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评价难点
时间:2022-01-19 08:18:43
导语: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评价难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成为政府、高校及相关管理机构面临的一项新任务。本文在探讨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科研经费;绩效;审计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2年我国高校共取得科研经费1030.22亿元,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经费的绩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应当“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另一方面,科研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山东省2012年的审计报告显示,青岛某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实际支出168.1万元,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虚报151.65万元,占预算的47.1%;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因此,通过监督和评价科研经费绩效,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仅有助于端正学术风气,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提高科研水平,而且也影响到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正是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独立的检查、评价和监督活动。
一、科研经费绩效的表现形式
“绩效”(Performance)最早来源于管理学,是指一定时期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或个人的情感、情绪等精神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科研经费的产出有其自身特点,不同性质的科研经费,其产出也各有侧重,常见的科研经费产出的具体形式有:
1.论文及专著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Science、Nature期刊,SCI/SSCI期刊;A&HCI、SCIE期刊,各类中文核心期,SCI会议论文;EI期刊;SCIE会议论文,EI、ISTP会议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一般期刊,论文集等。著作包括学术专著、编著、译著等。
2.科技成果专利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分类,科技成果专利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
3.成果奖项
成果奖励能反映出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是科研业绩最为重要的表现之一。在我国,科技成果奖主要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以及一些行业性奖项;或者技术水平被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不同级别的奖项,含金量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国家级、省部级等重大奖励,往往凝聚了科研人员的毕生精力。
4.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工作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功能,而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点。科研工作能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学生科学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5.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高校通过开展科研活动,给高校带来经济利益,如技术服务收入、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等。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宁波市高校纵横向科研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43亿元,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6.其他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的科技、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如高校通过科学研究形成技术成果,促进国家和社会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社会服务等方面技术水平或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难点
由于科学研究固有特点、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等原因,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评价面临较大困难。
1.科研成果存在滞后性,相关效益未能及时体现
科学研究从投入到效益体现往往周期较长,如软科学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慢热性、非显性的特点,往往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应用性科学研究要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Lev等以大量来源于不同行业的高研发密度的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研究每年R&D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R&D费用的效益具有明显滞后性。由于存在滞后性,审计时无法对科研经费绩效做出完整的评价。
2.研究成果难以获取和衡量
现有研究中关于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论文、科技著作、科技专利、成果鉴定、项目奖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等方面,这类指标相对容易获取,在社会效益、学科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长期效益难以衡量,而这类效益往往影响更为深远。
3.科研绩效评价标准有待细化和完善
绩效审计要形成审计结论、做出审计评价,需要有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尽量采用公认的、约定俗成的标准。由于高校的类型和层次存在差异,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缺乏科学统一、达成共识的评价标准,更多的采用了项目协议中确定的标准,或者根据某一高校(或地区)连续多年的经费绩效趋势作出评价。另外,将不同科研项目绩效进行横向比较,也有利于对科研项目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但不同项目的成果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将影响到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例如,某两个科研项目都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或申请了专利成果,但两者在质量、创新程度及后期是否能转化为应用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很多高校往往在取得专利成果后便束之高阁便是例证。另外,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也会因为难以获得其他高校相关数据而无法实现,科研经费绩效的横向比较较难进行。
4.评价指标体系有待科学化
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定量或定性的对比分析,最终作出审计结论。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核心,也是难点之一。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描述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科学性、有效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对不同科研项目绩效的量化过程不仅需要考虑论文、专利、获奖等数量,还应结合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赋予不同分值。但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明显晚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科研业绩量化标准、量化方法以供参考,更多的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三、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建议
1.构建科研经费绩效审计云平台
云平台也称为云计算平台,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计算方式,集合了并行处理、网络计算、虚拟化、分布式处理和网络存储等。云计算为资源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使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意义、特征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云平台包括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由相关政府部门或具有一定管理职责的协会负责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政府部门、协会、高校等相关使用者参与,不同的参与者设置有相应的权限。通过将科研项目相关信息的存储、加工、处理,实现在一定区域内,需要共享资源的机构之间设备共用、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优化信息管理,为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提供信息,解决目前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的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和缺乏协作等难题,同时又能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办学层次的不同,大学可以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技术型大学等四类,不同类型的大学,其办学定位及学术研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很难适用于所有的高校,应建立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评价应有区别;科研经费性质、级别不同,评价指标也应当有所侧重,如横向项目对经济效益指标可设置较高权重,而纵向项目应更注重后续项目申请、技术创新及社会效益等方面。
3.加强并细化科研活动的过程评价,关注后续绩效
科研活动从申请到结题,研究过程占据了主要部分,实施过程也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的最终绩效。因此,绩效评价除关注经费投入与项目产出外,还应当加强对科研过程及财务管理综合状况的考核与评价,如: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管理岗位及人员配备、科研经费购置资产及使用、科研信息公开程度、经费内外部监督管理情况等,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对重大科技项目应当实施绩效跟踪再评价,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其社会效益、学科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长期效益。
4.选择恰当的审计项目开展试点
国内外绩效审计更多的是围绕政府开支进行的,在科研经费进行绩效审计方面,无论是理论积累还是实务经验,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选择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项目时,不仅要关注项目性质、资金大小、公众关注程度等,还要考虑经验积累情况、实施审计的可行性等。从某一类项目开始,逐步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积累经验,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审计风险。
作者:毛中健 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LevB,SougiannisT.TheCapitalization,AmortizationandValueRelevanceofR&D[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6,21(1):107-138.
[2]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管理基本概念研究[J].会计之友,2012(3)上:110-115.
[3]王灵芝.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管理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方法[J].软科学,2012(4):67-70.
[4]杨莲芬、唐韵.浙江省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3):33-35.
- 上一篇: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 下一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