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论文6篇

时间:2022-08-07 09:18:01

导语: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企业内部控制论文6篇

第一篇

一、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的内涵及目标

1.内部会计控制概述。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约束控制、调整评价的举措,能够有效地促进经营理念的落实,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数据准确,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2.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建筑企业建设项目投资大,生产地域跨度较大且较为分散,建设周期长,会计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建筑企业内部的规范性措施,其目标首先体现在保障企业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上。二是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建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支持。第三,要消除建筑企业内部会计上存在的隐患,及时填补管理漏洞,保障建筑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第四,保障建筑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资料的合法性,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意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这种重视性的缺失尤其表现在领导人身上,在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得不到切实的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不佳。第二,个别的建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利益需求,搞起了内部人控制,在管理过程中相互串通,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约束作用,无法真正发挥效力。第三,如今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极大,在经济利益的追求下,许多企业往往出现片面重视业务发展的问题,导致内部会计控制的弱化。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实际管理上看,很多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制度的系统性、完备性及科学性不足。首先,在内容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范围较为狭隘,出现猛抓几点放松全局的问题,内容较为零散,系统性不足。第二,有的建筑企业受利益驱动,对经营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对管理的重视,忽略了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设。第三,建筑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偏向事后控制,往往在内部管理系统中充当堵塞惩处角色,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较高,事前分析及事中控制不足,缺乏科学性。

3.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内部审计是约束建筑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许多建筑企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内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是对自身自主经营权的影响,忽略了内部审计在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随意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撤并,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盲目精简;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在同一个环境中办公;会计人员兼任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向经理负责,不向董事会负责等。这些现象使得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难以保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监督及控制职能得不到发挥,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力量。

4.会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对内部会计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建筑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并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同时,有的建筑企业对会计队伍的素质并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聘用业务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作会计;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在编会计人员无法适应现代建筑企业的新要求;企业中某些会计人员的法律道德意识不足,无法对不正之风抗争,甚至与违法乱纪者同谋等。建筑企业会计队伍素质不高会直接影响到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造成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

三、强化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转变观念是建筑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在强化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强化领导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性认识,从上到下地推动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保障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第二,要提高建筑企业总会计师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提高总会计师的法律观念,从而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协调,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效率。第三,要转变内部财会工作人员的观念,改变财会人员只负责会计核算的传统意识,财务部门不仅要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作为首要工作任务之一,还应该主动向内部工作人员宣传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只有将建筑企业内部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提高了,内部控制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才能使员工从被动控制由主动控制转变。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建筑企业要按照《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的要求,保障内部会计控制的合法合规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要按照制衡原则,明确建筑企业内各人员、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第二,要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对岗位设置进行优化,保障控制监督体系的权威性,可设会计记录、财务稽核、业务主办等岗位,实现会计权力的分离。第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预算结果分析、预算差异控制等操作办法,防止施工过程中的超预算、少预算等问题,避免因预算疏漏致使项目工程建设受阻。第四,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按照建筑企业项目流程,设置风险关键点,例如材料采购、甲供材料发票、合同管理等。

3.强化审计职能。首先,要强化对工程项目成本及项目效益的审计,对工程项目经济活动进行梳理,及时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工程管理进行改进。第二,要强化对工程目标的管理,充分发掘出项目潜在效益,并在项目过程中对资金节流点进行分析,提高企业效益。第三,要对项目经理实行严格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防止权力滥用,杜绝项目短期投机行为,避免离任责任落空,防范腐败。第四,要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保障企业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完整。

4.强化会计队伍素质建设。首先,在人才吸纳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提高人才选拔标准,严格进入机制,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第二,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在编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的环境适应能力。第三,要强化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道德意识,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5.强化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内部会计信息控制系统建设的认识,建立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审查、监督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第二,采用模块化设计,对不同区域、地点的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控制,既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也要建立独立模块。第三,要强化系统安全建设,一方面,可以设置操作日志及异常报警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购软件提高安全性能。第四,要配备专业的会计工作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录入操作,并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扩大内部会计信息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作者:田瑞晓 单位:洛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ERP与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关系

ERP作为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效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高度集中、信息技术成熟的环境,整合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使各要素发生了变化。

1.对内部环境的影响

随着ERP系统在建筑企业的推广和应用,增加了部门间的联系,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领导可以通过ERP系统掌握企业的情况,减少了组织内部的层级,解决组织结构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使企业的组织结构逐渐扁平化、合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RP的应用,增加了系统授权,如系统的登录授权、业务审批权等,完善了授权体系;增加了ERP系统操作、维护人员,扩大了人员的范围,对员工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提出要求。同时,ERP强调部门间相互配合,人员关系密切,与利于营造诚实,团结的文化氛围。

2.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ERP的实施,为建筑企业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收集和处理大量的财务风险数据、进行集成风险识别和评估模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然而,ERP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信息的共享性使企业产生了新的风险,如ERP程序本身可能存在错误而不易被发现,或由于授权系统的缺陷造成的信息风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3.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在ERP系统下,会计内控不再仅对会计人员进行控制,更是人机共同控制,主要进行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增加了会计内部控制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大部分的会计控制,控制方式由原来手工控制转变为自动化控制,从而强化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等功能,为高效的实现控制目标提供支持。在业绩评价方面,ERP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及时、准确的进行业绩评价,但是在实物控制方面,ERP不仅不能很好的提供支持反而增加了实物控制的内容。

二、ERP下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适应性

ERP的运用,加快了会计信息化,使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但是弱化了职责分工、岗位分离制,增加了新的风险等,对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方法、制度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原有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无法适应企业ERP的需要。

2.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受到危险

授权方式的改变增加了系统受到非法访问等可能性,同时ERP系统为会计信息不留痕迹的修改、伪造和舞弊提供技术支持,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会计信息保存载体由纸质变为电质或磁质,磁性、电子介质具有不稳定性、易改性等特点,使信息十分脆弱,受保存环境、管理者意图等影响,增加了会计信息不完整和失真的风险。

三、优化ERP下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

1.重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会计信息化浪潮下,使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要素发生改变,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很好的满足新环境的要求,因此企业应遵循全面性、整体性、成本效益性等原则,参照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构建一个适应ERP环境的三维立体会计内部控制框架,从而更好的实现全面的管理。

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增加了企业风险的种类和扩大了风险的影响程度,因此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一方面,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能够提前预至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企业可以运用ERP系统内的预设指标,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ERP的实施,使信息载体由纸质变为磁质,这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提出要求。建筑企业应对会计信息进行专门管理,设置会计档案管理岗位,制定相关制度,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定时定期备份会计信息,还要根据规定将会计信息打印成纸质,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管,以备日后所需。对于用磁质保存的档案进行双重备份,同时对其定期检查。对于资料的借阅等要依照管理制度进行,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综上所述,ERP的实施改变了企业控制观,扩大了会计内控的范围等,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建筑企业应该重新构建一个适应ERP环境的会计内部控制框架,使ERP与会计内部控制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效果,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毛元青 刘秋云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三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征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特征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流动性特征以及产品的固定性特征和生产的分散性特征、施工技术的复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等特征方面。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的有着严格的施工顺序,从而使得生产者和生产工具都有着流动性特征,要从一个施工工序到另一个施工工序,还要从一个施工工地到另一个施工工地。不仅如此,在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体现,建筑施工常是伴随着多种工种配合作业以及多单位的交叉施工,而在建筑施工的材料和物资上也比较多样,所以这一特征就对建筑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所以就要在内部控制上得到有效加强,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对整个生产运营活动有着积极作用,并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能对施工的薄弱环节有可能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对其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化,在各环节以及部门的监控下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还有就是在组织形式以及机构的设置上没有将科学合理性得到充分体现。另外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层面也有着较多的问题,例如项目风险评价基础的不健全以及有效价格风险评价机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健全等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另外就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的体现,内部控制的政出多门现象比较严重,在实际的控制力方面也较为乏力,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以及有章不循的现象。而在信息沟通层面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沟通的重视度不够,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信息的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并在信息化的程度上较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是体现在缺少科学的监督评价以及纠正体系,虽然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有审计部门,而这一职能部门在相应的人员配置上比较少,并且在整体素质层面也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另外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多是以合规性以及事后检查为主,这些都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而真正的监督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制度上没能够得到及时的修改,还有就是在纠正制度方面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完善,所以就使得内控的效果没有得到最佳的呈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能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突出重点原则以及适应性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等,在此基础上要能够将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有效加强,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加强对自身企业的发展认识。另外要能够将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进一步的细化并提高其执行力度,加强组织规划控制,这就需要进行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以及对不兼容制度进一步推行。还有就是在授权批准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授权批准体系的构建上要得到有效加强,将授权批准的范围以及层次和责任、程序都都要结合实际进行完善。而在全面预算控制方面,要将几个重要的环节得到有效完善,主要就是预算体系的构建和编制审定、考核等,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财产控制要得到有效加强,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重点是对审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进行的控制,所以要能进行构建财产定期盘查制度,由此就能有效看出对财产的使用情况,从而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相关的制度加以完善,防止无关的人员接触财产物资。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信息控制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的跨度上较大以及对资金的使用规模也较大,所以在信息的控制上就需要进行加强,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减少施工企业内部人为控制所造成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建筑施工的内部控制起到作用。还要能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对风险预警机制以及评估机制等都要能完善构建。并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以及事后监督工作得以有效完善强化,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对管理层来提出问题的完善改进的建议,这样才能有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是动态持续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具体的监督实施要能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对日常工作当中判断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执行情况的信息,并要对反映施工企业的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对,尤其是对财务系数数据和实物资产加以定期核对。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层面是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对内部审计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真实性的测试和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在管理审计控制方面以及会计审计控制上都要能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要健全及完善企业的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职工的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也要能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对内部控制的效率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企业在对自身文化培养过程中要避免只注重内部及短期的企业文化培养,要能将健康文化环境得以有效保持,将道德标准在实际的沟通中得以落实,这样就能够使得职工间相互的影响,从而对多元化方向的发展起到重要抑制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能紧密的和实际相结合,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只有在保障内部控制有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促进建筑企业的进步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有着重要性,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作者:赵鸿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第四篇

一、建筑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项目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不十分规范,使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制度建筑和制约机制尚不完善,行业间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有的招标方甚至凭借发包方的有利地位,迫使施工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使其应得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建筑公司在工程项目投标的同时要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投标是取得工程承包权的重要途径,投标过程就中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在项目投标过程中经常要承担着投标的风险,但当项目不能中标时,在投标过程的费用却是无法得到补偿的。在项目投标上,公司每年付出的费用都是不小的数字。同时,项目投标还要承受报价失误的风险,如果工程报价过高,会面临不能中标的风险,工程报价过低,则又会面临亏本的风险。工程投标竞争,说到底是承包工程价格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而价格竞争主要体现在工程总造价的让利、开办费让利、技术措施费让利、材料中准价让利、定额利润率让利、一类工程、二类收费或者承担应由建筑单位支付的费用等,让利的平均幅度高达工程造价的5.12%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建筑公司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投标时,只是简单地根据以往的价格作为报价依据,不能综合评价业主的信誉、项目资金情况、价格变动趋势、工期延长等等方面的因素,因而造成许多项目投标时认为会赚钱,但项目结束后赔钱的状况。

2.项目成本控制不规范。建筑公司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管理,项目部在施工生产和队伍素质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毋容置疑的是,只管干活、不管算账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有的项目部只管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近两年来,在考核项目部的指标时,把重点放在了生产任务完成上,降低了对施工质量、效益的考核,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许多问题。

3.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由于建筑业行业的生产特性,工程项目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工程项目分散且时间相对不长,工程项目复杂多变,而建筑公司管理层的部门众多,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管理部门与项目之间的传递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项目处理技术落后、信息传递不畅,致使管理者和员工不能明确内部控制程序中的任务和责任,影响其行动的有效性。作为建筑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了解、熟悉、掌握信息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和急需的基本功。目前,建筑公司在工程项目中还尚未使用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项目管理不能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阻碍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4.内部监督作用弱化。目前,建筑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尚未发挥有效的作用,虽然也设置了审计部门,但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且人员偏少,素质也不高,向部门领导负责。这样的审计部门虽然可以查处项目上存在的问题,但对于领导层面存在的问题就无从下手了,说到底,还是谁领导谁的问题。再者,内部审计多以合规性和事后检查为主,很少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评估,也不能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和修改制度上的缺陷。另一方面,缺乏一套纠正制度缺陷和违规行为的措施,对发现的问题不能严格处理,制度难以改进,致使错误屡查屡犯,达不到应有的内控效果。

二、建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策

1.相互牵制与协调配合的原则。相互牵制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就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说,相互牵制必须考虑横向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从横向关系来讲,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制约;从纵向关系来讲,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协调配合的原则是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协调配合原则,是对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求避免只管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地进行。在内部控制中相互牵制是基础,协调配合是升华。

2.程式定位与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公司内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职、责、利相结合。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奖罚,以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也就是说,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控制措施。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一般来讲,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而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

3.整体系统与分部建设相结合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覆盖公司各业务和部门,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也就是说,各项导致要素和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地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系统,而且这个整体系统还要求各子系统的具体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总目标。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构建中,还应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内部控制分部建筑。在建筑公司中,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最薄弱、最严重的问题和环节,先从健全组织结构、加强员工素质建筑、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入手,首先做到组织机构合理、责权分配明确、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成本收益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4.加强风险评估。当今社会经济风云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内外各种风险。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使企业增强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必须对其所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清主要风险和次要风险、可以通过适当的行为来避免或分散的风险以及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风险,并据此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对策。风险评估一般须经过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确定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开展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当企业偏离正常状态时报告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危机,通过分析造成该状态的原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预警系统一般包括专门的机构或人员、预警指标体系、相关的信息及传递、指标的分析处理等。

5.加强信息与沟通。任何控制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信息利用和处理基础之上的,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事情,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应该重视对信息系统的建筑和完善,以保证组织内的信息能够及时前面地被采集、传输、处理、反馈。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要将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以便管理者对已达到的目标水平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这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如何,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指令的正确性和纠偏措施的有用性。因此,企业必须设计和维护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要素,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胡宏阳 单位: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和分析机制

在预算的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预算的执行缺乏力度。例如,在定额经费的预算执行中出现超支现象;劳务费、接待费超支;对专用建筑材料费的使用缺乏严格的限制。

2.全面预算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沟通与协调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环境不同、管理者能力不同、自然因素不同等造成各项目的执行效果各不相同,对企业全面预算指标的完成影响极大。虽然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但会出现“执行不执行预算相差不大”的现象,也有一些部门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只要按照企业的规定执行即可。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的执行浮于表面,起不到指导作用。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中存在多项风险

(1)税收风险。税收与发票问题紧密相连,建筑施工企业在未实施营改增的情况下,会收到一些不合法的发票;在营改增之后,可能会出现用于抵扣的进项额较少的现象。(2)合同风险。以能接到项目为目标,在招标过程中急于承包工程,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面临很大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中途修改设计图的现象,出现了合同没有同步变更或补充不及时的现象,尤其在最后的结算阶段,合同双方容易发生纠纷。(3)垫资风险。目前许多工程项目出现垫资施工,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作有很大程度的损害。垫资施工的弊端是占用了企业中很大数目的生产资金,财务支出量瞬间增大,使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轮的投标,垫资导致的财务风险由此形成;另一个弊端是使企业回收工程款时的难度系数大增。

2.资金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关系

目前,很多大型施工企业已经采取了资金集中管控的措施,但是仍无法避免出现债权债务关系。例如,无法实现对资金信息的动态掌控,这不仅为资金安全埋下隐患,更为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另外,在债权债务的管理中也存在较大问题,首先,由于不能及时完成账款的结算而造成应收账款越积越多;其次,业主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拖欠款项,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第三、目前,业主方普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履约保函及相关的各种保险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一般前期投入较大,而资金回收相对滞后。

3.会计核算信息未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业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核算主要集中在事后核算与监督方面,由于会计核算不及时、各种票据的传递不及时,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经常滞后,企业业务的真实情况不能得以及时反映。

二、建筑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1.加强预算监督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形成“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门是预算的一级主体,相应的项目经理就为第一责任人,而各部门二级责任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预算指标的直接控制者。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在项目部门的各预算主体之间采取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形式。同时,对于企业中的重点支出和重大项目的预算安排和资金的使用必须明确对其的审查要求,重点审大支出与投资建设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和必要。

2.改进编制办法、优化编制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强化分析机制。从最基层的项目部开始,自下而上逐级编报。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采用滚动的编制方法,即:逐月、逐季进行编制,对于预算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修正,以此来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执行。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审核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年度计划逐项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在每月末要将项目实际情况和预算进度对比,及时调整,将全年度的计划任务再年度内合理安排。另外,个项目经理应不断优化施工的方案与供需,保证预算指标的完成。

3.严格激励机制,加强宣传力度、形成企业文化理念。企业需要制定明确和固定的奖罚制度,在充分融合责权利关系的同时,按照最后的审计结果进行奖惩,一定要注意奖惩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一定要保证其固定性与完整性。不能因为奖励多了就不舍得发放,也不能由于处罚多了就舍不得惩罚。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可以通过“以点带片、以片带面”循序渐进的过程推进。另外,全面预算涉及到的是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应将其纳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岗位职责中,使其明确自己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目标。

(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对于经营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企业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监控指标,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现有超过财务指标风险警戒线的情况应立即分析原因,并找出应对的策略上报企业的领导层,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作者:申娟 单位: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

施工企业作为经营型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效率和制度执行效果是衡量其经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和监督手段,在制定之初就被赋予了明确的职责。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内部控制的概念,并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把握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依据财政部所颁发的关于内部控制及审计风险相关文件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在某单位或企业的内部,为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依据自身状况所制定并实施的相关的控制方法、控制措施及控制程序等。建立科学规范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人员管理,约束企业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在内部控制的概念中,内部控制的主要职责和作用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以实际监督来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满足实际需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目的。为此,在理解内部控制概念时,我们要重点分析其监督作用,并将其监督作用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职责来看待,保证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所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应将重点放在其监督职能上。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是施工企业建立及运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施工企业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这是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运行的基础。施工企业的内部监控,是指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督措施,就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评估,以便提高企业发展速度。从当前内部控制的实行来看,内部控制要想得到有效实行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源头上入手,应根据企业实际监理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还要从施工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等方面进行细化,使内部控制成为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推行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企业在整个架构上予以支持。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实行内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在施工企业中得到有效实行,我们应对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发展实际,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目前来看,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思路应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施工企业应明确内部控制重要作用和意义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取得的效果来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积极影响,施工企业在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内部控制的职责和作用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并将内部控制作为促进施工企业发展,满足施工企业需要的重要手段来看待。所以,只有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才能保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

(二)施工企业应将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来看待

内部控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不但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当前内部控制在施工企业中的发展来看,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内部控制,不但是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不断发展的关键手段。为此,在施工企业中,要将内部控制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来看待,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全面有效的推进。

(三)施工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监督作用的发挥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主要的监督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积极的监督,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监督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在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行过程中,对其监督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施工企业实际,重点做好监督作用的发挥,使内部控制能够成为加强施工企业管理效果和管理手段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认识,施工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

(四)施工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效

考虑到内部控制对施工企业的重要促进和带动作用,内部控制应在施工企业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推动和实行。基于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效,并从施工企业的内部发展出发,重点探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使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达到理想效果,进而满足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的实效。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

从施工企业的管理实际出发,要想保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全面推行。综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经验,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施工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推行内部控制之前,需要根据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从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入手,积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能够有有利的环境作为保障。从当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来看,内部控制对管理环境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做好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这一有力措施得到全面实行。由此可见,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应从管理环境的建立和优化入手。

(二)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工程项目的影响,经营管理存在一定风险是正常的。为了保证经营管理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使内部控制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施工企业应在内部控制推行过程中,积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并结合施工企业现存的风险,使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保证施工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使风险防范能够更好的为内部控制服务。

(三)施工企业应积极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施工企业中,内控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推行的关键。考虑到内控人员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施工企业应对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内控人员工作细则和考核指标,保证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并逐渐满足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提高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促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施工企业应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进,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种手段就能取得实效的。结合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只有积极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将内部控制系统化、规模化和流程化,才能保证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要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施工企业中做好配套工作,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全面推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施工企业中推行内部控制不但是提高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证施工企业取得积极效益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对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概念、原则以及整体思路和发展方法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作者:卢利民 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