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建设实践

时间:2022-10-22 02:53:52

导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建设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建设实践

[摘要]随着高职艺术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该模式对推动艺术专业特色带来了积极效应,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但是,在工作室的构建以及运行模式的研究探索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本文从结合工作室模式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室模式的探讨,希望为该项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创新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为实现社会需求提供了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类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包括在服装设计、建筑装饰以及景观设计、多媒体等行业都对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学模式也应当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积极通过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成立艺术专业类工作室,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通过学生参与工作室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体验性,互动性以及参与性,同时工作室还可以提供学生创新成果和创意产品的展示平台,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湘西地区民族艺术工作室为例,对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展开讨论。

一、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概述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先锋德国包豪斯学院于20世纪推出了作坊制工作室,他坚持始终坚持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术并重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需要通过花半年时间即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程学习,余下还要学徒制教育三年,成绩达标获取技工毕业证书,表现优秀的学习者可进入研究部完成学业才可获取毕业文凭。在此模式中传统教师学生身份转化为大师、技工和学徒,大家都是通过参与实际生产习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该工作室模式现在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艺术专业教育中以满足艺术设计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设计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中找到了很好契合点,但在收获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应当展开对当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进,有序开展校教育并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二、我国建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背景

培养适应各地区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基本上以课堂教学本身为重要方面,教学模式较单一,导致教学过程进度难以掌控,训练目标不够真实,难以体现课程设置的真正价值,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此外,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需要尽快地融合最新的创意理念才能跟上时展的需求,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因此展开对传统艺术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变得至关重要,而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则能很好地满足该要求。专业工作室的建立是以工作过程作为设计教学过程基础的,通过以某项具体的任务或者产品作为载体,借助工作室形式模拟或者采用真实的企业环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在教学中的优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工作时岗位分工的教学模式,逐渐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分工意识,同时合作意识也通过从作品的呈现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模式中的项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表现以及在设计中的设计效果等都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与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还包含了小组合作的训练方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协作互助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可以对今后工作环境有了提前的认识,对公司的运营模式能有个初步了解,实践训练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工作室的建立与推动得以实现,在工作室模式下锻炼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运作环境符合企业的相关需求,同时学生从企业中获取相应的设计项目进行设计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实现了高校与企业教学与就业的顺利对接;工作室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进行了提升,教师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对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在工作中与企业的对接也可以使得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到拓宽。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实施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建立应当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这才能实现工作室的正常运作。

(一)工作室课程体系的优化

学校在基于工作室模式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的项目应当选择实践性强、具有可开发属性的。在课程实践的过程当中,严格执行工作室的目标任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高校在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应当通过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配合课程教学,这有助于学生熟悉企业的实际案例项目,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高校在建成课程体系过程当中应当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

要建立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营造一体化的教学环境,这可以有效降低教学中造成负面影响的硬件因素的比重。通过实施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教师解答专业相关的问题提供了各方面的便利,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更为清晰形象的体现。学生通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对比和不断的进步以促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制作室以及工作区、交流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这种氛围的构建,能够大大的促进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达到思维共享以及知识技能的共同进步,通过对设计思想的传承在项目开展中获取良好的收效,因此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创建是艺术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大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师生传承关系。

(三)健全工作室教学组织形式

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当中,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或者实训老师进行指导,将学生分为各个项目小组进行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在不同的小组间通过项目的任务化、课程项目化、任务成果化以及管理公司化等四化教学模式展开对课题的研究实践活动,教学活动中的课程作业是以具体项目作为标准的,在项目的管理过程当中教师则担任领导者的角色,把工作小组作为单位的话每一个组长就是一个部门经理,当然组员就是公司的工作人员了,同时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作为部门主管。通过该种模式的确立,项目小组和工作室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基本处于一致,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环境最后,在产品任务的成果化环节则是指任务完成后得到的产品需要实际制作成成品,经过客户认可的环节,该种四化组织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实际体验。

五、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湘西苗族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实际应用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结合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区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建立苗族非遗广告文化传承工作室,以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工作室既是教学场地,又是实训基地。通过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进入校园作为兼职教师或专业顾问与学院进行配合教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苗族传统工艺通过现代设计融入广告工作室

通过民族非遗文化融入广告设计实践中合作开展了非遗衍生品研发、传统工艺人才培养以及苗族土家族文化品、品牌推广等文化活动,实现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双丰收。

(二)结合非遗特色融入工作室广告设计

学院根据广告专业特色开设“非遗”课程,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将相关知识和穿插在专业课程中。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在反复强调设计作品必须具备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同时,学院正筹备在广告设计专业中开设诸如《湘西非遗》、《土家织锦》、《苗画》等选修课,通过对湘西的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文化习俗、民间图案色彩的讲解使学生深入了解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特点,通过在非遗图案、色彩、造型及艺术表达上找到与现代设计交集、关联及最终的契合点,拓展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课程中民族元素的创新运用,增强设计作品中的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工作室建立可以有效推动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战略思想已经将创新作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重要指导,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教育中这个概念显得更加重要,艺术教育专业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专业,尤其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实现,高校艺术教学专业应当对工作室教育模式进行积极推广与应用,充分认识该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通过教学和实践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悦鸣,姚晓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工作室设计探索[J].美术大观,2018(3):138-139.

[2]杜丽娜.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8(6):126,128.

[3]杨越茗,吕从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设计类“工作室”教学的建设与研究[J].中外交流,2018(13):20.

作者:曾丹 单位: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