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时代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时间:2022-11-22 10:09:14

导语:全面推进新时代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面推进新时代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摘要:围绕党的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论断、新思想、新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审计政治站位,增强实现确定的新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注重揭示制约体制、机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推动把精神转化为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实际成效。绩效审计是国际审计的主流,政府绩效审计终将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重点和重要发展趋势,政府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管理效能、堵塞制度漏洞等方面,能真正起到预警、促改革等作用,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效果,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新时代;政府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

根据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应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促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更加主动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并未适应新时代政府绩效审计的新要求。

(一)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体系未真正建立。自198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文件提及实施绩效审计的地方主要是针对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适用于绩效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尚未建立。多年以来,政府绩效审计渗透在日常各项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往往各自探索,各自行事,不利于审计质量管理和审计风险控制。为规范政府绩效审计活动,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我国亟需大力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和规范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指引性等标准化文件。绩效审计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界定审计责任,它是衡量审计人员行为规范的依据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准绳。

(二)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的任务刻不容缓。新时代政府审计要求坚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审计全覆盖,坚持加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坚持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以上任务反映出党和国家要求审计工作紧盯公共资金运转和公共权力运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政府审计的着力点已经逐步放在促进提高公共资金运转和公共权力运行上,为进一步规范绩效审计工作,切实提高政府绩效审计质量,亟需全面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并对有关工作机制和审计流程进行规范。

(三)规范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任重道远。目前,国家审计准则和相关的操作规范有许多方面无法满足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不利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顺利开展绩效审计。我国当前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与政府绩效审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还不成熟,导致绩效审计水平不高。各级审计机关应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逐步丰富政府绩效审计经验,逐渐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机制。

二、多措并举,助推政府绩效审计向纵深发展

(一)统筹谋划部署,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绩效审计是国际审计的主流,政府绩效审计终将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重点和重要发展趋势,围绕党的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论断、新思想、新部署,必须统筹谋划部署,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其实,政府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建立有着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是我国的国家审计体系属于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国家审计署属于国务院部门之一,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实质是政府内审,而已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有不少内容属于绩效审计的准则内容,这为建立国家绩效审计准则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二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于我们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审计法律体系,可以为我国建立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提供较成熟的理论参考依据;三是在日常的经济责任、财政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中,各级审计机关累积了丰富的政府绩效审计经验,这为建立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践依据。我们应充分利用以上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逐步建立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筑牢大局意识,政府绩效审计需关注各方需求。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和民众是参与社会建设的主体,政府和民众对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目标的关注是站在统一战线的,他们均迫切需要了解公共资金使用的真正效益,因此,政府绩效审计应站在更宏观、更全方位和更真实反映法治建设的角度,更全面地关注各方需求,并通过审计监督进一步推动公共资金使用的有效利用,从而帮助政府管好资金、用好资金。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一是聚焦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二是聚焦是否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三是聚焦是否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最急需的地方,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接受群众监督,并帮助政府作出正确决策。

(三)突出风险导向,建立政府绩效审计精准选项机制。政府审计机关应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料收集机制,密切关注当前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并从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对日常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建立项目备选库,并以潜在问题风险、社会关注热度、重点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确保绩效审计项目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更加贴近社会发展需求,对符合标准的项目予以立项,夯实政府绩效审计立项基础。

(四)改进审计方式,勇探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审计流程。规范审计流程是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一是绩效审计应以《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意见》等为基石和指导,并充分研究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着力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绩效审计准则,确保我国绩效审计标准、方法和流程与国际接轨。二是结合绩效审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制定绩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大力完善各行业的绩效审计规范或工作指南,并应充分考虑相关规范和指南的可操作性、可理解性、评价合理性和是否能满足相关领域分析研究的需要,以帮助政府作出更准确、更切合实际的决策。

(五)践行科学理念,完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政府绩效审计中的评价标准是检验和评价审计事项的准绳,也是审计证据收集的一把标尺,是审计评价标准的依据,关系到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成败。鉴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没有公认的、适合于任何情况下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做好日常考察,较完整和系统地研究分析有关部门的评价指标。政府绩效审计实施应同时关注政府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合理搭建关于政府总体绩效、公共部门绩效和项目绩效等不同层次、不断细化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六)规范结果运用,不断加大政府绩效管理问责力度。着力推进绩效管理问责机制,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政府绩效审计目标是根据国家或政府部门所赋予的使命,把公共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评估与行政活动进行挂钩,由审计部门应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评价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性、经济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真实反映资金使用单位所努力追求的各项成就和结果。并用倒逼问责机制,从资金预算编制、项目计划、实施管理、项目监督等各个环节对资金使用的效益层层追溯,把分析结果作为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真正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政府绩效目标要求的行为,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力求责任到具体行为主体,形成切实有效的政府绩效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1]尚维全.政府绩效审计[J].时代报告,2017(4):136.

[2]路云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路径选择和创新[J].财会研究,2013(7):70-72.

作者:李洁婷 单位:广东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