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
时间:2022-03-11 10:51:34
导语: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切入点,把握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突出我国高校专项资金的使用问题,以此提出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策略,为审计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在高校预算总额中高校专项资金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高校贷款资金在2012年年底超过2500亿元,人们开始关注高校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在管理经费方面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年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指南》,2013年又了《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所以目前来看管理高校专项资金的新焦点是如何有效审计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而促使我国有效开展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
二、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1.绩效审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3E”绩效审计被西方国家提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能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产出是否讲效益;经济性是指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但用最低费用,即是否节约支出;效果性是支出资金后对比预期效果和实际所达到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即是否达到目标。国际上,绩效审计的概念因人而异。从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两方面来说,它对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优劣的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组织活动或经济行为的方案,是一种有效加强管理和实现公共责任的审计类型。
2.高校绩效审计
高校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率,高校绩效审计通过检查、监督和评价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一步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使高校绩效更加合理化。
3.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高校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审计通过对高校某项投资项目(含人力、物力)专项财政资金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以及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对受影响人的环保性和公平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改善管理。
三、高校专项资金的特点
1.来源的多元化
专项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上级拨款、自筹基金、政府拨款、社会各种捐赠款等四个部分。由于专项资金多元性的来源,从而导致专项资金管理的复杂性。
2.范围广泛但必需专款专用
专项资金按性质分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基本建设类资金和其他项目专项资金。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应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避免与其他资金混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3.投入大,占用时间长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入数额大,时间跨度长,都要经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对于跨年度才能完成的专项年末也应将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对于当年完成的项目应及时回收或结转相应的专项资金。
四、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强烈要求绩效审计、动态管理专项资金。但目前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财务收支审计,只能把握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作出评价,绩效审计很好地弥补了这点不足。绩效审计通过对使用资金的效益性、经济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我国高校专项资金审计逐步朝着绩效审计这一方向发展。
1.监督资金按政策专款专用
高校专项资金在高校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资金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申请项目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资金数额或是变更项目内容,避免与其他资金混淆使用而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专项目标的完成。
2.更新高校审计观念
目前,高校(主要指公立高校)是财政拨款的非盈利组织,人们普遍认为高校财务风险小或无风险,无需社会监控资金。并且没有审计高校资金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只审计评价物资采购询价、资产验收以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日常工作。《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明确推进效益审计,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的要求,绩效审计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如今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绩效管理为主的新型高校,高校绩效审计迫在眉睫,紧抓绩效审计这一中心,夯实绩效管理意识,更新审计观念这两个基本点,充分发挥现代审计职能的作用。
3.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支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预算管理是专项资金管理的核心。目前,预算管理在高校普遍存在一些薄弱问题,尤其是结构不合理的预算支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规范性、预算审批中主观随意性强、预算执行缺乏严谨性、预算资金投入大收益低、预算绩效评价不完整等问题。由此导致高校办学经费效益低、专项经费不能规范使用、资产资源严重浪费、盲目引发巨额货款及高风险发展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问题,必须在高校发展中对上述问题的根源及其原因进行查找,以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为突破口开展绩效审计,以绩效审计模式为核心,协同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效益、易实施的意见与建议,防止铺张浪费和盲目发展,促进高校节俭办学、开源节流,通过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
4.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监督机制
实施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方面来衡量高校内部资源消耗和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对资金使用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贪污腐败现象并存等问题,从源头上披露并遏制,边预防边治理,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高校在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时,根据高校专项资金制度体系、管理和使用规则,尽可能详尽规定各类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立项程序、立项后的审批和使用、使用期间的监督机制以及使用后的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原则和办法。具体包括:(1)编制专项经费预算计划、预算方法的科学性,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及资源投入的节约性等内容;(2)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及公开透明的编制预算;(3)专项资金使用后产生效益的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这使专项资金管理及其使用更加便利有效,同时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2.实施全过程监督审计
大多数专项项目投资大,占用时间长,往往要超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会计年度才能完成,因此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前参加各专项项目的预算评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经费变更调整实施跟踪,并在项目建设中期开展中期审计,及时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严禁奢侈浪费,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对资金使用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提出审计建议,事后参与项目验收,评价项目建设成效。
3.根据实际,找准审计切入点
高校专项资金涉及资金量较大,审计起来工作量不小,而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全盘统筹,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切入点的选择应主要从项目立项、资金来源和运用三个方面着手,着重于立项依据是否充分,重点掌握资金来源渠道、金额、到账情况,仔细梳理资金的去向,根据项目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考核办法等审计依据,判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地使用资金。
4.审计调查方法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专项审计具有宏观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审计对象应当是有代表性的单位和项目,从检查会计账目开始,检查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管理和效果。综合分析法在审计调查中常用,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单一、程序简化和多个小组平行作业的优势,确保统一的审计内容、完整的资料、可行性的分析、有效的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将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协调跟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差、局部效益好整体效益差等各种情况,在评价时需全局考虑,有效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率中凸显着公平,使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性完美结合、全局反映。事实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及其应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首要明确定性分析是基础,还需定量分析的具体化和量化,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一味强调定量标准或者片面使用定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韩东海,付桂彦.高校科研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8):28-33.
[2]田冠军,潘松剑.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1(8):82-84.
[3]魏乾梅.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理论探源[J].梧州学院学报,2014(8):1-5.
作者:张清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计财处
- 上一篇: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 下一篇: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哲学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