出、重要性控制、过程控制、执行批准、事前控制、事后考核等规则;三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四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4.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履行审计职能、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中,就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新的职责和使命。审计部门的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还应该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
5.实施内部报告控制。为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应反映部门(个人)经管责任,符合“例外”管理要求,报告形式和内容应简明易懂,并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内部报告要根据管理层次设计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简,通常高层管理者报告间隔时间长,内容从重、从简,反之则报告间隔短,内容从全、从详。常用的内部报告有以下几种:(1)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表、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2)经营分析报告;(3)费用分析报告;(4)资产分析报告;(5)投资分析报告;(6)财务分析报告等。
6.抓好员工素质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各项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度、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只有人才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和灵魂。因此,强调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总之,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结合实际,不断深入研究,寻找并建立起适合自身的最佳体系,才能实现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的目标。
作者:李占杰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第三篇:县级供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探讨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涉及实物资产、收支费用、成本控制、货币资金、销售采购等多项经济业务,整个过程中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为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会计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岗位,使其履行好各自职责。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强化内控的规范性。
二、突出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用性
1.确保货币资金安全完整。加强授权批准制度管理,有关机构彼此间互相制约,禁止出现一方权力独霸的局面。工作人员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为避免出现问题,尽量定期互换岗位。审批人按照程序办事,不得超出自己权力范围。经办人员一旦发现审批人有不正当行为,可拒绝办理。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时,应制定严格的程序,通常要经历计划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和办理支付四个步骤。如果办理的业务比较重要,或办理资金数额较大,则应集体决策审批,并严厉实施责任制。在校核中一旦发现漏洞,需及时查明原因。印章分开管理,不得出现一人保管多枚印章的情况。
2.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实行责任制,加强实物管理,做好实物的验收、领用、保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用和归还、处置有严格的程序,减少物资丢失、损坏的几率。采购人员道德素质良好,不投机取巧或弄虚作假。采购、付款环节由不同的人员办理。审批人员结合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审批。实物资产控制多经历“申请、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的过程,确保每一环节的科学性,并做好相关记录。
3.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稳定运行。明确划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办理业务时至少有两个人,以便互相监督。出纳、稽核人员各司其职,其他诸如账目费用记录、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都要分开进行,不能出现一人全管的现象。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的编制,禁止越权去管理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出纳人员以管理货币资金为主,不得参与财会报表、账簿管理等工作。出纳与核算人员应积极配合,一旦发现账款有问题,需核对记录,尽快查明原因。仓管与物资核对人员也应配合,每个月对物资的收发量进行核对,若误差较大,应尽快调查。
三、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组织体系
职责划分很重要,因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明确划分各自责任,将一个业务的各个环节分给不同的人,以实现彼此间的监督制约,减少违法操作的发生率。
1.不同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岗位不同,职务也不同,但彼此间联系紧密,任何一方出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其他部门。可分为审批部门、办理部门、记录部门、管理部门、校核部门等。在设置岗位时应突出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会计人员应持有上岗资格证,并经过培训锻炼其良好的道德素质。以一人一岗制为主,部分特殊岗位可以一岗多职。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合理安排各个岗位,如成本管理、纳税管理、审核、财务报表等。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十分关键,需提高整支队伍的综合素质,锻炼各自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并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在授权批准方面,要明确自身责任,熟悉工作程序,了解权力所触及的范围。管理者行使职权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不得超出授权范围,同时还应承担责任。经办人员同样如此,不得有任何逾越;在凭证记录方面,需确保资料和证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否则会影响交易效果。如发票记录着交易金额,如果丢失,可能无法证明交易金额的真实性。建立健全真实的凭证记录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在财产保全控制方面,为保证财产安全,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与财产直接接触。同时还应做好财产记录,定期盘点、核对账目;在风险控制方面,应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提前分析潜在的风险,做出准确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自动发出风险报警,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在独立稽核方面,应由其他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验证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借以验证其所记录金额的正确性,从而降低风险。
四、加大执行力度,将各项制度落实
1.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管理的重点转向财务会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形成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2.实现资金流、物流过程的闭环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对资金流、物流过程中的监控,包括有计划地筹集资金、调配物资,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加强事后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避风险,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增强内部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运用财务电算化核算系统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数据输入输出、文件存储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建立完善内部报告制度,以增强内部信息管理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安全性。
六、结束语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尤为重要,需加强重视。为确保财务安全,需做好会计内控工作。由于财务管理较为复杂,且容易出现不正当的行为,必须制定适宜的制度加以约束,并积极将其落实。
作者:李群 单位:国网袁州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我国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推进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理解和使用,尤其是央企,作为执行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排头兵,与其他非央企上市公司一起,成为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的最快实践者,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央企自身而言,随着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以及有节奏地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各大央企也逐渐感受到内部控制工作的“乐趣”和“价值”,企业治理结构逐渐完善,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有所加强,内部控制的效率及效益逐渐显现。然而在看到内部控制工作在央企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目前,各大央企内部控制推进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呈现出“起步早、推进慢、推进效率和效益偏低”的特点。在很多央企单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更多是基于外部合规要求,其自发意识和内在积极性不足,加上员工对“规则约束”的天然排斥,导致很多央企的内部控制工作虽然起步很早,但进程缓慢。同时,由于央企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实践经验积累还不够,导致企业既过于依靠外脑,但同时又不得不投入很多资源参与内部控制合规建设,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效率和效益不尽如人意。
2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内部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主体。笔者尝试从五要素层面分析央企的内部控制问题。
2.1控制环境待优化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有效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央企因为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治理结构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不平衡,导致内部制衡因素缺乏或不足。同时,尚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有些央企的风险意识仍非常缺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建立和实施。
2.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未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持续监督4个层面。但目前,很多央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起始于国资委对央企每年报送《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要求,不少央企的风险评估工作仅限于报告层面,未实现风险的闭环和落地。有的央企还呈现出风险辨识不详实、风险评价不扎实、风险报告不真实、风险应对不落实以及风险监督缺失的状况,风险管理机制严重不健全。追溯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意识不到位,同时又缺乏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再加上风险应对能力的不足,最终呈现出“不想做、没办法做、不知道怎么做”的状况。
2.3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
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是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各央企在政府监管要求下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但截止目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问题仍普遍存在,并成为央企内部控制报告对外披露的最主要问题。比如制度缺失,公司员工凭“经验”工作;制度与制度交叉、重叠、冲突,执行困难;制度内容规定不合理,使用者无法执行;制度宣贯不到位,员工难以形成统一理解,执行情况各异;流程不明确、不完整、不清晰以及低效率等,以致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存在较大缺陷。同时,很多单位尚未建立执行监控机制,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严重,致使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2.4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在央企中,无论纵向信息流还是横向信息流都存在流通不畅的情形。因为信息汇报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加上国有企业内部固有的“政治色彩”,导致信息的流转十分困难,组织单元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同时,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有些企业虽然掌握了很多有用信息,但未进行有效利用、深度挖掘,以至于有价值的信息并未发挥出作用,这既可能贻误商机,也可能导致相关风险无法得到及时规避。
2.5内部监督力度偏弱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设计上,而且体现在执行上。执行是否有效,需要靠企业内部独立、专业的监督机构予以监督。目前,一些央企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审计职能的履行有待进一步强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源配置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更多偏向传统审计,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工作开展力度有待加强。
3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推进建议
3.1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内部环境
意识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先导,央企必须重视意识培养工作,将内部控制理念与风险管理意识和企业经营相结合,并融入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内部控制工作属于一把手工程,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率先垂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约束自身行为。其次,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文化的宣贯与培训。通过多种宣传渠道或方式,将内部控制文化理念植入每位员工心中。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企业保驾护航、创造价值的能力。
3.2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推动风险闭环管理
只有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逐步落实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的风险才能真正得到识别和有效控制。风险评估不是目的,不应停留在报告层面。央企要充分利用好风险评估的机会,组织人员认真、扎实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获取真实的风险评估结果。针对评估出来的重大风险,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团队,研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并通过工作计划和日常经营管理行为,把这些策略和措施分解部署下去。同时,还要跟踪风险管理的效果,努力实现风险的闭环管理。
3.3完善控制制度,加强执行监督
虽然现在央企制度体系日趋健全,但距离真正的“依法治企”还有一定距离。央企作为我国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避免制度缺失,制度内容交叉、重叠和冲突,控制标准不合理,流程效率低下等情况。同时,要建立控制制度的定期评价、修订机制,保证其适用性,确保控制体系的设计有效性。此外,还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3.4优化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信息沟通能力
第一,央企需要优化现有的信息汇报机制。可将信息按照类型、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信息流转程序,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第二,创造平等沟通的氛围,促进有价值的信息流动。沟通是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关键。企业必须妥善进行内外部信息沟通,保护并促进沟通质量的提升。第三,有效利用信息。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的搜集与储备,同时筛选信息的质量,分析、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未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将是企业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信息与沟通作为最易被忽视的内部控制要素,在未来将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3.5完善内控监督体系,持续进行内部监督为确保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执行有效性,企业必须健全并落实监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职能,不断提升内部监督力度。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内部监督组织职能与资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对审计职能的认识,扩大审计职能的外延。根据目前我国央企的现实情况,还要尤其关注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问题,净化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和监督的土壤,确保内部审计职能履行的独立性、客观性。
4结语
当前,我国央企面临着更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更恶劣的舆论环境、更残酷的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更艰苦的发展任务。如何控制风险,化危为机,是央企乃至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央企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持续优化内部控制各个要素,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彦 单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第五篇: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电企内部控制上的问题
(一)政策上
我们国家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虽然近年来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体系整体上看来,还不够完善。随着西方企业的传入,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经营也越来越面临大的挑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企业内部股权问题上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经济迅猛发展,电企的作用不可磨灭。然而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电企的发展却显得滞后。这与电力企业的奖惩不严、政策规范偏颇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内部控制不到位也是很主要的因素。
(二)人才培养方面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竞争往往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许多地方电企存在着观念落后、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有些电力企业管理层在战略意识上不够重视,有时只是注重短期利益,由此错过了内部控制的长远发展。有时管理层只是将内部控制当成了查错、防作弊的工具。而且,内部控制实施目标也不够明确。而内部控制的真正有效利用在于权力制衡、优化企业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合理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电企的长远发展需要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好的实施。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却过于重视理论,缺乏实际经验,由此而限制了电企的发展。
(三)制度因素
制度是使一个企业的各种规范能够有效执行的良好保障。由于电企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不力,从而陷入人员分离不到位、决策无标准的怪圈。当企业自身出问题时,没有制度可查,也没有制度可以依据,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够得当。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各节点反馈不及时,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也是在组织上出现的问题。
(四)企业宣传力度问题
电企作为大型国企,电企的各个部门一应俱全,而在众多部门当中,宣传部门是重中之重。宣传部门起着宣传电力企业文化、传达政策等作用。电企的口号“地球一小时”,最终却只是成了口号。知道的人非常少,执行上也是很不到位。在企业方面,节省电力资源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而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电企的宣传口号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内部控制的实践中,我们知道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资产及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管控,从而提高企业运行,以保证企业长远发展。而供电企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国家作为供电企业的最大股东,对电力企业有着殷勤的期待。因此电企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可小觑。电企内部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电企作为国有企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面也已经提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电企的资产中,国家资产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国家每年向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许多大型国企注入资金,作为电企的股东,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求电企在经济发展和管理上有所进步。因此,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上,国家设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而电企的内部控制在完成这些指标过程中起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电企的内部控制对于防止企业资源浪费,避免经济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二)有助于电企在新型经济条件下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全球化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2000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对于电力企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电企的发展需要。自此,电企完善内部控制作用,以加快企业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从而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现代化企业对电力企业的必然要求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对我国的国有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较好较快发展,同时对企业的自身约束和激励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表明,没有制度的约束,会造成经济犯罪高发。因此,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经济犯罪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电企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对电力企业进行结构改革
国家“十五”规划指出,国家要逐渐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现象,通过自由市场竞争来实现电企在产权方面的改革。因此,电企应该对产权进行改革,明确企业所有者。改变电企现状,从而促使有效制度的建立。此外,电力企业应明确公司为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让电力企业各司其职,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电企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着坚实的后盾,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电企的发展不应该但但仅限于眼前,而应该考虑长远方面的发展。通过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自身做大做强。如今,市场份额已经越做越小,单纯依靠规模已经行不通了。电力企业自身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内控体系进行良好完善,在执行上也需要加大力度。电企自身内控核心不仅仅包括规范,还应该涉及到一系列指标,以及完善和监督等措施,从而保障电力企业自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电企在防范风险方面,还需要树立防范风险意识。这需要企业自身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电力企业还要进行企业的经常性检查,从而确保风险防范意识文化在整个行业的渗透。
(三)加强企业自身有效监督
在一个企业当中,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对个人的职务、任务的全方位了解,同样对组织上的有效沟通也非常重要。电企要完善并加强内部控制,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从而能够保证才、管理等方面信息能及时到达员工的手中。类似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引用,来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加强自身内外监督,强化常规管理,建立有效责任制等等,从而保障监督和信息的有效实施和利用。
四、结束语
电企的长远发展靠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讲,则可能会不利于企业发展,例如像企业的经济方面、管理方面等等。所以当电力企业内控不足时,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则变得特别重要。本文从电企自身问题、内部控制改善措施入手,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规划,以期待我国电力企业能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果继桐 单位: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第六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善建议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思想上不重视,缺乏管理人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思想上缺乏充分的认识,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对其研究较晚,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够成熟,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内控制度缺乏充分的认识,一些管理者将内部控制简单地等同于内部监督,大多数的员工则将内部控制理解成是对企业的各种制度和文件进行的一种控制,思想上对内控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建立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2、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不同,它是由政府授予经营权并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现代的经营体制下,国有企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其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内控制度的有效进行,在建立、实施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企业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监管不严,信息失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应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国有企业在管理企业财务时,为了从账面上完成相关的指标任务,一些企业通过让会计对账目进行相关的处理,从数字上做文章,从而达到完成指标任务的目的,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
二、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员工建设。通过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让其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全过程的管理之中,没有谁能够独立于控制系统之外,营造良好的执行和贯彻内控制度的氛围和环境。思想上的重视是前提,在真正实施内控管理时,还需要一批精通管理的人才,因此,应不断加强国企内部员工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及时引进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人才,多途径地为员工提供各种职业培训和技术讲座,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企业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国有企业为了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经营的状况制定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时,坚决杜绝为了完成账面上相关的指标任务,而让会计对账目进行相关的处理的情况,防止财务会计在数字上做文章,达到完成指标任务的目的。企业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财务监督制度,对企业相关财务实行集中管理,进行统一的审核,从根本上确保财务管理的真实可靠和完整性,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强化内部审计地位,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国有企业在设置内部机构、配备人员和安排工作时,应体现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将内部审计科学有效地采用外包方式,更好地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价。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要分支,更有利于保证其独立性,因此,企业应将审计机构作为董事会的下设机构,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与企业的经理层分开,这样便于董事会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避免发生政企合一、权责不明的情况。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关乎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运,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国有企业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市场地位,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下,应不断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根本上推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白晓玉 单位: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风险论文
- 下一篇:房地产业内部控制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