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应用型学科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10 11:24:17

导语:艺术设计应用型学科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应用型学科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中央提出大力扶植创意产业,引导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这一转型,设计专业学科的建立和教学的实际效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对于艺术设计学科这一本身强调实践的应用型学科来说,如何在新的学术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提高自身学科建设,紧跟时代与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发展好自身专业优势,是现在应用型学科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立足于上述背景,结合湖南省目前首个工艺美术本科教学实际情况,试图探讨在传统工艺美术这一艺术领域下如何结合实践,融入市场。笔者结合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研究经历与工艺美术学科教学经历,试图梳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共性关系,建立起从工艺美术学科理论到现代设计演绎的实践桥梁,在教学中倡导与普及“格物致知”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这一完整的探知与研究的体系;使之在完整继承现有的工艺美术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融合市场规律,获得现时代的再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科教学;工艺美术;本科教学

1近现代工艺美术专业的源起与概念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央工艺美院的设计教育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而这个特色就是工艺美术。田自秉先生对工艺美术曾下过这样的定义:“工艺美术主要是通过美的创造,通过美感的作用,以体现其社会作用。”(《田自秉文集》158页)由此可见,美术是这一类创造活动的主要方法。但中央工艺美院的美术体系有意地区别于纯造型专业中的“美术”概念,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概念。工艺美术这一学科流传至今,仍有学者把工艺美术曲解为民间工艺,这完全就是发生在原点上的错误。在中国的文化范畴中,工艺美术的内涵外延是较为明确的,它是指那些作为事物外表美化极尽工巧的行为和行当。这些行业并不在社会生产的核心或者主干位置,它们发挥的最大作用仍是利用人们的审美习惯来融合物品与人类的关系。可见,工艺美术的落脚点还是落在了审美的“美术”二字,是一个完全的美学概念,常被人曲解的民间工艺是落脚到“工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工艺美术从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功能及历史发展脉络上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实用型,一类是欣赏型。手工业时代,人们的日生活常用品主要是靠手工制作来实现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在富裕阶层日益显现。他们对物品一方面要求既能满足使用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其不同的阶级身份与差别或者是文化品位。因此,手工艺品不仅要体现使用功能,还要体现出一定的美感。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快节奏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人们不再按照以往的方式生活。传统工艺品毕竟是手工时代的产物,工艺美术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手工艺,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更需要去紧跟工业信息时代的技术,借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与审美观念,结合工艺美术的内涵与美学根基,获得新时代的新发展。

2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2.1艺术设计学科教学内容滞后与市场脱节。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设计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实践教学案例与理论观念陈旧落后。课堂的设计案例与现今审美观念脱离,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还停留在之前已经被时代和市场所抛弃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学生的所学所专与现在的市场与需求完全对接不上,这无疑是对设计资源与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应该是设计教育最应该避免的问题。在这个以变化更新为特点的创新创意行业里,学术上设计理论与观念的变化,科技的创新带来的技术上的和制作工艺上的变化都日新月异,以应用型为主要培养目的的设计学科如果不紧跟时代设计潮流,不紧跟科学发展,那就谈不上是合格的应用型学科教育,更谈不上学术上的创新与进步。2.2艺术设计学科下的工艺美术专业的特殊问题。与现状除了前面提到的艺术设计学科的现有阶段的一些问题外,比如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观念与现今社会市场实践脱节,学生在建立起完备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对现今设计趋势与潮流的把握和感受,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与眼界,教师也要从单纯地灌输纯理论知识转向引导与介绍,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学科的自主研究,进行设计领域的自由探索。所谓介绍就是介绍给他们最新的设计思潮和风格,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研究新的知识与专业革新。工艺美术这一门带有浓厚历史传统背景的学科,它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又会比艺术设计学科的其他专业更加特殊。人们对工艺美术的曲解还停留在民间工艺的那些基本手工艺层面上。湖南现有的工艺美术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继承传统工艺手法上的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漆艺、金工、陶瓷、编制、木工雕刻等技法的传承。并不是说这样的传承教学是错误的,只是对学科的发展有所更新和创新的话,只停留在传统上是不可能会有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设计出现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柳冠中曾指出,“传统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继承的。即使非要说继承,以慰祖先之恩,那也不是元素、符号的继承,而应该是基因的传承,绝不是表面之象的模拟。否则,我们是否该永远待在树上?基因的传承也必须要在‘物竞天择’的原则下,或被淘汰,或主动变异,人类和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发展”。笔者特别为认同此话中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观点也为湖南工艺美术本科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结合湖南本土的地域特色与学科优势,也针对湖南首个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优势,我们从发展办学之初就把培养人才方向定位落在了应用型的工艺美术实践人才这一条道路上。

3艺术设计类别下的应用型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策略

3.1立足美术,传承工艺。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须立足于对传统美学的传承和对学术高度的把握上去建立,立足于“美术”这个美学基础,与手工时代小作坊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美学上拉开高度,着重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基本的动手能力和技艺的培养和联系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工艺美术外延内涵的传授,笔者这里所阐述的传承工艺不仅是对指工艺美术“法”的掌握,更是要注重对“道”的理解,正如柳冠中先生所说,这是对工艺美术基因的传承。只有具备了这样硬件与软件、内外兼修的学生,才有能力转化为应用型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现在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几何倍数爆发的信息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手工时代的审美注定跟不上人们改变的步伐,光停留在传统技艺上,不与市场和社会技术变化接轨的传统工艺美术肯定会被现代审美所抛弃。3.2格物致知,探究理论。“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对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来说,学生对所学科目的专研程度,决定了他所能领悟到的高度,格物致知就更是重要。笔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任专业辅导老师时,曾与外籍教师共同配合教学,国际预科的教学完全沿袭的是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标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是教学的重点,在引导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观点的建立与深化。对创意概念的铺开以及未知学科领域的交叉学习与探究,是所有专业课的教学特色和基础,设计研究过程的考究与推敲非常强调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点,将类似知识点凝练成由浅入深的一系列课题性质的设计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项目负者人和设计总监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概念,完善想法,并且在自身想法基础上发散思维,辅助以专业设计知识的穿插教授与实际设计案例的分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点和课题,建立自己的设计习惯与思维系统,从而构建自身独有的思维方法与设计哲学。这就是笔者在上文阐述的“格物”的过程;经过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建立起自身的设计逻辑与思维体系的过程,就是“格物致知”具体实践过程。从“格物”到“至知”也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这套教学体系虽说是国外艺术设计教育所推崇的系统,但是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儒家很早就提倡此类学习方法,“格物致知”在设计学科教学上的运用也可以被推广与实践。3.3接轨市场,设计实践。对理论的探索研究,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学生有了完备的基础知识与设计理论,才有前提去进行设计的实践创作。就如上文所阐述的工艺美术学科教学中,不应只注重对工艺美术技艺能力与水平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工艺美术内涵理论的教授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中美的概念的理解与体会。有了对工艺美术核心美学概念的理解体会,具备了完备的设计理论体系与设计方法,才有可能进行成熟的设计实践,才能够与市场接轨,与消费者和大众的审美与消费需求进行无缝对接。作为艺术设计应用型专业下的工艺美术学科,面对新时代的消费文化与审美变更,更应该在保留自身美学内涵与文化传承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潮流与技术变化,积极地探究消费需求与市场规律,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的同时也要接轨信息社会的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审美变化。在学科的人才培养上也应在格物致知之后,将所学到的完备的设计理论与体系与市场接轨,进行检验。设计学归根到底是消费社会消费文化所衍生的产物,用研究去丰富和完备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去指导教学,这应当是艺术设计教育值得尝试的一条路。

4结语

手工业时代所推崇的工艺美术,在现今信息社会消费文化的土壤里如何生长与发展,是美术学科体系里值得去讨论的问题。工艺美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在当下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笔者自身的学术背景的角度与教学实践的认识出发,尝试去梳理了工艺美术学科人才培养具体方向与手段的问题,提出了用格物致知的手法,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指导教学更新和完备理论体系。这应该是设计教学的常态,也是应用型学科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在现今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的实际办法。

作者:严文鸿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