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22 10:30:59

导语: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一、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首先,绩效审计评价一定要反映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紧密围绕当前电子政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评价和揭示电子政务在建设、管理、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根据这些评价结果,充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以达到加强行政能力、提升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的目的。其次,电子政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突出其政务应用的特点,从行政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角度,来研究和评价电子政务各类应用的效率性、方便性、实用性。重点关注电子政务的应用是否满足行政管理人员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系统和应用的操作是否简便,是否符合行政管理人员和群众的操作习惯。再次,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电子政务各方面的绩效情况。在研究中,我们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分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成本效益、功能与应用、技术指标、管理体系、规划与协调5个方面,并对这5个方面进行全面绩效评价。最后,基本指标应该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范围比较宽泛,基本上由政府投资运作的信息系统都被纳入到这一范畴。因此,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一方面要突出电子政务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能够面向各主要类型电子政务系统,使所采用的指标体系能够适应对大部分电子政务系统的评价。

二、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1.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的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属于政府投资项目的一种。在明细指标的设置上,将主要从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绩效评价:(1)经济性。指的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本控制情况,具体明细指标包括:系统建设资金成本、系统投资合理性、系统成本控制、重复建设成本等,主要用来评价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建设阶段的绩效情况。(2)效率性。指的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速度、投入力量、推广速度、使用情况等,具体明细指标包括系统开发周期、系统推广周期、系统使用比率等,主要用来评价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效率性。(3)效果性。指的是电子政务系统建成后的建设效果和使用效果,具体明细指标包括政府成本减少度、用户成本减少度、行政透明化程度、流程减少程度、经济效益等,主要用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效果性进行评价。2.功能与应用评价指标的构建。功能与应用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直接产出,其效果也是系统绩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对电子政务相关功能和应用的评价是电子政务系统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内容。在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充分从用户的角度对应用和服务的效率性、方便性、实用性进行评价。相应的,功能与应用方面设置“效率性”“方便性”“实用性”三个二级指标:(1)效率性。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而言,体现服务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服务的速度、质量和应用范围三个方面。只有速度快、质量好,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在相关业务范围内,才能认为该系统的服务具备了充分的效率性,具体明细评价指标包括服务速度、服务及时性、服务质量、操作简易度、服务覆盖度等。(2)方便性。用户便利性体现的是服务渠道的畅通程度,或者说服务交付方式的便捷程度。地理位置和时间、跨部门操作以及异常业务需求等因素对服务交付的影响都应纳入该指标的考虑范围,具体明细评价指标包括空间灵活性、时间灵活性、业务覆盖度、跨部门服务整合度、业务异常识别处理能力、弱势群体老年群体访问便利度等。(3)实用性。效率性和方便性满足要求时,也只解决了用户对于功能和应用的使用问题,而更为关键的是服务功能和应用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是否解决了以往没有应用电子政务系统时代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评价指标包括界面友好性、功能紧迫性、时间节约率、审批环节减少率等。3.技术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技术平台是支撑电子政务系统运作的内在驱动,技术设计和实施的质量将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各方面表现。不过单纯从技术角度看,电子政务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其评价都是以架构设计、标准规范、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等几个方面为主。因此本指标的二级指标依次为:(1)架构设计。整体架构设计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础工作,其合理性将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成败。架构指标即针对系统架构设计进行评价,重点考察的方面包括需求分析、资源配置、可操作性等指标。此外,目前国内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往往存在重复和冗余的现象,比如在某单位同时存在着自行购进的和上级指定的两套OA系统,而该单位业务数据处理系统也提供了OA功能。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带来了业务上的混乱,影响未来的数据和系统整合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在系统设计规划中没有从全局角度进行考虑,忽视了对系统的功能定位、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因此,在架构指标中还特别提出“全局性”三级指标,以全面评价系统架构设计的合理性。(2)标准化。系统各种设计和接口的标准化是保证系统整合与交互能力的根本。由下往上看,这种标准化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即底层的技术架构标准性、中层的数据交换标准性,以及顶层应用层的业务数据标准性。因此,对标准化的衡量也应以这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3)安全性。相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其他方面特征,我国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比如基本的安全投资比例要求、进行软件安全测评的要求,以及根据系统业务的密级而提出的不同安全方案要求等。因此,安全指标的设计可以采纳这些国家标准,并充分利用各权威咨询机构的测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4)系统柔性。系统柔性主要体现的是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特征。我国目前正处于行政改革之中,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动相对比较频繁,这就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否则一旦应用环境发生变化,系统将因无法适应而不得不淘汰。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功能上的扩展能力和性能上的扩展能力,因此其三级指标的设计也应以这两个方面为核心。(5)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正确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平均故障恢复时间等可量化的指标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评价这些指标的前提是该系统的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了详细完善的日志记录,而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单位都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日志记录不完善的情况下,评价人员应该降低可靠性的评价水平。4.管理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广义的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组织的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技术投资评估等方面。在本文中,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管理指的是狭义上的系统开发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设置的二级评价指标如下:(1)开发管理。主要从电子政务系统是否有持续、称职的开发团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开发过程管理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开发过程的绩效评价,更适用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跟踪审计,使得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必要的整改。(2)运行和安全管理。主要从电子政务系统是否有专业称职的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职责分工、数据安全管理、高层重视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运行和安全管理的绩效审计,应关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和督促整改使被审计单位能够规范管理,有效维护系统安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5.规划和协调情况评价指标的构建。各地区、各层级、各行业的政务信息化是由诸多的电子政务系统组成的,而且各系统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做好信息系统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共享技术和数据,是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和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评价电子政务系统统筹规划和协调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同一电子政务的近期、中期、远期开发是否具备科学的统筹规划,如金审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情况,有无功能冲突、数据和环境不兼容、重复建设情况;二是不同系统之间建设的规划、协调、数据和功能共享情况,如某市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系统、国土资源管理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接口衔接和资源共享情况等。电子政务绩效审计是促进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高水平政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以上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针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完善。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挖掘具体的绩效审计方法,不断积累电子政务绩效审计的经验,助力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提供审计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新友.从“电子政务”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发展.“中国信息安全”,2019(03)

[2]孟钊.试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现代经济信息”,2012(04)

[3]戴立芬.基于绩效审计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研究.“纳税”,2020(04)

作者:何海东 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