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时间:2022-02-22 09:27:13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摘要】近年来,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2021年国家第二次对《审计法》进行了修改,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和结果运用做了具体明确规定。文章主要从国家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及《审计法》修订对审计结果运用的具体明确入手,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在防范风险及增进事业单位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价值最大化,并针对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运用分析

一、关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理论提出与发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印发的《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各部门各单位应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纪检、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等机制。推动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参考,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范围。努力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成效。”[1]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做如下修改:“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二条:‘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2]以上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和审计法修订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对今后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经济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南,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一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履行程序完备,但审计结果运用却出现问题,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并没有引起单位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二是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没能转化为规范领导干部各种不规范行为的利器,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欠全覆盖

有些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披露只是局限在个别部门和领导者层面,审计结果的运用没能很好地覆盖整个单位层面,致使审计结果不能更好地服务单位未来的事业发展。

(三)审计质量有待提升

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全面地反映审计问题,致使审计结果运用因审计质量原因而未充分发挥监督服务作用。

(四)审计结果运用及整改不到位

有些单位在落实内部审计整改环节草草了事,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违背了《审计法》关于对审计报告存在问题要严格整改、不得弄虚作假的规定。这种现象的存在危害极大,一是不能对离任当事人的违规行为进行教育和惩戒,不符合个人工作的实际业绩和客观评价。二是对单位的各种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不能从根本上彻底铲除,长期以来难免会动摇单位事业发展的根本。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发布与国家《审计法》的修订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必须在落实《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理论框架下加以规范,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定制度规范,强化制度约束。在内部审计报告出炉后,应强化内部审计结果的责任认定,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到单位的实际工作指导中,从而起到加以规范各类行政与经济行为的效果,对存在的此类问题加以警戒,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指导警示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做到警钟长鸣,以警示后来领导干部加以规范,发挥审计成果在运用中的制度化与价值化。

(二)加强整改

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整改,使内部审计结果整改落到实处,促进单位规范行为,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首先落实内部审计整改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根本上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不能流于形式,要彻底解放思想,放下一切私心杂念,本着对党和国家负责的信念彻底解决一切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制定解决问题措施,按照问题性质,哪些问题及时解决,哪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加以制度规范。同时,要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加以总结公开,让审计结果运用发挥它警示后人、规范单位各种行为的作用。

(三)加强反馈

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反馈单位工作行为,从而帮助单位在制定工作计划中强化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大都是事后审计,也就是在领导离退休后履行的离任审计,少部分是调整岗位后的审计。事后审计最大的弊端就是事后一切经济行为等都尘埃落定,不管从个人来说还是从单位层面,都对审计工作不加重视,这种不良的思想认识造成了审计结果在运用中落实整改不得力,规范问题行为不到位、不执行的局面,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内部审计工作今后应加强事前、事中审计,特别是事中审计,而不仅仅局限于事后审计,以加强单位工作的前瞻性与科学性。通过领导任期中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当前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错路,同时也为组织部门在干部履职上提供借鉴,纠正不规范的行为,这是事后审计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组织部门的科学规划下,有计划地进行事前事中审计,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结果运用的最大功力,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为了实现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的有效性,首先单位要对内部审计结果全面公开,提高透明度。公开是全面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让职工知晓症结所在,对出现的不作为、违规等问题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引以为戒。其次,要避免形式主义,力戒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的效益性。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的,有些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建立长效机制,层层推进,制度保障,把成果贯彻确实落到实处,发挥审计结果运用的最大效力。

(四)提高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业能力

提高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业能力,充分挖掘出各环节内的所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实现内部审计的全覆盖,加大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有一些高校事业单位等都成立了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业务范围的扩大使得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出全部内部审计问题,进而得出不恰当、不全面的内部审计结论,这样必然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使得内部审计报告不能更客观全面反映单位实际情况。因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才能更好地对被审对象的经济行为、工作业绩、管理决策水平、廉政情况等做出全面的定性评价。审计人员提高综合业务能力,首先要不断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复杂,涉及人、财、物等多方面事项,审计过程中要经常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问询,期间必要的沟通技巧有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审计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实自己的审计知识体系,在财务、资产、投资采购、科研项目经费、科技产业、后期社会化服务、基建工程等方面不断加强学习,抓住机会勤于参与内部审计项目,加强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在实战中不断总结审计经验,多参加案例分析,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最大效益。

(五)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强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将其纳入单位的年度考核与廉政建设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大都进行年度考核,检验单位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与绩效薪酬、评优评先、干部任用提拔等挂钩,将会对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干事创业规范形成促进,无形中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加强自我管控、防微杜渐、廉政防范等方面形成约束和激励。因此将内部审计结果纳入单位考核体系是可行的,这种做法也是与《审计法》的相关要义相吻合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审计署办公厅.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2019-04-29)[2021-12-03].

[2]中国人大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EB/OL].(2021-10-23)[2021-12-04].

作者:永锋 单位:迟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