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时间:2022-06-05 08:38:44

导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弱,存在舞弊风险

行政单位的业务单一,没有必要进行规范的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不重要。以为不从事非法业务,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及时与领导沟通,就没有必要在去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了。还有些领导把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员工的一种手段,认为只要普通职业遵守就可以了,领导不受内部控制制约,因此,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控制管理层,管理层的舞弊行为也难以被约束。在行政单位内部监督上,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或者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最后的内部控制评价缺乏可信性。而行政单位外部监督部门主要侧重点在于关心其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行政管理机构当中,有些机构自身已经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体系,但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时针对不同部门设置的,属于部门内部的自我管理,没有形成整个行政单位的体系,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各个没有形成整个行政单位的统筹管理,各部门平时沟通也不够通畅。比如说,在行政单位的年度预算过程中,是财务部门负责执行,财务部门制定出年度预算后,管理部门在预算管理中只对财务部门提出了要求,没有对各个基层业务部门提出要求,比如各职能部门应该在财务部门制定预算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基础营运数据等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最后的预算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预算编制与现实业务活动脱节,避免行政单位有限资源的浪费等情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脱离实际情况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些单位以为该制度只要建立,剩下的便是执行了。但是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后要不断根据单位内部组织结构、外部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变化来调整,因为倘若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脱离了实际情况,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当下内部控制岗位上人才匮乏,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大多都是在外部聘用的兼职人员,缺乏对具体单位经济业务系统的了解,对于内部控制的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也比较缺乏,因此使得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发展受限。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权责分明、奖惩有度的制度,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过程中责任到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制度。众所周知,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决策、执行、激励的全过程当中都存在内部控制活动。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监督部门都有内部控制的义务和责任。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因为内部控制工作涉及面太广,工作难度大而不愿因承担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导权和责任。结果只能是由财务部门来全权掌控。但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企业做好会计记录,分析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等较繁琐的工作,行政单位内财务部门本来人员就相对紧张,再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解决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一)普及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行政单位管理层,还涉及普通员工,行政单位普通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基层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养成基层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在制度方面,行政单位可以出版一些内部控制手册,人手一本来学习,使得职员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有制度可以凭借,有标准可以执行。在单位负责人层面,应该明确责任意识。各单位负责人应该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负责。负责人本人也应该收制度约束,不能将自身权利放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把内部控制制度仅仅用来约束普通职员。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应该采用集体决策制度,不能一把手说了算。内部控制的关键就是制衡性。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关键经济决策和执行、监督比较隔离开来,各部门应该形成相互制约,以防止最高领导层徇私舞弊。我国相关法规从《会计法》到《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都规定了行政单位的负责人都是财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单位财会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可行性都负有第一责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要做好,离不开单位领导和负责人的支持,离不开管理层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

(二)完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当中应该重点关注制衡机制是否有效地得到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下各个部门在具体制度管理上应该相互沟通配合,使得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另外,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注重预算、采购、资产管理等等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间的协调,各部门团结一致,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高行政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条件的行政单位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设定内部控制部门,培养自己的专业审计人员,来建立和实施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定期培训,鼓励单位人员参加内部考试等方式来培养一批既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透彻,同时又对行政单位日常业务流程了解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的有效实施打好人才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的支持,行政单位在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应该首先重视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执行,比如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等工作就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建立行政单位的风控评价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单位的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平时的经济活动中应该建立定期评估风险的制度,可以每季度一次,也可以每年一次。但是,当外部经济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经营发生重大变化时,行政单位要及时评估变化带来的风险。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修正单位的相关制度。任何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当发现制度已经与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就要改进,以此形成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效控制机制。我国当下之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配套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所以行政单位要不断加强财务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单位在财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起着保全国家资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行政单位应该有更强的财产保全意识,定期对单位财产进行清理,实现账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做到奖惩分明

一个制度的建立实施都需要特定的考评制度作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在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中也应该引入绩效考评制度,对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奖罚。同时,将事业单位内部考评结果结合员工年度绩效考核工作,作为根据来对具体员工的报酬,升迁进行决策,以此做到奖罚分明,同时提高各个员工的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主动和创新性。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上,行政单位应内外兼修,即在单位内部应该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过程中应该一直跟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对于内部没有条件设立专门审计部门的机构可以从外部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对行政单位内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在外部监督上,各个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行政单位的信息公开,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同时也受到公众的监督。

三、结论

我国各个行政单位应该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员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形成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建立切实有效的考评制度对行政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从人才培养,内外部监督等方面来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具体内部控制工作上,提高专业人员的工作素质,政府也应该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从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蔡秀媚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七六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