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

时间:2022-05-14 10:21:02

导语:审计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审计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审计程序不断优化,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审计访谈仍然是重要的审计手段之一。同时,审计访谈能力也是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技能。审计访谈贯穿整个审计过程,高质量的审计访谈对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审计访谈;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效率;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簿进行检查,揭示其经营业绩和财务收支状况,更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目标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经济责任情况。很多时候,审查相关的财务报告和业务资料等文件载体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因为领导干部实际承担的经济责任与财务报告、业务资料等是不匹配的。大多情况下,这些文件载体只是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业务的后果呈现出来,而履职过程具有一定的非直观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更是如此。因此,不同于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访谈是经济责任审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审计访谈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较于函证、检查、重新计算等其他审计程序能够获得审计发现问题的直接证据,或者对最终审计结论产生直接影响,审计访谈无法获得直接的审计证据。因此,对于审计取证直接证明力而言,审计访谈不能与其他审计程序等同,由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访谈往往得不到审计人员重视。然而,在有限的审计资源和审计时间要求前提下,高效的审计访谈,对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效的审计访谈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审计技术手段也不断创新。尤其是当今大数据技术在经济业务运行、财务信息处理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审计信息的可获得性较以前有了极大提高,获取审计信息的体量已达到以往数倍或几十倍,但是不能忽略审计职业判断在其中起到的中枢作用。审计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等同于审计效率提高。面对海量的审计数据,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无效数据”(仅对于审计目标来说是无效的数据),从哪个角度入手,希望获取何种审计指标,也就是说处理哪些数据,怎么处理数据,如何避免重复低效的审计数据处理,在现阶段审计信息处理能力尚未达到智能化或智慧化的情况下,这些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因人而异,其判断准确性与其经验积累有直接关系。但是面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其经济业务类型和内部经营管理各不相同,如何快速捕捉被审计单位的关键审计信息点,高效处理每一个审计信息,是审计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尤其在审计实施初期阶段,通过对不同岗位、层次人员访谈,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总体概貌,为下一步审计指明方向和重点。

(二)高效的审计访谈对增强审计效果的作用

审计访谈获得的信息并不能提供直接的审计证据。通常审计访谈获得的信息只是对其他审计程序获得审计证据的佐证,有助于审计人员分析、判断领导干部所起的作用及应承担的责任。审计访谈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作用,不单从审计证据的角度体现,而是在寻找问题的蛛丝马迹,发现审计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方向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的审计访谈能够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及执行情况、“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可以评估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薄弱环节,评估其审计风险。

二、审计访谈在审计工作阶段的运用

审计访谈的形式灵活多样,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审计阶段和审计访谈的目的,选取不同的访谈形式,采取访谈、询问等方式,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审计访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

(一)审计访谈在审计初期的运用

审计组在正式开始审计工作前,应当召开审计进点会议。首次会面的访谈,实际上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计工作访谈,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关系的接触和象征性的沟通。当客户的最高主管参加会议时,审计项目负责人也应参加,这样有利于双方建立起融洽关系,为后续审计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审计访谈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审计访谈在这个阶段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同岗位层次人员的“一对一”座谈。这个阶段审计访谈的目的,主要是能够让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内部控制设置情况、领导干部党风廉政纪律遵守情况等具体事项,有一个比较具象的了解。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需根据已掌握的审计信息,科学审慎地评估审计风险,针对具体审计事项随时寻找相关人员询问。

(三)审计访谈在最后审计交换意见中的运用

完成相应的审计程序,相关的调查取证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审计意见后,审计人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给审计对象,通过召开审计退场交换意见会等通报和研讨。

三、如何高效开展审计访谈

(一)审计访谈对象的选择

审计访谈对象的选择是高效开展审计访谈的前提。访谈对象的选择应该围绕审计目的进行。在审计访谈之前,审计人员应该做足功课,明确期望从审计访谈中获得信息,而且能够确定什么岗位层级的人员了解并知悉相应的信息。在具体人员选择上,不同时期访谈对象的选择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访谈人员的数量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和具体审计情况合理确定。访谈人员过多,会造成审计访谈低效,浪费审计时间和精力;访谈人员数量过少,则会造成获得的审计信息不足。在审计实施阶段初期,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对被审计单位所有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因为他们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工作接触多,尤其在经营管理决策、“三重一大”制度落实、廉政自律等方面掌握的情况较多,紧扣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在对被设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时,审计访谈的对象应重点选择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具体实施人员。通过对不同岗位人员的访谈,可以获得内部控制执行和岗位职责设置情况等审计信息。在对具体事项进行审计调查时,对具体经办人的访谈效果要好于对中层领导的访谈。尤其在对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中,对基层人员的访谈往往会获得许多意外的审计信息。同时,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的调查,要访谈多个人员,再与不同人员的陈述信息进行相互印证。

(二)审计人员的准备工作

审计人员在访谈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是确定审计访谈小组人员,做好角色分工,访谈人员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和灵活的反应能力。二是讨论确定访谈目标和关键访谈议题。三是编制访谈提纲,从内容和流程上对访谈进行细化,勾勒访谈的具体要点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访谈效率和质量。除了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的访谈内容外,审计人员还应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适当增加访谈内容,延展访谈的宽度和深度。

(三)审计访谈的谈话技巧

如何让被访谈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有用的审计信息,需要审计人员注意访谈技巧的运用。1.审计人员应当注意提问方式。提问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采用设问的方式,这样有利于被访谈者结合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进行充分的表述。审计访谈中,不怕说话多,就怕没话说。被访谈人说的话越多,越有利于审计人员从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和问题线索。提问忌采用质问或反问的方式,这样会影响访谈者的情绪,加重被访谈对象的戒备心理,对其所知信息有所保留,从而增加访谈难度。2.审计人员提问应言简意赅,不过于具体和详细。这样既能让访谈对象快速理解问题的实质,同时对其回答问题的范围不做限制。访谈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留白”,在时间和内容方面的“留白”。也就是说,访谈对象是整个访谈中的主角,审计人员只需提示所需问题的一个点或者概念,其余时间留给访谈对象去思索。审计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是倾听,并且在倾听过程中,对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合理引导。3.审计人员要注意察言观色,注意访谈对象的心理变化。在访谈中,审计人员要注意观察访谈对象的表情变化,对一些问题是否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或者对问题作避重就轻的回答。这时,需要审计人员抓住这个突破口,采用跟进提问的方式,对访谈者的回答进行再次确认或者更深层次的提问,进而获得有用信息,并对重点信息进行标注,以便采用后续的审计程序。

(四)审计访谈信息的处理

审计访谈信息的归纳总结是审计访谈最重要的一步。访谈中获得大量繁杂的信息,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处理,剔除与经济责任审计无关的信息,然后按照要求对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和梳理。最后,对归纳后的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对信息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取证,寻找问题背后的蛛丝马迹。审计访谈是一门艺术,重在与人的沟通,这是一个很难对其进行标准量化的审计程序。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个访谈对象的访谈,可以得到不同的审计信息。因此需要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体会和感悟其中的奥妙,突破审计访谈在技术层面的定式,充分利用好审计访谈程序在审计工作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鲍国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2]崔晓曦.访谈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J].人口与经济,2011,(s9):66-67.

[3]罗庭.银行业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访谈[J].甘肃金融,2015(4):43-45.

[4]单文宗.内部控制审计技巧之有效访谈[J].中国内部审计,2018(3):48-52.

[5]邱三平.审计访谈在财务欺诈防范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5x):118-119.

[6]何毅.浅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时代经贸,2020(8):87-88.

[7]田进.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经济师,2019(12):124-125.

作者:杨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