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时间:2022-11-01 10:48:50
导语: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之一,企业领导是否切实履行自己的经济职责,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而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是该项制度必须实施的内容之一,用于加强企业管理,弥补企业治理机制的不足。但其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尚未制定审计评价标准,给审计工作的进行设置了阻碍。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内容标准;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为企业领导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使工作有据可依。其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容标准,二是目标标准,会对审计评价的内容与目标有明确的划分,以这两个标准为基础,可以使国有企业建立自身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一、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不足
当下,很多国有企业都未能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内容标准。1.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并未统一。现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我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致使企业审计工作的形式不一。企业需要完成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工作包括,评价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益,监督企业领导经济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其中,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是,内容真实、完整,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情况,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于经营效益的分析是,企业领导任职期间,企业取得了哪些经营效益,对其进行评价,最后,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是否落实,是对其承担的责任有客观的认识,给出真实的评价。但上述三点因为审计评价的内容并未统一,造成的结果是,个人按照选择自身主观意识的选择,对认为需要评价的内容给出评价,得到多个评价结果,不利于对企业领导进行准确评估。1.2评价标准的内容缺少层次。首先,层次较少。我国法律是由多个部门制定,各自负责相应法律内容的选择,但所有法律文件中,只有一部分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有关,整体层次只有少数几层,且国有企业中,领导也并未针对这一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出现工作断层、没有原则可循的工作情况,给审计人的操作增加了难度。其次,层次较低。审计评价工作需根据《审计法》提出的要求,展开各项工作,有较高的层次,但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的文件立法力度不足,同时也没有体现出立法的特征,所以,审计人员的工作呈现出了随意性的特点,审计评价最终的结果失真。1.3内容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把内容分类。每种类型的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经营目标,所以,企业领导展开评价工作时,必须有不同的评价内容,但当下很多企业采用的都是同一个内容,增加了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其次,内容中党政与领导的内容混淆。一些企业给出的内容中,党政主要干部与企业领导的工作混淆,两者没有完全分离,且企业领导的工作内容没有详细说明。2.目标标准。2.1过于注重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的评价。现在,很多企业都会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经营成果与经济效益上,忽略了对企业领导是否真正落实经济责任的评估,即它是把企业作为中心,脱离了最初的核心,对财务指标过于重视,数量有明显的倾向。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最终评价的对象是企业领导,而非企业。所以,由此得出,对企业领导重要责任的评价并未凸显出来。而评价过程中其也会遵循各项法规的要求,进行评价。2.2体系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符。企业根据政策、市场的变化,制定发展战略,是为了促进自身发展,稳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利益关系者包括国家、股东、职工等,其中,国家除了要得到相应的利益外,也需要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企业建立评价体系后,会通过短期经营成果评价企业领导,如果指标符合标准,随即认定其履行了经济责任,由此,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企业以短期效益为主,长期战略被忽略。2.3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当下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且对指标尚未加入评价指标体系,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本、品牌等,这些都是企业发展必需的资源,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构建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哪些不足,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1.优化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该评价是由企业外的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分析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经济责任,并对履行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即审计机构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出的明确内容,以及政策要求,考察企业的财政是否合法,分析经营效益,以此作为依据,评价企业领导的工作能力,并给出审计依据,确保结果的公正。2.明确界定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2.1原则。首先,因果联系。界定企业领导需承担哪些责任时,需提前了解领导不同行为造成的危害,以及两者的因果,同时,明晰领导主观意识和实际行为的关系,判断关系的具体性质,这会成为领导是否需要承担个人责任的依据。其次,责任关联。即划分责任的过程中,需把责任、违规行为的性质、后果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如果领导的主观意识或刻意做出与法律不符的行为,并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其必须承担直接责任,另也要承担主管责任。但如果领导并未履行范围内的责任,又在上述行为以外,其需要承担领导责任。最后,证据客观。对于责任的界定,必须把真实、客观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阐述事实,以此分辨领导是否犯错,判断其需要承担经济责任。2.2分类。前任、后任责任:这两类责任的差异是领导任期界限的差异,前者是新领导上任前,前任领导出现工作失误,需由前任领导负责,后者是审计人员对现任领导评价后,其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需由现任领导负责。直接、间接责任:领导负责企业所有工作的管理,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是企业做出违法行为,领导同样需要承担责任,而这并不能说明领导需承担全部责任。所以,企业可以预先把经济责任细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如果由领导直接负责工作,其需要承担全部责任,但领导如果只是负责监督工作进行,只需承担间接责任即可。主观、客观责任: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应秉承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分析违规行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根据搜集到的事实,划分经济责任。集体、个人责任:重大的经济事件,需要企业的众多领导共同决定,若是决策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由集体共同承担责任,但若是领导擅自修改决策,造成企业损失,其承担个人责任。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必须包括以下几点,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企业是否遵纪守法、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进度,以及国有资本是否可以保值增值、领导个人是否廉洁自律等,这些分别对应各自的定量、定性评价指标。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为例。其需要计算的概率有新产品的研发率、产品合格率与技术投入比率等,评价标准是提高、下降、不足,由此完成标准的判定。同时,其也有定性评价指标。其包括四点,分别是发展战略的制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完善的设计与执行,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情况,领导个人是否廉洁自律。
三、结语
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仍需不断完善。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其存在的不足,构建企业独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断改革,为国企的深入改革提供助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刘小涛 单位:江西宜丰国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月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6.
- 上一篇:反腐倡廉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 下一篇:高校审计档案在审计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