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审计研究

时间:2022-09-02 03:56:31

导语: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审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审计研究

[摘要]脱贫攻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作为国家治理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构通过发现扶贫开发冲刺阶段影响脱贫效果的难点、重点问题,揭示扶贫攻坚战中隐藏的违法违规、不作为等问题。对于有效促进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精准扶贫审计是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攻坚作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扶贫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审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扶贫审计要适应新常态、形成新理念、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现代审计方法+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审计全覆盖、在精准审计的基础上助力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数据;审计全覆盖

一、攻坚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审计面临的问题

扶贫工作一直是国家经济社会治理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2013年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精准扶贫时代,围绕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开展扶贫、脱贫,国家治理的思路和能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扶贫方略的落实,保障政策效果实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机制。在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把推动扶贫政策落实、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维护扶贫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绩效作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加大扶贫审计力度,较好地发挥审计在精准扶贫、脱贫治理监督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有关精准扶贫政策效果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然而,随着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要如期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既定目标,不仅时间紧迫、而且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尤为艰巨,审计要针对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精准定位扶贫审计工作的更高层面的需求,深入基层差异分析,关注区域持续发展与产业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促进完善扶贫考核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审计方法,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这些审计目标需求,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精准扶贫信息数据采集滞后于审计目标需求。根据中央出台的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指导性方针政策,强调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必须精确到每一户每个人,以此强化信息化监督与管理工作。在实施建档立卡工作后,审计人员根据建档立卡信息即可获取相关的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以反映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但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基层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相关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信息获取不全面,甚至有些信息无法获取,影响了审计对政策实施效果和滞后性的分析,如由于前期精准扶贫中,对于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实施与管理缺乏经验,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滞后,影响了审计对于政策效果的分析。另外,由于当前信息孤岛、审计技术发展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审计较多的聚焦直接相关数据的分析,而对多渠道信息的综合采集与分析印证数据资料真实性与审计综合评价政策效果的探索不足。(二)缺乏覆盖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机制。目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或偏远山区这些贫困地区,贫困户获取资源与发展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审计人员不足、扶贫审计工作量大等原因,难以实现对偏远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全覆盖审计,影响了审计对于扶贫政策落实、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扶贫开发进度慢、扶贫资金被乱用、滥用等问题的及时揭示,影响了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在扶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审计作用发挥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有审计资源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总结审计经验,深入调查和分析,拓宽审计思路和方法,实现对偏远地区、落后地区扶贫项目的推进,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将扶贫工作置于审计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的精准审计。(三)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后续评估。对精准扶贫项目进行审计的后续评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扶贫项目的评估,评估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扶贫人员的评估,是否真正地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全心全意在做扶贫工作。就以最简单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项目来说,开展何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多长的培训时间,培训结束后能够使学员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需要在一套健全的评估机制下,不仅对扶贫项目评估还要对扶贫人员的绩效开展评估。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公告,2018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据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据,145个贫困县中已有7个县和2580个村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减少173.19万人,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3.89个百分点。此次审计共查出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金额39.75亿元,占抽审资金的6.35%,较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评估机制,大量资金被闲置和违规使用,统筹不到位,造成了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四)审计结果整改落实与持续监督。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之后,扶贫资金作为开展扶贫项目和其他活动的基础,必须要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审计,虽然审计整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依然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审计问题整改不到位一方面是地方审计部门在针对扶贫项目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对非重点扶贫审计问题不够重视,导致问题被挤压很难及时整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扶贫审计工作是先由地方审计部门管理开始,上级部门接受地方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地方审计部门受限于审计报告格式无法全面反映和揭露当前本地区的实际问题,国家允许地方审计部门对小问题自行处理,大问题反复整改,但在整改过程中由于自身权利有限,针对很对问题没有权限整改;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过程中,也会导致审计整改低效率、不合格,问题继续滞留等情况。

二、大数据助推审计实现全覆盖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真实、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数据接口,即可获得以前需要大量走访才能获得的详尽的审计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项目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有利于解决审计覆盖不全面,解决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又有利于通过数据信息的相关印证与全面分析,提升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满足扶贫攻坚冲刺阶段审计工作需要,系统全面关注扶贫政策的整合绩效,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效果。(一)运用大数据构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审计推动扶贫政策、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扶贫、通过推动建档立卡后续信息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中管理机制、建设包括全部村户信息的统一系统,通过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奠定基础。搭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在解决审计全覆盖力量不足和监督不力之外还能够反馈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互联网等其他高科技技术是推动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力量。通过建设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可以构建涵盖帮扶对象识别信息、扶贫决策信息等信息集成系统,并运用扶贫项目监测评估机构推动扶贫网络建设,使帮扶人与贫困户通过借助扶贫互联网平台,了解国家扶贫政策和政策落实进度,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的展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精准扶贫工作脱贫的目标。(二)落实大数据联网跟踪审计促进精准帮扶。在进行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过程中,经帮扶对象与帮扶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建立责任链条,层级递进确定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的关系,一对一专人进行负责,即将贫困对象与村级领导挂钩,整个贫困村由专门的县级领导负责,县级领导向上由市级领导带领,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异地搬迁等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一个贫困身上,真正做到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做到精确到户的精准脱贫。在搭建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对扶贫资金流向、扶贫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审计,并根据精准帮扶政策、资金以及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实施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事前和事中有效监督,推动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实现大数据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可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基本资料数据化实现异地交互审查,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率,减少舞弊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将优化审计取证方式,为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和“全覆盖”提供创造了优良条件。(三)结合经济责任进行绩效审计提高精准监督。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与民政、财政部门对接进行大数据匹配与分析,将扶贫项目的工作进度以工作流的形式呈现,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检查验收的全过程动态实时监管。并将绩效审计作为领导干部主要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建立扶贫考核机制以增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合理配置扶贫资源,设立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衡量标准,引入扶贫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关注权力运行情况和决策情况,扩展精准扶贫中针对绩效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借此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和审计监督“全覆盖”。(四)加强利用审计结果提升审计整改。如何利用好审计结果关键在于审计报告的质量。借助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提高审计人员的报告利用率之外还能提升社会群体的监督水平。公告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相关部门人员格局实时的审计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进展。各级审计单位应协调一致、加强沟通,并通过共同监督整改工作来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结果,提升审计结果利用效率。审计部门应当对由地方政府自行整改的项目加强审查,避免出现整改不力和未予整改的情况。同时,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要与司法机关的相关部门合作,提升惩处力度,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精准审计。

三、展望

扶贫项目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效率是精准扶贫审计的主要切入点,并以审计过程中的绩效作为重点,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要继续坚持完善精准扶贫的动态和静态监管机制,以大数据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系统实施动态实时管理,促进扶贫信息披露制度的升级,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与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与审计,保证精准扶贫工作在阳光下健康运行。构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推进扶贫工作体系化和网络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扶贫联网平台,提升贫困人口对国家政策的关注,了解国家扶贫政策与政策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杜永红.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研究[J].求实,2018(2):87-112.

[2]莫光辉,张玉雪.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模式创新路径数据背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十[J].理论与改革,2017(1):119-124.

[3]李侑峰.试论精准扶贫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4]徐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4):6-10.

作者:孟丽荣 陶丽凤 暴佳楠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