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时间:2022-04-30 08:34:42
导语: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不同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共性也有个性,审计工作中需要明确各自的审计侧重点,区别对待。文章从高校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从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沟通、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审计结果利用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高校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1.从审计内容看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对学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高校实行以学校为主体的财权配置模式,二级学院的财务收支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管理,学院财务活动基本不会涉及盈利、负债和投资等问题,因此对学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多侧重于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预算资金、事业基金、培训班经费、科研经费等财务收支情况,学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情况,遵守相关廉政规定情况以及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进行审计评价。(2)对党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党政职能部门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服务作用,除财务部门外,其他部门涉及的经济活动较少,因此其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较为单一,财务收支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管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预算资金、处基金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落实职责履行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及执行情况,本人遵循廉政规定情况等进行审计评价。(3)对校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与高校性质不同,校办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财务独立核算,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对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实现本单位管理目标情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债权债务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控制情况以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等进行审计评价。2.从审计程序和方法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1)根据组织部门委托成立审计组。(2)实施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然后编制审计实施方案。(3)向被审计对象及其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的书面承诺,之后召开审计进点会,通报审计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4)审计组成员对收集的会计账表、凭证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查证、分析,按照相应的审计规范和审计技术方法实施审计。每位审计人员均配有审计软件,通过审计软件与财务系统实现对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转换,利用审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查阅原始凭证、询问、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查证核实,形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5)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书面意见,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复核后,出具正式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同时下达审计整改通知书。(6)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撰写整改报告,填写整改清单;审计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填写核销清单,将问题逐一进行核销。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经济责任”定义不清楚,审计内容缺乏针对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复杂,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经济运行模式不同,而且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点不同,如果经济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审计内容便会缺乏针对性。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但是审计内容仍然比较笼统,并未根据各部门的不同性质以及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确定相关审计内容及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只能根据经验,对财务数据和被审计对象提交的述职报告等资料开展审计工作。2.审计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普遍存在审计结果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并未完全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一方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只报送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接任领导、主管组织和主管审计工作的校领导、审计项目委托部门,审计结果并未做到公开、透明,高校其他部门的人员、甚至被审计部门的教职工也无法了解审计结果,尤其是与人事部门缺乏沟通,审计结果对干部考核工作影响甚微;另一方面,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后续跟踪审计,不能有效监督被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3.“先离任后审计”现象普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多为组织部门在干部离职、换届之后集中委托,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批量的事后审计。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而新任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各方面情况还不够了解,在资料提供和人员配合上增加了审计难度。高校领导干部一届任期为四年,而且可以连任两届,多数离任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长,审计时间跨度大,审计范围广,审计内容多,加上组织部门在委托时要求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较短,这给审计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在审计报告报出后,一方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难以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开始时,多数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经到新的岗位任职,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滞后于干部选拔任用、个人考核、部门考核等工作,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效能的发挥,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4.审计资源相对缺乏,审计方法滞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集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于一体的综合性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普遍存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性、审计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成为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购置了审计软件,但是由于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数据库等专业技能,使审计软件的应用受到很多限制,联网审计的发展也更是困难重重。审计方法和技术缺乏创新,查账依然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手段,这限制了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做出全面准确的审计评价。5.缺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截至目前,国内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较少,在理论上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的支持,而各高校制定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中审计评价部分多为定性描述。缺乏一套完善的、具体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没有对经济责任的量化界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上难以操作,仅仅依靠自身经验以及审阅相关资料,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明确“经济责任”,细化审计内容。根据高校各部门性质的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不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各有不同,所以高校审计部门应分别细化审计内容。具体到不同的部门,应分别明确审计内容的侧重点,如对校办企业负责人审计重点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入、成本费用情况;任期内主要经济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企业的经营效益等。对财务部门负责人审计重点为学校预算编制、调整及执行情况;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情况;资金管理情况;学校各项收支的真实、合法,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等。对大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审计重点应集中于经费和基金使用的合理、合规性。对学院负责人的审计重点为学院经费、基金的使用,其他收支的合法、合规性;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2.落实审计结果共享和审计整改,加强审计结果利用。高校应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并实现共享。一方面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为干部考核提供依据,同时,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研究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信息,及时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以备后续审计使用及审计结果的查询和应用。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落实整改,对照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整改清单,逐一进行查实核销,不能让整改流于形式。3.优化审计程序,实行连续审计。“先离后审”的弊端,很容易导致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而且降低了审计的效能。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集任中审计和任后审计于一体,至少在领导干部任期中间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连续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连续审计是一种实时审计,它需要一套成熟的审计软件以及互联网系统,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连续审计可以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而且可以将实时的审计结果应用到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在干部离任之前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领导干部的选拔聘任提供依据。但是由于对硬件和软件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的高要求,连续审计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4.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学习财务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等,而且要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审计人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课题进行研究,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鉴于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简单的查账已经很难发现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方法,寻找新的审计线索,同时重视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在审计方法的创新上,还要紧紧跟随信息化的发展,推进大数据审计和联网审计等方法的利用。5.探索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离不开评价标准,在明确了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之后,就要确定出评价范围,然后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考核标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尽量将评价指标量化,并赋予一定的权重,从而抓住重点,对重要审计内容相关的指标赋予较大权重,给予更多关注;定性评价多着眼于经济责任履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时较难把握,需要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完整、合理、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事实为基础,才能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正确、合理、完整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探析及防范研究,经济师,2019(02).
2.侯翠婷,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亟须创新,中国内部审计,2018(12).
3.张莉,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绩效审计指标的设定,财会研究,2018(03).
作者:刘珂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审计处
- 上一篇: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框架研究
- 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