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干部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时间:2022-12-02 09:16:49

导语:高校干部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干部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强化干部管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措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领导干部聚焦学校发展,关注目标责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办新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分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干部管理视角进行路径探索,以对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干部管理;经济责任审计;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干部管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措施。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领导干部是否履职尽责,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两办在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明确提出要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既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又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本文从干部管理视角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进行探索,以对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一、干部管理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1.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两办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教育部令第号《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也明确指出“单位应当加强本单位党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健全党领导相关工作的体制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校党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一是有助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加强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二是有助于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学校党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重视,领导干部对自身岗位和责任的理解就越深刻,关注任职期间要干什么、怎么干、干的结果怎么样,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度就越高,审计成效越显著。2.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两办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要“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多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开展阶段,审计工作多集中在干部换届、干部退休时批量进行。审计时限短、审计资源不足,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呈现出报告内容相似、问题雷同的情况。分类管理和制定中长期规划的新要求,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变被动为主动,从审计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审计资源和学校干部管理实际,合理确定审计名单,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审计事项,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3.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经济责任审计注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要求必须在事实清晰、论据充分的前提下发表审计意见。两办“三个区分开来”新要求的提出,一方面强化了真实性、客观性原则,要求审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严谨细致,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情况;另一方面解决了干部在任职期间大胆创新的后顾之忧,遇到问题不因政策和制度束缚手脚,能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尝试,不畏难、不托辞、不害怕,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1.领导干部对自身经济责任的认识不充分有些领导干部对自身经济责任的认识较狭隘,认为跟钱有关的才是经济责任,不管钱不签字就没有经济责任。两办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包括: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情况,重大经济风险防控情况等。具体到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应同样涵盖以上方面,涉及政策落实、部门发展、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等。领导干部对自身经济责任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实际履职过程中责任落实的到位程度,理解越充分,履职越尽责。2.审计形式单一,以离任审计为主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以离任审计为主,且多在干部任命公示之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审计工作的开展涉及较多部门,干部调岗之前或提拔任命考察期间不宜公开;二是内部审计人员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因被审计干部的岗位不同、履职情况不同不能合并进行,且为保证审计质量,每个审计项目均需按照规定步骤,充分运用检查、询问、谈话、分析等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评价客观;三是传统观念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查摆问题追究责任,任中审计的开展会引起被审计干部及其他干部的猜疑,导致对审计工作有畏惧和抵触情绪。3.审计内容单一,以财务收支为主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多侧重财务收支,围绕领导干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预算支出的规范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开展工作。虽然纳入了内部控制审计,但多停留在部门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未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做深入分析。也较少涉及政策落实情况,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突发经济事项的应急处理情况,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审查,审计覆盖面较窄。4.审计方法单一,以账项审计为主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多采用查账式的现场审计方式,通过查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相关资料,寻找账面核算问题。这种方法重核对轻分析、重形式轻实质、重微观轻宏观,未结合会议纪要等决策文件,梳理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查出的多是财务规范化问题,未溯及根本。部分高校安装了审计软件,采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开展工作,但存在审计软件与学校财务系统不匹配、无法抓取数据或者数据形式不统一,无法做有效分析,各部门信息平台未打通、数据未共享,导致数据量不足等问题,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缺少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数字化审计也未能得到有效应用。5.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结果运用主要包括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两办和教育部都明确指出,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果公开范围有限,考虑干部任职和声誉影响,各高校多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在校级领导、院系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内公开,公开形式多为报告传阅,缺少联动机制;二是审计整改不到位,继任领导干部因到岗时间等原因,整改措施可能不符合实际,原任干部虽有义务配合,但出于审计结果是对过去履职情况的认定,对其约束力较小,也存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配合度往往不高;三是整改落实缺少跟踪检查机制,未能真正实现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的一一对接,容易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

三、干部管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路径探索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要加强组织领导。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成立审计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主任,主管组织、人事、财务、资产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将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确立列入审计委员会决策事项之一,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条件暂不成熟的高校可以通过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提高决策层次。强化顶层设计,一方面可以获取校级领导的重视,自上而下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干部统一管理和履职情况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监督环境。2.加强政策宣贯,建立干部“审计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普及,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校园官网审计专栏、微信公众号、审计大讲堂等,宣讲最新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让审计走进干部视野,让干部对审计不再陌生;另一方面,可以在干部目标责任书上明确列示经济责任范围,在新任领导干部谈话中嵌入对经济责任的解读,加强领导干部对自身职责的理解,消除审计畏惧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结合干部管理要求,建立干部“审计卡”。“审计卡”核心要素应包括: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岗位类别、聘期、现任职年限、是否轮岗、是否接受过审计等。其中,岗位类别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依照所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分为“红、黄、绿”岗,也可以按照属性,分为经济岗、管理岗、教学岗等。建卡后,对干部分类管理,并及时维护卡片信息,掌握干部动态。“审计卡”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有重点、分层次地制定审计计划,集中力量做好眼前事,合理规划长远事,逐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3.改进方式方法,推进任中审计两办提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任中进行,也可以在离任后进行。任中审计一方面有助于领导干部及时“回头看”,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修正跑偏的方法路径,做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为任期内的一些创造性、探索性做法打下理论基础,让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干部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高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可以通过调整审计重点和改变方式方法,引导领导干部接受任中审计。在审计重点上,以促进部门建设、优化管理为目标,结合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纳入审计范围,了解干部遇到的管理难题,提供管理建议,增加干部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在方式方法上,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导向,对照目标责任书,重分析轻核对,重事实轻形式,从履职尽责角度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决策力、执行力、行动力等,避免领导干部陷入“有钱不敢用”“做事怕担责”的困境。4.加强结果运用,建立联动机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纪委巡察部门的联动,建立成果共享、长效协调机制。一是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审计结果运用管理办法、审计整改工作办法等,明确结果运用的范围、方式,整改跟踪检查的内容、操作步骤,做到有“规”可依;二是构建监督贯通模式,打通部门会商、名单确立、审计情况通报、联合检查、专项整改、移送问责等主要环节,在审前、审中、审后均与组织、纪委、巡察部门保持信息互通,形成审计监督、干部管理监督、纪律监督、巡察监督联动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监督盲区或重复检查的情况;三是建立成果共享反馈机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同时抄送组织、纪委、巡察部门,各部门可在职权范围内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并将运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审计部门,形成动态循环,对于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共同研究应对措施,切实发挥审计监督效能。5.加强队伍建设,保持审计活力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要加强队伍建设,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高校发展规划和重要政策措施,确定审计重点、规范审计程序,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二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政策研究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审计人员通过网课、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知识,通过科研立项攻克审计难题,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尝试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审计软件发现潜在风险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可参加校内巡察等事项,拓宽思路,交流协作,保持审计活力;三要注重沟通和语言技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坚守底线,刚柔并济,既要做好“裁判员”,又要做好“教练员”,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立威、立信。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45号).

2.王善举.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中国内部审计,0(01).

3.沈玲.从经济责任审计看审计监督如何配合党内监督.中国审计报,0(11).

4.刘海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八个误区及其应对思考.审计观察,1(02).

作者:董丽虹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