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人物造型设计与时代融合研究

时间:2022-05-11 10:05:20

导语:影片人物造型设计与时代融合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影片人物造型设计与时代融合研究

【摘要】研究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的服装设计,通过分析其在款式、色彩与面料等方面的设计,认为服装设计师在进行影片中传统服饰设计时需要开阔思维,在保留传统服饰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在款式、颜色和纹样上融合时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这样的影片造型与服装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娱乐、教育和审美于一体。

【关键词】造型设计;历史题材;时代融合;设计创新

历史题材影片作为一种供观众在观赏中了解特定历史的特殊艺术形式,娱乐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并存,而历史题材影片的服装设计上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讲求在历史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对于历史题材影片而言,服装设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娱乐媒体一直引领着文化与时尚,但同时也肩负着教育的社会责任。一部好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包含完全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影片,与另一种基于某个真实历史年代的剧情虚构的影片。无论哪种影片,除了需要有吸引大众眼球的动人心魄的剧情,更加需要完整地展现当时的历史及服饰文化,真实地还原历史的发展。影片服装设计师应该遵从历史文化,给欣赏它的民众还原和感受真实的传统服饰美。而历史题材影片设计师如何创造性地对人物造型进行设计来还原传统服饰美,值得深入研究。

1历史题材影片整体形象、服饰设计的文化取向与审美导向

历史题材影片作为一种艺术化表现特定历史的娱乐观赏形式,应遵循着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法则。影片艺术化的创造必须建立在基本历史事实的逻辑框架上,这可以从优秀的影片中得以验证。凡是优秀的、获得观众认可和喜爱的影片,其人物的服装设计,都是在尽可能尊重历史、贴近历史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影片的整体观赏效果与艺术感染力进行服装设计。影片中合乎历史情景的服装设计总是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使观众随着剧情一起感受那段历史。忠于历史对于影片的造型及服装设计而言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对于虚构题材的影片而言,它同时具有观赏性及娱乐性,其本身有着审美与塑造人物的诉求,这就要求服装在打造艺术感染力和创新创造上做出改变,也就是说对于影片中的人物的服装设计在基于历史现实的服装造型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受众审美观念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审美,进行适度的造型创新设计,以此来强化影片的视觉感染力[1]。所以历史题材影片的服装设计既需要基于历史,尊重传统,又需要注重影片作为艺术化的历史表现载体所需要的时代创新。

2历史题材影片人物造型与服饰设计案例分析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系列电影在播出前的宣传照片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武则天扮演者的服饰造型。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影片中武则天的造型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可以用丑来形容,但是观众却不知道这一造型与妆面是完全还原盛唐时期的经典造型。在武则天的几个造型中,设计师很好地把握了其中几个盛唐时期流行的发型,例如,单刀半翻髻是盛唐时期流行的一种高发髻,这种发髻可以掩饰身高不足的缺陷。唐代一些诗人均对此类发髻有着详细的描述。例如卢徽君的诗句:“城中高一尺,非妾髻鬟高。”由于这种发型需要高高的物体来支撑,所以使用的都是假发,成为一种造型装饰。陕西出土的单刀半翻髻陶俑像如图1所示,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武则天造型如图2所示。宝髻也是盛唐时期贵妇使用的发髻,其中一张剧照(图3)完美地大部分还原了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图4)中的人物形象。在服装款式的选择上也是尽量符合朝代,例如武则天微服私访穿着一件宫廷侍从和宫女的便装(图5)。在日本天理参考馆收藏的唐代加彩架鸟女子服装和《陕西省出土唐俑选集》中的服装是一个男女同款的大翻领窄袖衫(图6)。从这些服饰造型不难看出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造型基本符合唐代服饰造型的历史文化,在细节款式和颜色上稍有变化,例如高发髻的黄金配饰,唐代常用宝髻的牡丹花换成了发簪,武则天便装的大翻领款式加了白色的高领内搭以及围帽上面的貂毛装饰等等。这种虚构历史故事的电影题材的服饰造型是完全可以根据整体电影色彩及人物塑造形象需求进行改造的,这样可以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同时也符合现代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

3《满城尽带黄金甲》造型服饰分析

《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五代十国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是虚构的电影故事。影片介绍的是当时盛唐灭亡,中原大乱,周润发饰演禁军都尉王自立为王之后的一系列故事。奚仲文先生是这部影片的服装设计师,因其设计的服装整体效果好,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虽然影片只是提名,而最后落选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但作为被提名影片也足以证明该部影片的服饰设计的优良。影片中的服饰既彰显了服饰文化的本色,同时又与电影的场景,与时代融合,使影片极具观赏性。

3.1款式的变化

从文献可知,唐代妇女的形象是下着曳地长裙,上着窄袖短衫,梳着高髻,这一形象可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中得以印证,壁画中公主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图7)[2]。中国传统服装特别是宫廷服装,更重要的是其彰显的礼仪等级性与象征性,如服装的色彩、刺绣的工艺与纹样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根据不同的身份等级都有不同的穿着规定。宽袍大袖的平面效果服装为最高贵和最正式的服装。传统服装没有裁剪概念,通常就是在一块布上剪出领口的形状,再剪出服装的袖下缝和侧缝,最后将其进行缝合形成一件完整的宽大效果服装。而欧洲传统服装的发展与中国不同,中世纪以后的欧洲服装开始探究如何制作与裁剪出更贴和人体曲线,甚至是凸显人体曲线的、有立体效果的服装。从影片中女演员的服装造型可以看出,其袒胸造型相比其他古装影片而言要更低一点。而为了达到这种胸部高耸的效果,女演员们穿上了紧身胸衣这种内部塑型服装来实现。这一服装造型方式与欧洲17、18世纪女性的服装造型相同。紧身胸衣的运用使其服装造型兼有中西服饰特点以及现代审美效果(图8)。

3.2颜色的变化

唐朝以前,黄色不是皇室的专用色彩。从唐代开始,黄色开始成为权利和尊贵的象征:“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3]可以看出,黄色成为帝王皇室家族的专属色,禁止平民百姓穿着。影片中王上的服装,无论是盔甲、披肩还是冕服全都是使用金黄色,皇后的服装色彩基本以金黄色为主。为了给观众制造一种皇室华丽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影片突破了这一色彩的等级限制,黄色在影片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宫女和侍从等其他人物的服装主要色彩使用了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感的浅金色,而这一色彩的使用让整部影片色彩协调统一,更好地塑造出华丽的视觉审美体验。

3.3纹样的变化

影片中的服饰造型基本来源于传统服饰,但在装饰与细节上增加的设计元素可以说是融合现代审美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强化影片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增强影片视觉效果。为了塑造王后的尊贵地位和皇室服装的奢美效果,影片中王后身上原本柔软光滑的绸缎面料经过珠片绣与多层金线刺绣的层层装饰后,整套服装塑造出厚重的视觉效果(图9),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夸张的装饰手法运用却很好地衬托出剧中人物高贵的身份地位。

4历史题材影片服装设计的时代融合创新方法

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为款式、颜色和面料。而历史题材影片往往由于其年代、成本、制作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服装面料无法复原。因此,设计历史题材影片时三大设计要素变为款式、颜色和纹样。在设计影片服装时,需要遵循“把握主干,丰满枝叶”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服装造型在大体上要尽量贴合历史,在款式细节上,颜色与纹样可以融合时代审美进行再创作。

4.1款式

款式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真实历史题材的影片最好完全还原历史人物的剧情以及造型,让观众不管从历史剧情、服饰审美、场景等都可以做到就像历史在眼前重现一般,而虚构历史题材的影片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传统服装时,款式并不需要百分之百还原历史原貌,在大的形制保留的前提下,细节上进行创新设计。但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影片风格、历史背景、人物特点以及拍摄年代等因素,处理好“形”的变与不变,最终给观众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女演员们低落胸部款式设计就是秉承着“把握主干,丰满枝叶”的设计理念。

4.2色彩

作为服装设计三大元素之一的色彩,在历史题材影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不仅可以辅助演员角色的外化表现,而且还能增强影片整体视觉效果。设计历史题材影片服装时,借助色彩不仅可以运用其象征性、暗示性来表现影片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心理变化,同时可以提升整个影片的视觉观赏效果。关于色彩的变与不变,在遵循基本传统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调整或者精心的创新,不仅不会让观众觉得生硬,反而会因为融合观众熟悉与喜爱的时代色彩而吸引观众的视线。

4.3纹样细节

历史题材影片,特别是中国影片,平面装饰纹样多的传统服饰,其手工纹样无论是编织还是绣花,不仅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且造价也很高,不适合大量地投入到影视服装的生产上。大多数古典影片中演员们身穿的传统服饰没有全部采用刺绣方式来展现纹样,而是采取一至两套服装全手工绣制,其余服装大多采用数码印花或大面积机绣、结合小部分手工绣花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不仅缩短服装制作时间,降低经费,而且丰富了服装纹样层次感,使服装整体看起来不累赘,这种结合现代审美的传统服装纹样设计方式满足现代观众视觉上的新鲜感。影片服饰纹样不应一味地追求复古,照搬使用,同时也需根据角色自身性格和命运来设计,这样才会使影视服装具有生命力和成为寓意的载体参与到剧情故事之中。历史题材电影服饰造型创新设计的方法,如表1。历史题材影片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化的事物在创作时并不是复制生活,需要尊重历史事实和传统文化,同时也要考虑当代人的审美因素,需要加入时代元素,考虑服装营造的艺术感染力,需要进行再构思、再创造,需要设计师综合剧本、历史背景主题风格、人物特征进行再设计,需要平衡传统服饰的真实性与时代审美融合的艺术性,打造出完美的服饰[4~6]。

5结语

服装是影片表达视觉效果的重要媒介,既能够体现时代背景,衬托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符合剧情的需要,又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真实题材的历史影片就应该完全还原真实历史场景,让观赏者可以从真实的历史来了解传统文化,当然也不能在简单地考察历史资料后,制作成与博物馆展品一样的某时代传统服装的复现。受到面料、刺绣工艺的成本与时间束缚,以及由于复原技术原因而无法完全还原,影片服装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装允许有一定的差别,但这种经过审美化艺术处理的差别必须被观众所接受,不可以违背历史和过于夸张。虚构历史题材影片的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应开阔思维,充分融合观众时代审美,对传统服饰中造型元素要进行合理的扬弃,在样式、色彩、纹样与面料元素上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以此来增强影片主题表现与影片的整体视觉艺术效果。总之,对于影片的造型及服饰设计,如何在继承、保留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丰富视觉效果的服装,需要服装设计人员特别是影视服装设计师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曹倩倩.影视服装语言的审美功能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15):144.

[2]苏晓东.服饰文化的角逐———简析《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服饰元素运用[J].电影评介,2007(11):29-30.

[3]王楙.野客丛书[M].上海:中华书局,1987.

[4]徐立楠.浅析古装影视剧服装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5):92-94.

[5]周峰.影视服装的文化传承及表达创新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6):157-158.

[6]林凯歌,沈奕君,梁惠娥.浅谈当代历史题材影视服装设计的还原与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1):104-105.

作者:余戡平 罗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