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人物造型设计理念分析
时间:2022-11-19 10:08:35
导语:大稻埕人物造型设计理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大稻埕是台湾北部的一个著名的码头,作为福建南部地区移民的中转站,大稻埕为开发台湾地区作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大稻埕便是整个闽南移民的象征,这个台湾早期开发的码头直到现在,依旧代表着两岸人民的手足之情。受到大稻埕故事的影响,福建地方戏种的高甲戏吸纳了大稻埕的故事,编创了《大稻埕》这一感人肺腑的戏剧。作为19世纪后期台北经济中心的大稻埕,这个地方有着太多的故事可以讲,闽南地区作为台湾最大的移民出发地,大稻埕可以说是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相连的直接纽带。
高甲戏《大稻埕》以甲午战争这个大的时代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爱国乡绅在甲午战争前后的个人命运变化。与其说《大稻埕》描绘的是个人命运,不如说其描绘的是中华儿女在国土沦丧下的爱国情怀,台湾与大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是历史的使然,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两岸的互动始终建立在共同的历史纽带上。《大稻埕》这部高甲戏为两岸的历史纽带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剧中通过对林家两代人的个人命运的描绘,将民族的低落时刻融入人物命运发展的主线,为当代两岸人民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大稻埕这个连接两岸贸易的码头与长街,成为当地台湾人认识自身的重要象征,也是闽南人民移民台湾的缩影。
一、高甲戏《大稻埕》的历史背景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割让给日本,《马关条约》的消息一经公布,两岸人民都爆发出极大的抗议,而位于台湾大稻埕的人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大稻埕郊商会长林天来一家在听到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之后,瞬间发生了激烈的纷争,这种纷争使得林天来一家分崩离析。林天来与三个性格迥异、志向不同的儿子,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撞,亲情的纠葛、爱情的牺牲、家的破灭,让他们做出了人生的抉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林天来和老三以中国汉子顶天立地的筋骨,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大稻埕》的历史背景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的历史背景。高甲戏《大稻埕》一开始,打更的读报后,将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告知街上的人们,顿时,人们到处逃散,喊出了逃跑无路的梗概,此时,整个戏剧的人物表现是惊恐的,整个道白语境中出现了多个“跑”字。随后,穿白旗袍、头戴瓜皮帽、留着长辫的林家老三登场,故事的背景切换,直接转到了《大稻埕》的背景上,背景上只有“大稻埕”三字,戏至此时,故事主人公林天来登场,也揭开了整场戏的大幕。
二、《大稻埕》人物造型设计理念
(一)主角林天来的人物造型设计理念
整个戏剧脉络由更夫串场,其后第一场主角林天来吹起了洞箫,箫声悠扬深邃。恰逢此时管家阿昆被林家老三准“丈人”赶了出来,于是跟林母桂英述说自己被赶出来的情节,此情节既铺垫老三的性格态势,又将悲剧性的爱情结果埋此前因。林家老二的登场,显示了时代中沉沦自顾的麻木性格,同时更能展现出林天来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姿态和果敢暴躁。家庭关系的梳理融入海峡题材剧目的宏大中,更能以小见大展现台湾人民保台抗日的伟大壮举。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进行民族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草蛇灰线与青萍之末的家庭纷扰于此中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在剧中林天来作为主人公的人物造型始终保持着与大陆地区人物相同的造型色彩,作为商会会长的林天来,与当时洋务运动以来兴起的资产阶级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和当时地主阶级的人物形象是等同的,这是由于《大稻埕》这部高甲戏本身便有着严肃的历史观和正确的艺术观,只有正确的艺术观才能表达出台湾人民的抗战历史,尊重生活,尊重历史,才能描绘出动荡年代台湾人民的残酷经历和命运走向。林天来这个人物的职业是大稻埕郊商会长、“金全顺”船头行老板[1]。在当时,船头行是一种兼营运输、贸易、批发的行业。因此林天来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代表了早期在台湾码头打拼而发家的汉子形象。这个人物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语言、服饰、表情、动作以及音乐等多种载体,在林天来质问林家老二的言语中,他连续不停地问老二买了多少匹厦门的红绸,简简单单的几句问话,在林天来的口中,始终保持着一个家族大家长的威严,以至于老二和林母吓得直接跪倒。另一方面,当林天来得知林家老三和天地会混在一起的时候,他又表现得无半点威严气势,而从其独白的言语中,只听得怜惜之意,这瞬间的表情切换,言语、语气变换将林天来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相当丰满,为之后林天来的爱国主义行为做了直接铺垫。
(二)林春生的人物造型设计理念
老三林春生是一名20岁的在读学生,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觉醒,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天地会成了他的去处。高甲戏《大稻埕》开篇,更夫手持梆鼓,看见地上有一张纸,捡起来念:“1895年4月,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2]。”一声巨响,林家大厝内外一片慌乱。屋内的林天来、桂英以及不同空间中的乡绅和百姓陷入了恐慌之中,大家的情绪极为混乱。在《大稻埕》第二场戏中:林天来:今天你要敢离开这个家,你就不用回来!桂英:茗儿,他是你的男人,你赶紧劝他回心转意!此时茗儿作为糖行老板的女儿,她是林春生未过门的媳妇儿,但二人感情还是不错的。整个林家的人都看着茗儿。茗儿一步一步走向老三,蓦地,茗儿转过身向林天来跪下:茗儿:伯父,你就让春生走吧!他心里有一片更开阔的甘蔗林,那是他的家。当所有人都感到讶异时,眼前的茗儿让老三既惊又喜,他冲过去,一把扶起茗儿。所有人都寄希望于茗儿能够劝说自己的男人,留住老三,不让他出去抛头颅洒热血。这个家唯一理解老三的只有茗儿,所以她替老三求情。这突如其来的求情也渐渐让林天来开始觉醒。因此林春生这个人物造型设计理念保持了英气的一面,也保持了愁绪的一面,整个面妆都带有很强的愁容,其独白、对白的语段中多半是家人对他的不理解、不认可,当听到未婚妻的肯定后,他的语气变得十分坚定,面对老大质疑,则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此时的林春生是觉醒的,是代表了当时台湾进步青年的形象。这种形象也直接带动了林天来的爱国热情觉醒,因此在第五场的时候,面对日本侵略者:林天来:只要我林天来活着,林字永远都是两个木!伊藤:既然洞箫可以变成尺八,那柴削的祖宗牌位也就可以当木屐。林天来:好啊!谁要是敢动我的祖宗牌位,就提他的狗头来称重!凡是炎黄子孙,都清楚“慎终追远”的孝道,亦是“忠”于家族的具体表现。林天来在伊藤面前捍卫祖先牌位,大义凛然。同时运用洞箫与尺八、牌位与木屐的强烈对比,谴责了日寇妄图灭我中华文化的恶行。在第六场,独白是整个戏剧的核心,其内容中表达了非常直观的爱国主义热情,正如独白中提到的“咱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到姓氏被改”“大稻埕,易水寒,天地义军震敌忾。挺直腰杆,抬起头来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此时所有人物的形象都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一主旨而展开。
(三)林老二的形象设计理念
林老二被日本人用鸦片收买,帮日本人插旗,直到桂枝死后才开始反抗。在看完《大稻埕》后,有不少观众反映老二的角色给人以深刻印象。林老二一出场给观众的感觉便是败家子的形象,在戏剧中的形象是瘦脸、略白的鬓角、左右不停转动的眼睛,这个形象的直白感十分强烈,也意味着林老二的形象是较为负面的,通过颧骨、眼眶的色彩加深,勾勒出一副瘾君子但又绝非是丑角的演剧形象。剧情行至日本人在始政仪式前发送请柬至林家,让林天来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3]。林老二察觉到了危险,第一反应试图逃跑,这种逃跑本身也意味着一种反抗,但日本人步步紧逼,杀戮的血腥渐次弥漫在台岛上空。隐忍、妥协、屈从或反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殊途同归。老二虽“无能”,却为所爱无畏,他虽与父亲林天来和三弟选择了各自的道路,却最终勇敢走上大稻埕城隍庙前的生死场。与其苟活,不如抗争!始政仪式上,林天来拉响了手榴弹,轰然巨响彰显着台湾民众的抗日决心和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因此林老二的形象设计在后面与前面是完全不同的,后面的林老二目光有神,也有了面对侵略者的胆气,在形象设计上也逐步表现出和林春生一致的样子。
三、结束语
《大稻埕》的编剧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闽南丰厚的文化土壤给予他无穷的创作源泉。他喜欢从生长的文化土壤里寻找创作灵感,挖掘独具乡土文化的题材。他认为,将人物放在大的历史社会变迁中,更能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社会的变迁中探讨精神的价值,唤起文化记忆和生活记忆,寻找戏剧的当代特征。而通过对《大稻埕》这部剧的人物形象设计,闽南文化中关于爱国主义的精神成为当代福建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付广慧.那朵泣血的桃花——港台流行歌曲故事追踪之二十八[J].歌曲,2020,(1):90-91.
[2]韩小林,冯君.〈申报〉视野下乙未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护台[J].嘉应学院学报,2020,(4):36-41.
[3]吕存凯.应世界之变局,发朝野之心声——康有为〈外衅危迫分割游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折〉赏析[J].秘书工作,2020,(2):62-64.
作者:林婉玲 单位: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
- 上一篇:五彩瓷造型设计现状与创新方式
- 下一篇:微课对高职平面设计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